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华:后SDR后时代,正确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
关键字: 人民币贬值SDR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进出口美元人民币指数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走贬,引发了市场对贬值的普遍担忧,12月14日中间价报6.4495,突破了“811汇改”后的低点,离岸人民币汇率已跌破6.5大关。
本轮贬值从市场方面看,是一系列短期不利因素发酵的结果,体现了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占款下降、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但长期趋势性影响仍然难以成立。
而从政策角度看,这是人民币加入SDR后,央行减少汇率干预的自然结果,符合扩大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幅度的政策导向。换个角度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也体现了人民币的“汇率个性”。汇率不与其他货币挂钩,应当是独立大国货币的基本特征。
贬值有短期诱因,但不值得恐慌
本轮连续贬值是一些列短期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外贸数据方面,2015年11月,中国出口环比增长2.5%;进口环比增长9.5%;贸易顺差541.03亿美元,比上月下降75.4亿美元。引起了市场担忧。
外贸顺差下降的同时,市场也在担忧资本外流。11月份我国外汇储备34382.84亿美元,较10月份的35255.07亿美元减少了872.23亿美元,创2011年以来的第二大降幅,引起了汇市一定程度的恐慌。再加上恰逢美联储加息预期浓重,人民币在数据公布后开始连续贬值。
外贸顺差仍处高位,短期下降是周期性原因
不过,数据可能夸大了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压力。贸易数据方面,贸易顺差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高位,在历史数据中位列第8。
而周期性因素也夸大了贸易顺差的变化。10月份往往是进出口双降的月份,且进口下降幅度大于出口,因而11月进口环比反弹幅度会大于出口(过去20年中只有3次例外)。
外汇储备数字的“障眼法”
外汇储备方面,币种折算因素对数据干扰较大。中国近年来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美元资产的占比下降,欧元等其他货币计价的资产增加。因而,美元的升值会使得该部分国际储备在折算成美元时出现浮亏。
美元指数11月大涨3.45%,其中相对欧元升值4.23%。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美元占比在60%左右,剩余部分以欧元为大头。因而,美元升值因素会导致1.4%-1.7%的账面数字变化,大约为500多亿美元,解释了外汇储备800多亿降幅的一半以上。
另外,在“一带y一路”方针指引下,中国正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企业的对外投资,也会消耗央行外汇储备。但这种“资本外流”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悄悄转变:由盯住美元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
按照市场人士的解读,贬值在政策方面的考量是:人民币前期为纳入SDR,在美元强势升值时仍紧盯美元、强撑汇率。贬值是对前期积累压力的释放。
这样的解读有一定道理。但货币是否纳入SDR篮子在台面上的标准是“可自由使用”与国际贸易量,而台面下的因素是各国的谈判。币值相对美元的稳定,似乎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会发现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首次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
由于人民币之前一直“软盯住”美元。人们在谈论人民币汇率时,往往谈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其他主要货币其实都有自己的汇率指数,人们谈论美元汇率时,谈的往往是美元指数。
汇率指数有的由货币当局发布,如美联储、欧央行、英格兰银行等都发布本国货币的汇率指数;也有的由中介机构发布,如洲际交易所(ICE)发布的美元指数最具影响力。
人民币指数的发布意味着:央行已经意识到,在人民币纳入SDR成为全球重要计价货币之后,人民币应当具有“汇率独立性”,亦步亦趋紧盯美元的话,就失去了币值的独立性,在计价中沦为“影子美元”。
未来,如果人民币汇率政策以人民币指数的稳定为目标,就相当于盯住了一篮子货币,可以让人民币的币值更加稳定,不会随美元的涨跌而涨跌。依靠巨额外汇储备与强大实体经济支撑,人民币有望比美元表现出更好的币值稳定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贬值与人民币汇率的发布,可能预示着央行由“盯住美元”向“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悄然转变。而汇率的突然贬值,其实是向“一篮子货币”的价值回归。
基于人民币指数稳定的预测:继续贬值2-3%至6.55-6.60
人民币指数表明人民币今年略有升值。按照三种不同口径计算的人民币指数,相比去年底分别升值2.93%(CFETS自定权重计算)、3.50%(按BIS货币篮子权重)、1.56%(按SDR权重),显示出币值稳中有升的态势。让人民币适度贬值有利于币值稳定。如果以人民币指数等于去年底为目标,人民币还有2-3%的贬值空间,使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保持在6.55-6.60的水平。
市场还是政府——人民币汇率的“太极术”
人民币的币值变动,一直具有“刚柔并济”的特点,表现为“长时间的政策维稳”与“短时间的市场自由调整”交错的阶梯式形状。这反映了“政府意志与市场定价相结合”的经济哲学。
一方面,将汇率完全交由市场决定,并不利于抵御全球经济金融的动荡。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行政干预的耗费会越来越大,一直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刚性稳定似乎并不长期可行。
目前来看,人民币的市场决定程度不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远低于其他主要货币。未来央行的改革方向,是要在坚持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同时,增强市场定价的作用,避免过度干预汇率徒耗“内力”。
在“811汇改”之后,我们确实看到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这表明,央行在行政干预与市场定价的平衡中,已经向后者有了更多的倾斜。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相比其他货币仍然较低,未来波动幅度扩大是长期趋势,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盲目恐慌和阴谋论式的解读都是不必要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财经微信“羽扇观经”guanchacaijing,每日三分钟,专享重磅财经新鲜解读,有趣不枯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没有中国技术设备参与,我们已无法实现盈利” 评论 303000亿美元方案通过了,发展中国家怒斥:屈辱 评论 230“中欧接近谈妥,即将取消关税” 评论 248“这是中国的非凡机遇,德国和日本远远落后了” 评论 177“日产在泰国优势,被中企取代了” 评论 11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