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成功研制土壤修复新材料 每亩成本不超30元
关键字: 中科院土壤污染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观察者网 综合】据新华社2月16日消息,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能够高效抓取和转化酸性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离子,且亩均成本不超过30元。
世界上约30%的不冻土都是酸性土壤,不仅造成农业减产,还会激活重金属离子,加剧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和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土壤酸化就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据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严重土壤污染区就达320个,约548万公顷。此外,我国至少还有近3000万公顷的污染土地,包括接近2000万公顷耕地受重金属污染,500万公顷土地受石油污染,200万公顷土地受矿区污染,5万公顷土地受固体废弃堆放污染。
从省份看,这些污染土壤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
除却被污染土壤,我国自然酸性土壤分布遍及14个省区,总面积达2.03×108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1%。
目前,土壤修复常规处理方法有植物修复和化学修复两种,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等缺陷,且治标不治本,这也是制约酸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瓶颈。
但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将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复配,使其由聚集态变为松散态的网状结构,既能将土壤ph值提升至接近中性,又能够高效地富集和抓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元素,同时还能将“六价铬”等有害元素转化为安全元素“三价铬”。
这种新型的土壤修复材料亩均成本只有10元至30元,修复过程直接融入耕种流程之中,不仅使用便捷,相比传统修复方法效率也大幅提高,并且可以制作成粉剂、液体、颗粒等各种形式。专家表示,该材料应用前景广阔,明年有望实现量产。
简言之,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使用方便、材料易加工等优势,对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的绿色化学领域核心期刊《美国化学会可持续化学与工程》(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 原标题:中科院成功研制土壤修复新材料!每亩成本不超30元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庄怡
-
突发!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国会外爆发冲突 评论 159欧洲 “锂电之星”本可以不死,生路就在中国 评论 19叙利亚乱局有蹊跷,到底谁是“幕后操盘手”? 评论 93“拜登,给特朗普开了个坏头” 评论 200北约警告特朗普:若对乌不利,美国就受“中国威胁” 评论 204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