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对外援助,中国如何超越西方好心办好事?
关键字: 林毅夫林毅夫最新演讲南南合作超越发展援助南北合作非洲援助非洲发展中国家华盛顿共识新结构经济学这边厢和张维迎对战产业政策,另一边林毅夫的研究和实践并没有止步:继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大旗张起之后,林毅夫继续丰富他的理论,他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对外援助上。
而这一次,不仅仅是理论。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的南南合作圆桌论坛上宣布成立的南南合作学院,由林毅夫出任院长,已于9月初开学,来自20多个国家的学员齐聚北大燕园,聆听中国的成功发展经验。此前,世行工作期间,林已经帮助埃塞尔比亚及卢旺达引进中国企业投资,为非洲当地人造了无数个就业机会。
9月25日下午,北京的秋天,蓝天白云,气候宜人。观察者网编辑在这里见到了林毅夫。这一天,他带着新书《超越发展援助——在一个多级世界中重构发展合作新理念》做客北大博雅讲坛,并发表题为《南南合作机制与中国企业机遇》的演讲。
此时,距林毅夫教授离开世行有4年之久。林毅夫谈及新书坦言: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因为在世行做的大部分是与援助有关的工作。讲座还有一位气质优雅的对谈嘉宾——王燕女士。她是《超越发展援助》一书的合著者,在世行工作20年,做了大量中非发展合作与投资的研究工作。
南南合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虽然发达国家和多边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援助高达3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却还是在贫困当中。”林毅夫感慨道。
原因正在于,“思路决定出路”。“发展中国家和多边机构的努力不成功,最主要的是它们的思路受到主流的发展思潮的影响,而这些发展思潮并不是非常合适的。因此,有很多是好心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无论最开始结构主义提倡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还是后来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彻底私有化,西方多边机构给发展中国家的药方,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经济面貌。相反,被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认为错误的双轨制,给中国以及东亚部分国家,带来了高速的经济增长。
2008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GDP中的占比超过了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并牵头建立亚投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一个新的、多极的、包容性的全球治理结构正在出现。
在持续数十年的西方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并附带华盛顿共识的发展药方作为条件,已经证明失效的时候,中国带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发展思路,正成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
那么,中国如何不重蹈覆辙,如何超越西方的援助旧思路,好心办好事?林毅夫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包括实践经历。从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低迷期,提出超越凯恩斯主义,到如今对外援助的超越发展援助,以林毅夫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的思想,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日渐被证实更加有效,从而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不容忽视又积极务实的中国智慧。
以下是林毅夫的演讲全文,主办方北大出版社授权观察者网发布。提问环节很精彩,即将推出敬请关注!
在今天的一个小时左右的报告里,我想谈几个方面:
第一,要解释为什么要超越发展援助,怎么超越?我想从我最近一直在提倡的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来说明为什么过去的发展援助不成功?怎么样让传统的发展援助内涵能够有所拓宽,让发展能够真正地在发展中国家实现?
如果理解了这种扩大了的发展融资支持概念以后,我们发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其实有很多新的资金来源,帮助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按照这种援助思路,这些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可能像中国、像东亚经济体那样实现快速发展。最后是一个简单的总结。
二战后 仅个别发展中经济体成功跨入高收入阶段
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部分的前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以及影响,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
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地区自己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也成立了很多多边的国际发展机构,包括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还有各个地区的发展银行,像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拉丁美洲开发银行等等,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也成立很多双边的发展机构,像美国的USAID(美国国际开发署),还有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双边对外援助机构。它们的目的,是希望这些发展中国家能够发展起来,实现现代化,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即使经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多边双边的帮助,还是长期陷在贫困的陷阱当中。
摆脱贫困是所有国家的共同愿望,也有几个经济体,比如亚洲“四小龙”,比如我们自己,同样曾经陷在贫困的陷阱当中好几个世纪,但是经过努力之后,从第二次大战以后,逐渐变成新兴工业经济体,有些已经变成高收入经济体。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也快速发展,从一个人均GDP连非洲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的贫穷落后国家,变成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但是像非洲、南亚、拉丁美洲国家,它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陷个贫困陷阱当中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并不是个例。
从统计数字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总共有两百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现在为止,只有两个经济体从低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中国台湾。当然到2020—2025年之间,中国有可能会变成第三个从低收入变成高收入的经济体。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也只有13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变成高收入经济体。这13个中等收入经济体里,有8个是石油生产国、或西欧周边的欧洲国家,本来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很小,另外5个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也就是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将近180个发展中经济体,跟非洲以及南亚的一些国家一样,一直处于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我想,从第二次大战以后,大家都有实现现代化、提高收入、赶上发达国家的愿望,但是成功的只有这少数几个,令人非常失望。
3万亿美元援助 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没有摆脱贫困
如果我们要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在低收入水平上,我们就要了解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什么。
从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发展最表面的现象是人均收入水平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这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那么要怎样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呢?首先是现有产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让每个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第二,要不断的产业升级,新的产业附加价值要比原来的产业附加价值高,所以可以把劳动力、各种资源从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转移,去重新配置,这样劳动生产率水平才可能不断提高。
不仅劳动生产率水平要不断提高,随着技术发展、产业升级,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产品的市场范围越来越广,现在的产业不但要有电力、交通这些硬的基础设施,还要有法律、保险等制度保障。
此外,现代化技术和产业所需要的资本也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金融体系来动员、配置资金和分散风险。这些都会影响到一个经济体当中的交易费用。
所以现在的经济增长表面上看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它本质上是决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因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以及决定交易费用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
- 原标题:南南合作机制与中国企业机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12年造20公里,这条日本承建的越南地铁终于投运 评论 170沙利文放话:特朗普跟中国谈不成“大买卖” 评论 122“全球钻石价格暴跌,怪中国?” 评论 427临近卸任,美商务部长:对华芯片禁令是“白费工夫” 评论 217特朗普威胁巴拿马“收回”运河,还扯上中国 评论 147最新闻 Hot
-
“笑死,美国要是不干预,你们都在说俄语或德语了”
-
“中方反制的后果,这才应该让美国人颤抖…”
-
“菲律宾人怒了…”
-
“核心人物笔记中发现引诱朝鲜攻击内容”
-
报复乌克兰?斯洛伐克总理突访俄罗斯
-
在美国中部再入大气层,“来自中国”
-
特朗普:幸好马斯克当不了总统,哈哈哈!
-
美国私营监狱狂喜:前所未有的机会!
-
沙利文放话:特朗普跟中国谈不成“大买卖”
-
普京:俄罗斯上一代政客“摧毁国家”
-
“三战开打?不要吓唬人,但…”
-
12年造20公里,这条日本承建的越南地铁终于投运
-
“全球钻石价格暴跌,怪中国?”
-
纽约地铁上一睡觉女子被纵火烧死,“嫌疑人还坐在长椅上注视现场”
-
巴拿马总统驳斥,特朗普:走着瞧
-
特朗普要将墨贩毒集团列为恐怖组织,墨西哥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