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文科学人如何面对中国的现代化
许多中国的或与中国相关的问题,如果中国学人不能借助现代化提供的开阔学术视野,将信息和学科勾连,作出更合理的理论分析和解释,就可能被一些西方话语所占据,甚至被长期占据。[全文]
-
“书同文”之下,“书法”的制度力量
在历史中国,书法最重要的隐性功能是制度的:建构文字书写的社会共同体,保证与时俱进的“书同文”;进而,借助公文,在这个农耕大国构建起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有迹可循、有案备查且有据追责的官僚制度。“书”因此成“法”。[全文]
-
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先要关心中国有什么问题
今天中国的法学学者大部分是学生出身,就算是有过一定社会经验,也都是从和平年代出来的,不懂得国家究竟是怎么样的,对世界理解是善良的,总觉得人多了,大家都同意就行了,但真实世界不是那样的。人很难真的记住历史,被记住的往往是故事。[全文]
-
中国法理研究应坚持什么?从张扣扣案和刘强东案说起
法学不是经院哲学,也不是数学、逻辑,甚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它更多是一种职业技能,如果它还有存在的理由,它就必须回应社会实践的需求。法理更是必须以某种方式让法学/法律从业者获得部门法甚或其他学科无法及时提供的些许启发。[全文]
-
我高估了中国崛起对学人的塑造力,低估了市场和金钱的侵蚀分化
更加浪漫的是,笔者高估了中国和平崛起对中国学人的学术心态或学术生态可能有的那种塑造力。与此同时,又严重低估了市场和金钱对法律学术、法律实践的侵蚀与分化,更是大大低估了法学的学科体系其实也是个制度,会再生产与维护着既有的学科格局和范式。[全文]
-
评张扣扣案律师辩护词:法律辩护应基于案情和事实
因为张扣扣不满判决,杀人就有“可原谅或可宽恕的基础”?当事人对判决不满其实是任何社会都会有的现象,还不少见。这既不意味司法判决一定就有问题,也不意味不满判决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其是,甚至以所谓的复仇挑战司法判决。[全文]
-
能砍掉全国一半的博士点吗?
真正的要害是教育资源错配:那些无意以学术为追求而希望借高学历来实现升官、发财或出名者的大量涌入,那些不太有必要大搞研究却争着设硕博点的专业的增加,实际上对有志也有潜力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造成了无形的挤压。[全文]
-
中国经验动摇了三百年来西方文明的根基
一些自称反对学术意识形态化的人把中国学术和话语追求作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解,给贴上种种标签,思想保守、不同世界接轨、反对普世价值之类。我回国任教以来一直受这类指责。能忍也就忍了,忍不住,我就杠到底:你找找,法学界有谁比我翻译的英文学术著作更多?[全文]
-
印度为什么不在开伯尔山口修长城?
细看如今卫星摄制的这一地带的地形图,以及今人拍摄的山口地带的照片,人们会发现,开伯尔山口的地形地势非常容易有效设防。驻军非但可以层层抵抗,也还可以关门打狗。然而,印度次大陆的众多王朝硬是一次次任由外来文明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次大陆。[全文]
-
中央芭蕾舞团“公开抗法”,到底有何冤情
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讲不讲道理的问题!中芭一定觉得自己委屈太大,没处讲理,即便在法庭上,甚至尤其是在法庭上!中芭因此才会在其声明中自称“被逼步入上访大军”,成了“司法冤民”。昔日的“琼花”成了今天的“秋菊”![全文]
-
四年之后,那些备受期待的司法改革都怎样了
四年前我们有过不少备受期待的司法改革举措,如立案登记制、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但立案登记制在落实中还是某种程度上的立案审查/审核制。改革科层化导致很多法官工作动力不足。而且不少业内人士都忽视了司法改革所应有的知识需求。[全文]
-
我们该如何为“鬼畜”鸣不平?
先是偶尔的调侃,然后是都市、校园里日益增多的各种戏说、搞笑和各种作品的“搞笑版”,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乃至美感也正经历着一场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应的意义深远、时而争议纷纷的变化。[全文]
-
谈“近三十年”时不提“前三十年”,是不合适的
革命无法让人们当即有时甚至是一代人就能看到革命的果实,因此会有人误解革命,认为革命缺乏建设和创造,甚至指责和辱骂革命的破坏毁灭。对中国革命和中国道路的这一梳理和这一叙事是重要的。借助历史距离提供的透视,令我们对许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中肯的判断。[全文]
-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这样的中国?
本书涉及了许多中国历史,但这是一本理论著作。这个附录试图回答,为何有此追求?何以可能?以及如何落实?我知道,如今这个年代,不大会有谁关心甚或会察觉这其中有问题,但我不能自欺。更何况,这些也是些有智识意义的问题。[全文]
-
从武功到文治——宪法大义
与今天许多人对于历史中国的想象相反,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确保政治安定,尽管没有什么三权分立的论述(而且需要吗?如果做都做了),历代王朝一直注重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财、监、人事等各种权力的相互制衡;而且是常规,不是例外。[全文]
-
长城真的被神话了吗?
曾有不止一个人称,长城纯粹是个神话,因为从其第一天建设,在军事上,长城就毫无用处。我必须打其脸。从大历史视角看,秦汉从正面例证了长城对于维护中原农耕文明的制度意义,而从唐睿宗设节度使开始的长达650年的历史则像一个自然实验,战乱迭起,死人无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