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要理解一带一路,先看看发达国家都在经历些啥
关键字: 美国金融危机【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罗思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本周末拉开帷幕,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发起国和东道主,将迎接2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参会嘉宾涵盖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但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更为关键的是,它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
在此次论坛召开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西方世界的经济正在发生什么?本文发现的事实,对于理解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将大有帮助。
“中国经济将深陷危机”、“中国将遭遇硬着陆”等等耸人听闻的预言一直频繁见诸于西方媒体(1),但这样的说法总是被事实无情打脸,导致中国公众对此见怪不怪。
“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具有活力是依靠创新拉动”、“中国经济陷入停滞与中国体制有关”等说法则屡屡出现在中国部分媒体及知识分子口中。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下文将分析这种说法缺乏事实依据的原因。
而且,分析结果清楚地显示,他们的说法恰恰与事实相反:同上个世纪相比,西方当前经济增速相当缓慢,而非充满活力。从历史角度来看,可以形象地说,西方国家正陷入大停滞——确切地说,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率比1929年后的大萧条时期更慢。
本文所用的数据并非源于中国或者无足轻重的机构,而是权威的国际经济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为避免引起误解,下文将显示,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其破坏力远甚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当前阶段的特征是经济陷入长期缓慢增长,而不是像1929年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先衰退后出现相对快速的增长。这种经济趋势也意味着,1929年后的政治危机是以疾风骤雨式爆发的,2008年后的政治危机是慢慢积蓄,并最终集中爆发。
显然,论述西方国家经济缓慢增长的实际情况,不能仅仅分析短期趋势,还要了解中国当前阶段趋势与国际趋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
• 西方经济相对停滞说明,潜在的经济趋势与实时事件(如美国在叙利亚的行动、美国对朝鲜政策)、西方重大政治事件(如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以及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等)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 习近平在中国推出的大政方针政策,正是顺应了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客观变化。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创了全球经济的新时代:相比中国建国以来以往经济阶段,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关联度更高。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系列措施,也是全球新经济的一部分。下文将就对中国之外国家的重要影响,以及其与中国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有必要说明的是,本文将仅论述中国政策对世界的影响——虽然反腐等其他国内问题同样重要,但这超出了本文范围。而且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不便对中国内政妄加评论。因此,我将着重分析新经济时代下世界经济与中国的关系,希望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
IMF:西方经济停滞甚于大萧条时期
鉴于1929年后的“大萧条”通常被视为西方国家历史上经历的最大的经济危机,要了解现阶段世界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有必要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趋势,以及1929年后的发展形势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2)。
部分媒体宣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西方大萧条之后最糟的经济危机。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误导性,会让人们低估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2008年以来西方国家总体增速放缓、陷入停滞,几乎已经等同于1929年后的大萧条时期。
与此同时,根据IMF对西方国家未来五年的增长预测,到时西方国家经济增长表现将比当前阶段更糟。就形式上来讲,这也不同于1929年后发展形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极为缓慢显然对整个国际形势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有必要重点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趋势。下文将根据这些分析作出结论。
IMF最新数据来源截图
首先事实已经明晰。为便于大家一目了然,特制作图1,呈现三个阶段数据:(本节数据源于IMF,下文将依据IMF预测作出分析)
• 1929年后年西方发达国家增长趋势;
• 2007-2016年西方发达国家增长趋势;
• IMF最新预测的西方发达国家 2016-2021年趋势。
大萧条VS大停滞
图1印证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1929年后的“大萧条”,远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大停滞”猛烈得多。1929年后,仅仅三年内,发达国家整体GDP就下降16%。
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例,按照1929年每个国家经济下降前的底线计算,1929-1933年美国GDP下降29%, 1929-1932年德国GDP下降16%, 1929-1931英国GDP下降 6%, 1929-1930年日本GDP下降7%——1929-1932年西欧国家整体GDP下降9%。
图1
同样,众所周知的是,1929年后所发生的经济闪崩随即引发政治危机:
• 1931年9月,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满洲里,开始军事侵略中国;
• 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导致当时的国际金融体系崩溃;
• 1932年11月,罗斯福参选美国总统,提出了实行“新政”和振兴经济的纲领;
• 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但除了这些众所周知和准确的事实外,人们并不是普遍了解,1929年经济崩溃的初期后,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复苏了,而且后危机时代的增长非常强劲,只有美国是例外。
这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的前一年——1938年的形势。有一个有趣的统计巧合是,1938年距1929年是9年,本文所引用数据的最近的一年——2016年距国际金融危机的前一年——2007年也刚好是9年。
因此,下文将对相同时间跨度的1929-1938年与2007-2016年进行比较分析。相信历史比较有助于大家了解这种趋势,以及解释为何现阶段被视为“大停滞”的原因。
1938年最主要发达经济中心GDP大大高于1929年水平的事实说明,继1929年衰退后,最发达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具体如下:
• 日本GDP比其1929年水平高37%;
• 德国GDP比其1929年水平高31%;
• 英国GDP比其1929年水平高18%;
• 西欧GDP比其1929年水平高13%;
• 发达国家整体GDP比其1929年水平高7%。
美国是个例外,其1938年GDP仍比其1929水平低5%。
事实上,正如图1所示,发达国家的“大萧条”是一个非常陡峭的V型反转,而且“V”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下降幅度。1929年后经济活动急剧下降,然后急剧上升,美国则是个例外。
除美国外,“大萧条”一词带有轻微的误导性——它只是反映了美国的趋势,而非大多数发达国家趋势。
1929年后,最发达国家首先经历产出快速下降,然后是快速复苏、强劲增长。“大萧条”一词完全适用于美国的情况,但并非适用于大多数其他主要国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又签合作大单!巴西:对华贸易已超美欧总和 评论 98“袭击将至?”乌克兰全民恐慌… 评论 305习近平同卢拉会谈:这是中巴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评论 60拜登批了:鲁莽的竟是我自己 评论 100这份“反华”报告果然来了,中方严厉驳斥 评论 208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