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国立研究所所长的自白:跟班式科研,误己误国
关键字: 国立研究所所长的自白:跟班式科研,误己误国中国科研能力受质疑中国科研现状与困境(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8月8日,微信公号“知识分子”(微信ID:The-Intellectual)发布了一篇某国立研究所所长的内心自白。他指出,中国科研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实际深藏危机——科研方式类似跟班、现行考评政策不合理、学科体系混乱、科学家丧失科学鉴赏力等。他甚至直言,如果继续跟班式搞科研,中国科研就没戏了。
而就在不久前,《自然》增刊“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显示,中国科研机构正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在全球100家科研产出增加最多的科研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其中24家自2012年以来的增幅超过50%。
中国科研的后劲究竟如何?该国立研究所所长的自白,究竟是其人危言耸听,还是忧患实多?
观察者网转载全文如下,供读者参考:
(一)如果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没戏了
我30出头就当上教授,35岁当副所长、40岁当所长,应该说发展得很顺。所以我并不是因为自己过得不如意或有什么恩怨才这样说,绝对不是。我其实玩得还比较好,可是如果到了我孩子这一辈还是这个玩法,那就太浪费生命了。
其实不只是我有这种想法。我身边一些做科研的朋友,其实也都做得挺顺,但当大家在一起聊天、喝酒,到了最后比较酣畅的时候,就会发出同样的感慨、产生深深的忧虑:如果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没戏了。
目前中国的科研看起来很繁荣、很热闹,但是你如果静下心来,把中国的科研放到世界竞争的大格局里,站在科技发展的大视野上回望,就会发现:不管是基础研究的理论、还是在重大技术的突破,你能看得见的中国人有谁?似乎很难看见谁。
原创性的理论极少有咱们的东西,技术领域更是这样——所有改变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东西,有哪些是我们自己发明创造的?你再说我们是一个有影响的科技大国,依据在哪里呢?
(二)跟班式研究盛行,害人不浅
我们科技工作者也很郁闷:中国人特别勤奋,我们比国外的同行都辛苦,和他们交流的时候觉得一点不比他们笨。还有,国家给我们的钱也挺多,投入的人力更不比他们少。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制约我国科学研究的,是流行的科研方式——跟班式科研,说的恶心一点,是奴才式科研。
跟班式科研的特点是:不去独立思考学科内部的核心矛盾与突破方向,紧跟国际热点,为大牌科学家的理论作无关紧要的修补,有一点成果便自称“重大突破”、“国际领先”;或者紧盯几本流行的科技刊物的研究,改头换面、添油加醋也攒一篇发在影响因子很低的刊物上。
这种研究,作为研究生起步时学习与训练还说得过去,但如果作为独立工作以后还这么做,就很可悲了。更可悲的是,由于这种研究方式发文章快、“效率高”,其从业者甚至很快成为科研价值的评判者,并将“从文献缝隙里找方向、以文章数量与引用为标准”等作为科研工作的正途。久而久之,哪些课题时髦、文章多的人就大红大紫、名利双收,而哪些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的人反而成了孤独的异类,甚至被打入冷宫。
- 原标题:跟班式科研,误己误国——某国立研究所所长的自白
- 责任编辑:李泠
-
促消费为什么没有起色?这与搞创新不矛盾 评论 29中国首次实现!“领先马斯克的星链” 评论 25015死!新年首日,“恐袭”疑云笼罩美国 评论 172这一领域,普京指示要确保同中国合作 评论 121“美国担忧,到时候中国怕是全球唯一的那个了” 评论 2261为什么现在明明工作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很多,但年轻人觉得工作卷、枯燥、辛苦?评论 191 赞 112歼-36采用3台发动机设计,速度能达到3倍音速吗?评论 113 赞 1832025年各种分析如云,普通人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力,避开四个陷阱评论 94 赞 114美国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低端制造业”评论 86 赞 135如果1644年满清不入关,中国历史会有什么变化?评论 86 赞 146还没上台,马斯克和红脖子就翻脸了评论 73 赞 117奥卡姆剃刀:2024年,我在网络掀起了三场风波,很值得纪念和总结评论 69 赞 439东部战区直接官宣“六代机”!这谁还看不懂吗?评论 60 赞 3010歼36的气动结构与动力模式深度解读评论 60 赞 3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