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学伟:人工智能会毁掉西方的橄榄形社会吗?
关键字: 人工智能就业人工智能与就业橄榄形社会智能话智能制造【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学伟】
近年,人工智能的话题是越来越火,许多人都报以热烈的期待,但在笔者看来,与前两次创造了大量就业和财富的工业革命性质不同,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带来人类整体就业机会和财富总量的减少。
其根本原因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实质是去智能化,让复杂的工作变简单,从而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消费人群。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或按有些定义来说,是第四次智能化工业革命)的实质正好相反——
它正在把数量巨大的、对智能要求不高的工作机器化/电脑化。剩下的工作则被分化到要求身体灵巧度的体力劳动和要求高度智力的脑力劳动两个极端;位居中间的、极大数量的不要求很高身体灵巧度的体力劳动和不是太复杂的脑力劳动被大量自动化。
数字革命因此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造成海量失业和大规模的两极分化,而这两种新状况将导致西方现在尚存的橄榄形社会结构向着金字塔形退化。
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肇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它让人类的劳动脱离了体力和畜力。然后才是各种机器。这一期间的发明创造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也是成功的诀窍,就是它们在去智能化。以前只有艺人能做的复杂劳动,被工业化拆解成数十上百个小步骤,每一个步骤都相当简单。于是,差不多是个人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从而提供了海量的就业机会,同时造就了海量的消费群体。
大规模工业生产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廉价商品和大量的廉价商品购买者。这次革命损害的是少数人(手工艺者)的利益,带来的是多数人(资本家、发明家,尤其是提供不太复杂的劳动的大量工人们)的利益。
到第二次工业(电气/电器)革命时代,这个基本特征并没有改变。(只是手艺人已经基本没有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创造了大量的不是太复杂的就业机会和消费群体:蓝领+白领。创造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没有联网的电脑的年代,是人类那些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消费力的想象力的最近一次大爆发。互联网则不是,其原因下面会详解。
在这个两次革命中,工资收入的上升和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并行,创造了现代的“中产阶级”。事实上,普通劳动者是头两次工业革命时代最大的获益者。蒸汽机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是工人阶级。电器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是普通白领。这种受益者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农民是绝大多数。革命以后,工人变成最大的就业群体,但从未成为绝大多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工人数量开始萎缩,白领成为最大就业群体。其中又分上中下。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白领的下层就是职员阶层,随农民阶级、工人阶级之后开始迅速萎缩。现在的最新形势是,中等干部阶层也开始萎缩。
美国加州的湾区硅谷就是最典型的榜样。那里就只剩下两个主要的就业集团。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工程师集团。他们几乎个个都有博士硕士学位,都是领高薪的高级干部。在那样的高科技公司里,没有高级学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只是零头。勤杂工作基本上都被外包了出去。在高科技公司之外,居于从属地位的就是各种为他们服务的服务行业。从政府行政部门开始,直到外包的清洁/保安公司、大小商店、旅店、餐馆、旅行社等。
在硅谷基本上没有制造业,也没有中产阶级。附属于它们的(基本)都是外包的制造业(比如苹果公司设计的电脑/手机的制造)基本在海外,至少也是在美国比较落后的州份。
在那些美国州份和海外一样,都在经历迅速的自动化过程。总之越来越少的人生产越来越多的东西。或同样多的东西由越来越少的人生产。各项服务都在尽其所能地自动化。总之,先是机器/机器人排挤工人,然后是电脑排挤中下层白领。只剩下站在电脑背后,有能力操控电脑的高端白领是人生赢家。已经有人把这类人称之为超级人类(Super Human),甚至神人(Deus Home)。
这里的赢家不是指使用电脑的人,而是指设计电脑和为电脑编制重要软件的人。那些在IT相关行业的工程师级别以下的从业人员,可算作不输不赢。其它行业的工程师级别以下的人,大体上都是输家。
一直以来,有一个技术进步主义的教条,它说的是:技术进步的确会消灭一些旧的职业岗位,但它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新职业新岗位。技术进步的总效应总是正面的。有一个专用的词组形容这种状况,叫做破坏性创新(Destructive Innovation)。
汽车是个被人反复念叨的经典例子
比如:汽车的发明消灭了马车夫,但是创造了汽车司机。汽车与马车功能类似,但效率更高。汽车司机比马车夫的工作条件更好。以前只有很少的人能拥有马车。现在差不多家家都可以拥有汽车。所以,这个变革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更多的就业,是个只赢不输的结果。
但将来的技术进步能一直这样只赢不输吗?如果赢家不及输家多,那问题的实质就会变成创新性破坏(Innovative Destruction)。
16个主要欧盟国家,1979年至2012年的部分行业变动情况
互联网时代的工作岗位为什么会大量消失?
这个时期出现了以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没有出现的新现象,就是新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但是却没有带来大规模的就业群体和消费群体的增加。在IT行业无疑是出现了新的就业和消费群体,但他们的出现是以更大范围的就业群体和消费群体的消失为代价的。其表现就是,全球的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GDP/就业人口/消费能力的增长都日趋缓慢,甚至完全停滞。
笔者以为,和前两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国际环境不同,在东方已经发展起来以后,如今的世界市场已经整体饱和,生产规模无法再扩大。某样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只能导致同样的产品数量用更少的人生产,从而导致该部门的就业绝对减少。遵循尽可能降价竞售的市场利润平均化规律,效率提高必然导致价格的降低。同样的产品数量,还会表现为GDP产出的缩减,两项叠加,从而导致人类消费能力的缩减。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他放话: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评论 150敷衍应付、屡查屡犯!7家医院被国家医保局点名 评论 170“决定性胜利”,无限期推迟 评论 202“这是对西方的警告”,欧洲听到了 评论 152逮不逮捕?美西方“裂”得更严重了 评论 182最新闻 Hot
-
涉华问题,立陶宛新总理最新表态
-
他放话: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
“决定性胜利”,无限期推迟
-
得州州长连发4条“反华”命令,中使馆驳斥
-
加拿大也来这一套:加钱,中国…
-
墨西哥总统:我们不是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后门
-
“这是对西方的警告”,欧洲听到了
-
“留给外国车企的时间不多了,打不过就加入”
-
欧尔班无视ICC:将邀请内塔尼亚胡访问
-
波兰高官催欧盟成员国打钱:我们军费已达GDP的4%
-
“拜登现在就像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更极端的想法是...”
-
“这将使美国滑向裙带资本主义”,特朗普被这位金主爸爸批评了
-
逮不逮捕?美西方“裂”得更严重了
-
“他们全都是白痴”,马克龙激怒海地
-
没完了?“美国要给钱凯港找对手”
-
“特朗普对华鹰派内阁或有名无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