-
岑少宇:中国人从哪来?非洲、东亚起源说真无法调和?
关键字: 人类起源中国起源非洲起源多地起源人类进化走出非洲【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在国庆节前,观察者网小编细心地在某篇新闻下面,发现了一个读者们的“歪楼”讨论:中国人到底是不是起源于非洲,并制作了一篇《我要上观网》。
一如既往,文章很受欢迎,再度掀起了讨论的高潮,有的读者还因为之前的留言被选中,而“表白小编”。
“非洲起源说”与“多地起源说”(对于中国人而言,也可以把“东亚起源说”与“多地起源说”合起来看,虽然严格讲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争论,始终是网上的热门之一。“从哪儿来”这种大命题,不火也不行啊。
为什么两种说法在中国相持不下呢?
简单地说,“非洲起源说”目前得到了DNA证据的支持,根据某些基因的突变频度、某个基因型在群体中的比例等推断祖先分支的时间,甚至还能进一步推断出路径。
而“多地起源说”根据古人类遗骸和石器等,则认为人类是在各个地区分别连续进化的。
在DNA证据兴起之前,两种起源说基本就是化石的较量,如果非洲新挖出一批化石,“非洲起源说”的粉丝,呼呼就涨上去了,如果别的地方多挖出一批呢,就可能出现反转。
DNA证据改变了游戏规则,而且有利于“非洲起源说”。“多地起源说”的许多粉丝,自然不服气。
偏偏DNA证据也确实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说,突变频率是否真的和时间密切相关?即使相关,两个一样的突变,会不会其中一个是变过去变回来,代表了两倍的时间?某个基因型大量存在,也许不是祖上接受了外来的基因,而是祖上自己突变来的?
一方面,DNA证据的链条有不完备的地方,另一方面,东亚出土的古人类遗骸不少,在石器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
更有些“多地起源说”的粉丝认为,DNA证据是基因学小圈子的鼓捣,用基因自我证明,在不能解释化石证据的情况下,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垄断话语。
这倒是启发了我,不得不思考下,为什么看似漏洞不少的DNA证据,依然能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带来那么大的冲击。
DNA证据的“釜底抽薪”
回顾下历史,就能发现,科学家并非盲信分子钟,而是抱以比较审慎的态度。比如早在2001年,近期不幸罹难的钟扬教授就曾与其他学者合写过综述文章,里面明确指出,分子钟与化石记录的矛盾“十分突出”。
十几年来,分子钟理论本身也在演变,并不完全按照普通人理解的线性关系来分析。科学家已经在许多物种上运用了分子钟理论,任何与标本、化石分析的差异,都是推动相关认识进步的动力。
从经验中不断总结、完善理论,本来就是科学发展的方式之一,并不是什么学科都能像数学那样严密推导的。
而看似牢固的化石证据,其实本身也有漏洞。化石证据的分析毕竟也只是经验总结的产物。两具古人类遗骸之间,某些特征相像,就一定有传承关系吗?还真不好断言。在生物分类学上,形态乍看相像,后来根据种种原因改判的例子,可不少。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的发育生长情况。
根据相似性,来判断两具化石间具有传承关系,只是我们基于最基本的事实,在依靠过往分析的经验上(不是指科学家个人,而是整个学术共同体的积累),进行的较为合理推论。但能否100%“咬定”?严谨的科学家不会这么做。
如果去除任何可能的漏洞,只用最“朴素”的科学语言来表述,我们只能说,在某些地方挖到了古人类遗址,在遗址间或遗址不同地层的出土物之间比较,遗骸(或石器)在某些方面相像,在某些方面不像。而且与基因位点可以精确测定某个序列并统计的情况不同,这种相像可描述的维度更多,对分析而言,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至于石器文化,相像是传承,不像的是演进,这只是推论;也可以解读为像的地方是被外来者借鉴保留了,不像的地方是外来者带来的。横向比较,当时的外来者应该更“先进”,为何没有多少先进工具的影响?也可以猜测,当地的“传统”工具更适合当地环境,被外来者采用了。
这些遗址的主人,与当代人的关系,那就更是基于推论的产物。进入历史时期,还有文字记载可以作为佐证,但如何搭上史前,就成了大问题。也就是说在链条上,我们有一块块“铁一般的事实”,但把“铁块”串起来的并非“钢筋”。
黑色椭圆表示“铁块”,红色箭头表示推论
DNA证据则是当下的。有些“多地起源说”的粉丝认为,没有搞出足够的古人类DNA来比对,基因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搭建的就是空中楼阁。如果能提取出大量古人类DNA比对,当然最好,但DNA证据主要取自现在的人群,恰恰是优点之一,DNA证据直接和我们联系在一起,没有化石证据链那样的漏洞。
不管某个基因型是怎么来的,它反映出当下人类在这个基因上的“亲疏”。如果有A、B、C三个族群,某个基因型的频率是AB接近,C相去甚远,有的学者推算出C分开的具体时间云云,你当然可以结合过往的研究,质疑分子钟的准确性,对具体时间打上问号。这是正常的学术探讨。
你甚至可以大胆猜想,其实A与C在进化树上分开的时间更近,B早就分开了,只是发生了大量突变,才变得和A接近;或者A与B只有“少量”基因交流,B所具有的这一基因型大部分是突变来的。这些猜想没有人能够100%排除,但要拿这些猜想说服别人,也不容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后更新: 2018-07-13 11:00:45
-
C919进入密集研发试飞阶段
2018-07-13 08:42 科技前沿 -
我国正在建设可重复使用空间科学试验平台
2018-07-13 07:30 航空航天 -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抗艾滋病药物获批上市
2018-07-12 22:01 -
首次!中国内地挤进2018全球创新榜前20
2018-07-11 14:24 -
我国页岩气探明储量突破万亿立方米
2018-07-11 10:14 能源战略 -
外媒称中国工厂成臭氧层“杀手” 专家:在核实
2018-07-10 22:57 -
中国核心技术未掌握怎么办?丁肇中提了一个例子
2018-07-10 10:05 科技前沿 -
专访 | 蓝箭航天:商业航天的未来是中型运载火箭
2018-07-10 08:40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07-10 06:30 航空航天 -
2018下半年首发 “巴遥一号”成功发射
2018-07-09 13:23 航空航天 -
中国“N2爆弹”技术升级:成功合成金属氮
2018-07-09 11:00 -
他扎根航发研制50载:中国航空工业要补的课很多
2018-07-09 09:56 中国精造 -
这个物种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
2018-07-09 07:2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人民日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时不我待
2018-07-08 16:34 科技前沿 -
我国科学家发现这个基因:影响欧亚人群肤色变浅、适应寒冷
2018-07-08 14:26 科技前沿 -
丁肇中:中国科学家有成绩就升官 是误入歧途
2018-07-08 09:42 科技前沿 -
美军投资研制高超声速试验火箭
2018-07-05 10:44 航空航天 -
这台俄罗斯太空望远镜将配备中国造接收设备
2018-07-05 10:18 航空航天 -
中国新一代中型固体火箭试车成功
2018-07-05 08:47 航空航天 -
河北将压减退出钢铁产能4000万吨
2018-07-05 08:2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关推荐 -
又签合作大单!巴西:对华贸易已超美欧总和 评论 40“袭击将至?”乌克兰全民恐慌… 评论 254习近平同卢拉会谈:这是中巴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评论 60拜登批了:鲁莽的竟是我自己 评论 96这份“反华”报告果然来了,中方严厉驳斥 评论 208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