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思:走遍世界,才能读懂中国崛起
关键字: 善良的天使《Better Angels》纪录电影纪录片柯文思中国崛起中美关系中美对话【中国的崛起从来没有让世界忽视过,尤其是来太平洋彼岸的目光。回顾过去2000多年历史我们看到,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几乎毫无意外地都以冲突和战争告终。关于中美两国间的思考从未停止,但鲜有人把这场东方巨变横切剖析,关注来自东西方不同阶层的视角。历时三年制作而成的纪录电影《善良的天使》(《Better Angels》)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思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早已冲破了长城的边界——中国无处不在。要真正读懂“中国之崛起”,我们的摄影地也要遍布世界各地。”正如采访时导演柯文思感慨,影片采访了中美一批最具代表性的知名学者及政要,也把镜头对准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通中国人。
影片由导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执导,由美国知名制片人William Mundell先生和金马奖获奖制片人韩轶女士担任制片人,由Jillian Muller女士和《拉贝日记》联合制片人乔凌女士担任监制。影片计划于今年9月的G20期间举行电影首映式。在上映前,观察者网采访了影片导演柯文思。】
观察者网:我们看到您引用了美国前总统林肯的名言“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我们天性中的那个善良的天使,终将轻拨起神秘的记忆之弦,而最美的乐音,也将从此奏响”,来解释《Better Angels》这个片名由来,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片名,如何解读?
柯文思: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林肯总统呼吁联盟人士与联邦人士相互包容、尊重、宽容和理解,希望两方能更好的协同合作,而自创了彼此“善良的天使”这一说法,企图唤起人们心中的善性。我和众制片人都认为,中美关系想要有质的飞跃,这些要素不可或缺。
观察者网:为什么选择在今天做一部话题如此宏大的纪录片?
柯文思:近几年,人们愈发意识到,要说21世纪有什么地缘政治的重大突破事件,那必然是“中国之崛起”。显然,根据“修昔底德陷阱”一说,美国一旦将中国的崛起(复兴一词可能更为贴切)视为对自己强国地位的直接挑战,那么世界和平岌岌可危……
观察者网: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中美之间会陷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影片中也有这方面的讨论,您怎么看?
柯文思:在 “修昔底德陷阱” 提出的年代,国家之间信息交流与相互理解不足,但猜忌与利己丛生。但振奋人心的是,在21世纪,有可能首次实现两个公认的超级大国和平共存:在追求各自的根本利益的同时开展合作,既互利互惠,又能为全球发展做贡献。由于中美之间矛盾重重,我们有义务试着去协调双方的对话,以重建平衡关系。若中美能放下敌意,相互学习发展,那么二者皆可获利。
观察者网:在拍摄过程中,你们的制作团队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柯文思:我们本意仅在中美两地取景,但开始拍摄不久后我们发现,亦如美国,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早已冲破了长城的边界——中国无处不在。要真正读懂“中国之崛起”,我们的摄影地也要遍布世界各地。因此我们原定一年的制作时间升华成一场为期三年的探索之旅。
观察者网:您心目中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的?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是否让您对中国的印象发生改变?
柯文思:中国发展得太快了。我拍过的诸多国家中,中国无疑是最生机勃勃的一个——其变化肉眼可见。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能见证这样的变化着实激动人心。与此同时,我也有些不安,华夏民族在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切勿摒弃滋养其千年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虽然在拍片之前,我对中国已经有所了解,但经过过去几年的耳濡目染,我生怕在这样迅猛汹涌的发展潮流下,这些无价的华夏瑰宝会受威胁。全世界都应该明白,千年来,中国为人类发展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卓越贡献。但我希望中国人能更为积极主动地希存华夏的历史传统。
观察者网:在《better angels》中,选择了中美两国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进行访谈来表述今天的中美间的碰撞和交集,其中有许多商界政界的公众人物,也不乏一些普通人。在对采访对象的选取上,是出于怎样的安排和考虑?
柯文思:我们的采访对象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大牛”:国内的专家、政治巨腕、历史学家学者等等;另一类是“小民”:普通的中美百姓,他们的个人经历皆与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拍摄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选取的每一名拍摄对象都代表一类群体的看法,他们对隔洋相望的“那个国家”持开放的心态并且愿意去了解去学习。我们认为,纵使一开始我们会感到别扭、不适,但只有积极进取、对新事物抱有开放的心态,才能在两国与人民之间建立起真正的桥梁。
奥斯卡著名导演Malcolm Clarke(中文名柯文思) 及制片人韩轶出席第19界上海电影节
观察者网:相对于政要学者,普通人更关注哪些方面?
柯文思:拍摄时,我们发现,“中国梦”和“美国梦”并没有显著差别,我们遇到的中美群众也没有多大差异:他们都渴望舒适、健康而宁静的生活。他们明白,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们也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自己国家的进步感到骄傲。我们的专家们如果能时常记住这一点就好了。
观察者网:影片中很多美国采访对象,尤其是知名学者和政要,已经意识到一切都在飞速变化,并且对中国的态度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但于此同时,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偏见的依然不在少数,您如何评价?
柯文思:媒体确实有些偏见。对于美国部分政坛和新闻界人士来说,中国的崛起会引起焦虑、恐惧还有偏见。对此我们无法否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拍这部片子的原因——在现有的中美对话中增加一些平衡和客观。事实上,除开两国的专家学者,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程度要普遍高于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这要归功于美国流行文化的洪流对部分社交媒体平台的席卷,我们有好莱坞、电视剧等等渠道传播价值文化取向。有些遗憾的是,中国似乎并不致力于在海外弘扬自己。如果中国自己都不主动向世界纠正这些误解,那么误解要如何消除?中美两国的文化都很有学习价值,因此,两方显然都应该相互了解借鉴,探索大洋彼岸“那个国家”的丰功伟绩。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s://www.guancha.cn/MalcolmClarke/2016_06_24_365206_1.shtml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219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47“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29“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81小米事故复现,还是要敬畏驾驶评论 111 赞 152真诚期待龙应台女士真正转向评论 110 赞 33清明又见豪华殡葬品,200平米双层纸别墅售价1.5万元,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评论 107 赞 14目前哪些车型做到在断电瞬间,车窗落下,车锁打开,可以很方便的打开车门?评论 57 赞 55华鸿蒙智能驾驶的优缺点表现评论 42 赞 167智驾请回答,谁在技术和法律之间裸奔?评论 37 赞 58离谱!4名美军开着M88装甲车在立陶宛的沼泽地失踪?真挖地三尺找出来评论 36 赞 59不要让过度宣传透支自动驾驶的未来评论 35 赞 1810如何看待特斯拉高管发文称造车首要原则是安全?评论 34 赞 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
又改了!特朗普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
特朗普官宣,道指期货重挫超1000点
-
美财长威胁上了:别急着报复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鲁比奥警告欧盟:不要将美国排除在外
-
又摊上事了,这回还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