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邪恶形象傅满洲到暴风赤红:美国银幕上中国形象的转变
关键字: 电影中国形象好莱坞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美国电影人物形象傅满洲转变拯救世界机甲从傅满洲到暴风赤红,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在一个实际内经历了显著的变迁。这一变迁即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也昭示着中美两国关系的阴晴和东西方文化的隔膜与交流。今天,小编与您同看中国形象如何在好莱坞慢慢崛起。
早在默片时代,美国影人就把中国人的形象搬上银幕了,较有名的影片有《残花泪》,讲述了一个名叫程环的吸食鸦片的华人爱上了白人少女露茜,露茜的父亲发现后怒不可遏,强行把女儿带回家并打得她奄奄待毙,程环赶来目睹此景开枪打死其父,最后在香消玉陨的露茜身旁自尽身亡。
受19世纪末以来的排华运动的影响,黄祸的化身“傅满洲博士”开始活跃在美国影坛上。傅满洲被塑造成拥有尖下巴、八字胡、细长眼的奸诈邪恶的形象,总是幽闭在黑暗世界中,精通各种酷刑和毒药,策划种种邪恶勾当。他集当时西方人对东方华人所有最恶劣的想象于一身。
傅满洲系列电影包括:《神秘的傅满洲博士》(1929),《傅满洲的面具》(1932),《傅满洲之鼓》(1940)等十几部。电影的结局往往是白人最终战胜异类,傅满洲遭到惩罚死去,却又在下一步电影中奇迹般复活。
与傅满洲电影同期,好莱坞还有另外一个经典的华人形象,那就是神探陈查理。陈查理是檀香山警察局警长,他温和、机智,顺从于白人,除了口头禅“子曰”和浓重的口音,很少提及中国。他代表了白人心目中对华人的理想期待。
1937年的《大地》改编自赛珍珠的同名小说,该片获得多项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主人公王龙是一个贫穷的中国农民,他与一个大户人家的奴仆阿兰结婚,辛勤耕作养家糊口,并经历了灾荒。辛亥革命后偶尔致富,不仅纳妾而且懒散享乐,后在阿兰的规劝下及时醒悟,休掉小妾重归土地。
影片中善良勤劳的王龙夫妇是中国农民的代表。他们真正执着于土地,视土地为生命。影片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进行了更加实际和更加细致的刻画,使得美国人从电影中得到了对中国人总体形象的广泛印象。
- 责任编辑:王可蓉
-
“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59“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3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21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21法国阵风飞行员点赞中国军工,站出来做分析,为阵风挽救一下市场预期评论 139 赞 233“三九下高”不再好使,真正的恐怖已经降临评论 117 赞 764中国打了一场漂亮仗,但我斗胆浇一盆冷水评论 79 赞 765印度“布拉莫斯”导弹为何“布朗运动”评论 68 赞 456印度局势比想象乐观,股市和宣传都稳住了评论 63 赞 67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前三名参赛队名单特别有意思评论 49 赞 68物业费为何要按建筑面积收费?评论 40 赞 79我媳妇很反感那些在视频平台分享给外国老公做饭的中国女性评论 39 赞 5110中国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很多id开始数不清楚数字了评论 37 赞 77最新闻 Hot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