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要理解一带一路,先看看发达国家都在经历些啥
关键字: 美国金融危机【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罗思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本周末拉开帷幕,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发起国和东道主,将迎接2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参会嘉宾涵盖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但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更为关键的是,它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
在此次论坛召开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西方世界的经济正在发生什么?本文发现的事实,对于理解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将大有帮助。
“中国经济将深陷危机”、“中国将遭遇硬着陆”等等耸人听闻的预言一直频繁见诸于西方媒体(1),但这样的说法总是被事实无情打脸,导致中国公众对此见怪不怪。
“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具有活力是依靠创新拉动”、“中国经济陷入停滞与中国体制有关”等说法则屡屡出现在中国部分媒体及知识分子口中。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下文将分析这种说法缺乏事实依据的原因。
而且,分析结果清楚地显示,他们的说法恰恰与事实相反:同上个世纪相比,西方当前经济增速相当缓慢,而非充满活力。从历史角度来看,可以形象地说,西方国家正陷入大停滞——确切地说,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率比1929年后的大萧条时期更慢。
本文所用的数据并非源于中国或者无足轻重的机构,而是权威的国际经济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为避免引起误解,下文将显示,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其破坏力远甚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当前阶段的特征是经济陷入长期缓慢增长,而不是像1929年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先衰退后出现相对快速的增长。这种经济趋势也意味着,1929年后的政治危机是以疾风骤雨式爆发的,2008年后的政治危机是慢慢积蓄,并最终集中爆发。
显然,论述西方国家经济缓慢增长的实际情况,不能仅仅分析短期趋势,还要了解中国当前阶段趋势与国际趋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
• 西方经济相对停滞说明,潜在的经济趋势与实时事件(如美国在叙利亚的行动、美国对朝鲜政策)、西方重大政治事件(如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以及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等)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 习近平在中国推出的大政方针政策,正是顺应了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客观变化。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创了全球经济的新时代:相比中国建国以来以往经济阶段,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关联度更高。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系列措施,也是全球新经济的一部分。下文将就对中国之外国家的重要影响,以及其与中国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有必要说明的是,本文将仅论述中国政策对世界的影响——虽然反腐等其他国内问题同样重要,但这超出了本文范围。而且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不便对中国内政妄加评论。因此,我将着重分析新经济时代下世界经济与中国的关系,希望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
IMF:西方经济停滞甚于大萧条时期
鉴于1929年后的“大萧条”通常被视为西方国家历史上经历的最大的经济危机,要了解现阶段世界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有必要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趋势,以及1929年后的发展形势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2)。
部分媒体宣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西方大萧条之后最糟的经济危机。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误导性,会让人们低估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2008年以来西方国家总体增速放缓、陷入停滞,几乎已经等同于1929年后的大萧条时期。
与此同时,根据IMF对西方国家未来五年的增长预测,到时西方国家经济增长表现将比当前阶段更糟。就形式上来讲,这也不同于1929年后发展形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极为缓慢显然对整个国际形势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有必要重点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趋势。下文将根据这些分析作出结论。
IMF最新数据来源截图
首先事实已经明晰。为便于大家一目了然,特制作图1,呈现三个阶段数据:(本节数据源于IMF,下文将依据IMF预测作出分析)
• 1929年后年西方发达国家增长趋势;
• 2007-2016年西方发达国家增长趋势;
• IMF最新预测的西方发达国家 2016-2021年趋势。
大萧条VS大停滞
图1印证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1929年后的“大萧条”,远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大停滞”猛烈得多。1929年后,仅仅三年内,发达国家整体GDP就下降16%。
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例,按照1929年每个国家经济下降前的底线计算,1929-1933年美国GDP下降29%, 1929-1932年德国GDP下降16%, 1929-1931英国GDP下降 6%, 1929-1930年日本GDP下降7%——1929-1932年西欧国家整体GDP下降9%。
图1
同样,众所周知的是,1929年后所发生的经济闪崩随即引发政治危机:
• 1931年9月,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满洲里,开始军事侵略中国;
• 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导致当时的国际金融体系崩溃;
• 1932年11月,罗斯福参选美国总统,提出了实行“新政”和振兴经济的纲领;
• 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但除了这些众所周知和准确的事实外,人们并不是普遍了解,1929年经济崩溃的初期后,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复苏了,而且后危机时代的增长非常强劲,只有美国是例外。
这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的前一年——1938年的形势。有一个有趣的统计巧合是,1938年距1929年是9年,本文所引用数据的最近的一年——2016年距国际金融危机的前一年——2007年也刚好是9年。
因此,下文将对相同时间跨度的1929-1938年与2007-2016年进行比较分析。相信历史比较有助于大家了解这种趋势,以及解释为何现阶段被视为“大停滞”的原因。
1938年最主要发达经济中心GDP大大高于1929年水平的事实说明,继1929年衰退后,最发达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具体如下:
• 日本GDP比其1929年水平高37%;
• 德国GDP比其1929年水平高31%;
• 英国GDP比其1929年水平高18%;
• 西欧GDP比其1929年水平高13%;
• 发达国家整体GDP比其1929年水平高7%。
美国是个例外,其1938年GDP仍比其1929水平低5%。
事实上,正如图1所示,发达国家的“大萧条”是一个非常陡峭的V型反转,而且“V”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下降幅度。1929年后经济活动急剧下降,然后急剧上升,美国则是个例外。
除美国外,“大萧条”一词带有轻微的误导性——它只是反映了美国的趋势,而非大多数发达国家趋势。
1929年后,最发达国家首先经历产出快速下降,然后是快速复苏、强劲增长。“大萧条”一词完全适用于美国的情况,但并非适用于大多数其他主要国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s://www.guancha.cn/LuoSiYi/2017_05_11_407725.shtml
- 责任编辑:苏堤
热门评论 8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95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好文章,结论令人信服,很涨知识。
- 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当属一些非小说类文学作品,比如章家敦所著的《中国即将崩溃》、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所著的《中国即将分崩离析》。伊恩•约翰逊(Ian Johnson )甚至在《纽约书评》称“中国经济继续停滞不前或将导致中国海外冒险,以及将本国经济困难归咎于外国人的风险”。这样的说法数十年来屡屡见诸西方媒体,但一次次被事实无情打脸。
把这段里面的中国换成美国,就一点毛病也没有了。美国即将崩溃,美国即将分崩离析,“美国经济继续停滞不前或将导致美国海外冒险,以及将本国经济困难归咎于外国人的风险”。这都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 全部楼层御龙上青冥兄台,您反对的哪位说“一笔糊涂账”的文字,可以。但 @秋月春风不了情 兄的论据却是实实在在,无法在“一笔糊涂账”中明显体现出来的。
在下强调一点吧:前三十年的农田水利设施,在后三十年的阶段发挥了多大作用,以致现在我们还在享受余荫。这些劳动在相当大的比例上是义务劳动,并未进入统计数据。假设在当前完成同样规模的建设,那么其对应的统计数据是什么级别,大家都可以自行脑补体会了。当年的建设当然是很有意义的,长城、都江堰、京杭运河不也同样有意义么?
但是说到规模,现在的基础建设工程量之大,远远超过当年了。
以前要过长江,只有那么寥寥几座大桥而已,现在在建和建成的加起来已经有六七十座之多了。
再说城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的建设规模,在当年都是不可想象的。
当年确实很艰苦,确实有很大的奉献,但毕竟只是人力,跟现在是比不了的。 - 全部楼层观察者网用户_30222罗思义说的完全没有道理。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派果然臭味相投。
- 中国的崛起对全人类都是有益的。以往英、美作为少数人口成为世界领导国家,出于维护自身地位的需要,必然对他国发展予以压制。而中国由于人口、文化、制度优势,即便全世界各国人均GDP完全平均,生活水平完全一致,也不会影响中国的领导地位,不会破坏国际力量的平衡,这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底气。实际上中国未来必然长期处于世界高人均GDP国家,而全世界人均GDP的普遍增长将为中国提供更大市场。
- 已注销用户口水多过茶,强抗硬址的观点拼凑,骗稿费哦?那你有什么干货拿出来分享一下吧
- 老罗的文章很像论文,专门写给专家看的。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这样的文章有些吃力,乏味。这篇文章,我反反复复点开不下五次,居然还没有看完,理解通透。不过,还是要挺老罗,付出辛苦努力,认真研究
- 巴桥老罗每次写文都像论文一样严谨,口水不起来啊。就是这样,不过应该挺他的,学术严谨
- 已注销用户口水多过茶,强抗硬址的观点拼凑,骗稿费罗思义说的完全没有道理。
- 老罗出品必然精品!支持!支持!满满的对人类的关爱
- 老罗貌似是用Evernote写的。
- 全部楼层sasquatch建国后,采用的是苏联的MPS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虽然在核算范围、内容、方法上跟西方的SNA体系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个体系同样是有严格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方法。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人工劳动价值是转化为工农业产品的价值反映出来的。
很多文盲连马列主义劳动价值理论都不懂,就在这里想当然地胡咧咧。你们以为当年的工农业总产值统计的是什么?那就是人的劳动价值!
就凭你们也敢妄批毛主席领导的经济工作是“一笔糊涂账”?我呸!兄台,您反对的哪位说“一笔糊涂账”的文字,可以。但 @秋月春风不了情 兄的论据却是实实在在,无法在“一笔糊涂账”中明显体现出来的。
在下强调一点吧:前三十年的农田水利设施,在后三十年的阶段发挥了多大作用,以致现在我们还在享受余荫。这些劳动在相当大的比例上是义务劳动,并未进入统计数据。假设在当前完成同样规模的建设,那么其对应的统计数据是什么级别,大家都可以自行脑补体会了。 -
许多中国国内经济学家犯的错误,就是没有深度了解世界经济历史,无法结合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国内趋势来看问题,这就是片面性。
这也是为何罗先生这个国际视角,总是带给我们读者惊喜之因。 - 感觉罗思义秘密加入中共了。
- 观察者网用户_39163此评论已被屏蔽它们有脸吗?
- 呃呃,为什么用GDP测算。那个时候不是产业资本时代吗?有大佬解释一下吗?
- 口水多过茶,强抗硬址的观点拼凑,骗稿费
-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老马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又到了应该自我调整一下的时候了,至少能管多少年,不知道,反正革自己的命是不可能的,就这样凑合着过日子吧,直到量够了再质变吧
- 老罗的论文就像美酒,但是酒多伤身。
- 经济学家只会描述现象, 不能描述本质. 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类比, 而不是分析.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0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18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59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981贾宝玉是长房长孙?教授纠正陈丽君错误遭网暴,粉丝护主太过头了评论 262 赞 372印巴空战是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国家的转折点评论 127 赞 1203印度航班又出“屎”故了!评论 104 赞 94这下,马克思终于成了中国人评论 102 赞 215我极氪001车主,控制车门打开的手机被锁在车里了,这种情况我遇到好多次评论 82 赞 87巴基斯坦LY-80导弹击落25架印度无人机,还把俄军自用S-400打下来了?评论 77 赞 338有没有这样的纯电车,上班中午睡觉,旅游方便休息评论 57 赞 991个妈妈,2个女儿,年收60亿评论 55 赞 410中国的核武器并不落后评论 54 赞 42最新闻 Hot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很多文盲连马列主义劳动价值理论都不懂,就在这里想当然地胡咧咧。你们以为当年的工农业总产值统计的是什么?那就是人的劳动价值!
就凭你们也敢妄批毛主席领导的经济工作是“一笔糊涂账”?我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