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姆·布鲁克:刺杀金正恩不算啥,看看好莱坞妖魔化的真本事
关键字: 好莱坞刺杀金正恩好莱坞妖魔化俄罗斯美国电影红色黎明反面形象反派角色朝鲜苏联【《刺杀金正恩》让有些美国人觉得收到了“最好的圣诞礼物”,也让全球人民见识了索尼影业高超的营销技术,以及专挑软柿子捏的进取精神。BBC《谈影》(Talking Movies)节目主持人、常驻美国的资深电影界新闻人汤姆·布鲁克,此前则撰文扒开了好莱坞专业高级黑的“黑历史”,特别是与中国、苏联/俄罗斯、朝鲜等国的纠葛。】
从《复仇者联盟》里前克格勃凶残的代理佣兵到《虎胆龙威》里的俄罗斯恶棍,俄罗斯反面角色近期频频亮相银幕。对美国电影工厂不断地将俄罗斯人塑造成反派这一行为,俄罗斯政客以及电影制作商已经深表不满。俄罗斯国内甚至出现了抵制美国电影的行动,重点抵制那些将俄罗斯妖魔化的电影。
今年8月,国际文传电讯社曾报道:文化委员会成员Batu Khasikov在国家联邦委员会上院发表声明称:“一切将俄罗斯妖魔化或粗俗化愚蠢化的影片都应禁止在电影院内上映。”
美国电影黑俄罗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对西方国家来说,即使是在冷战之前,俄罗斯就被当作是地缘政治威胁的代表,”莱斯特大学电影研究教授詹姆斯·查普曼说道。“但在冷战期间意识形态带来的影响(成见)尤其重大,提起冷战,你不仅会想到俄罗斯,而且还会想到苏联共产主义。”
令人吃惊的是,柏林墙倒塌并没有结束俄罗斯屏幕恶棍这一现象。或许在某段时间内他们不再那么频繁地出现,但俄罗斯人仍是好莱坞电影最常见的反派角色。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曾孙女、俄裔美籍教授尼娜·赫鲁晓娃表示:“只要一打开电视,或者去电影院,你会看到到处都是俄罗斯人的负面形象。”
2014年初上映的《一触即发》中,俄罗斯人绝非善类
赫鲁晓娃现任教于纽约新学院大学,她很关注美国电影如何刻画俄罗斯人,赫鲁晓娃认为在冷战之后,俄罗斯人屡被刻画成反派的现象并未得到改善。“美国人仍把俄罗斯当成死敌,这种思维从未松动过。”
学者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强硬立场是当下俄罗斯银幕反派形象增加的原因。“我觉得普京的崛起,和他的强硬政策,(特别是)加上乌克兰的问题,这使西方人认为俄罗斯即使已步入后共产主义时期,仍是西方的地缘政治威胁和敌对势力,我认为这才是银幕反派的真正成因。”查普曼说道。
焕然一新
虽然俄国人现今或许是反派角色的最佳人选,但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银幕上塑造的反派角色包括许多不同种族和国家。二战前后,由于不言自明的原因,德国人和日本人都曾被美国电影的“黑”了个遍。
几十年来被不同程度妖魔化的另一个群体是阿拉伯人——以及广义上的穆斯林。即使在1921年鲁道夫·瓦伦蒂诺出演默片电影《酋长》之前,阿拉伯人就被屡屡刻画成盗窃谋杀的群体。在阿拉伯裔美国人看来,过去几十年里,好莱坞只要拍阿拉伯人,就难免受到“3B综合症”的影响:仿佛阿拉伯人只有肚皮舞女(belly dancers)、亿万富翁(billionaires)或投弹手(bombers)。
在911恐怖袭击之后,阿拉伯裔美国人被塑造成恐怖分子的次数越来越多。尽管部分电影让阿拉伯人以更丰满的形象示人,但《阿拉伯坏银:好莱坞如何中伤一个民族》(Reel Bad Arabs: How Hollywood Vilifies a People)的作者Jack G Shaheen博士认为目前需要做出的改变还有很多。“不幸的是,阿拉伯和穆斯林人仍时常以恶人的形象出现在荧屏里。”他说道。
中国在这方面的经历要追溯到电影出现初期,那时候傅满洲以极其不堪的中国人形象出现在电影荧幕上。1932年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傅满洲的面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对此提出了正式投诉,因其塑造的主角流露出了对中国的敌意。但现在好莱坞电影中几乎没有再出现任何恶意诋毁中国的形象,因为中国是好莱坞电影至关重要的市场。
2012年美国战争片《红色黎明》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电影中原本塑造了中国反派形象,但因担心该角色不利其进入中国电影市场,于是电影在后期制作时不惜工本,将中国反派角色换成朝鲜人。因为制片人清楚,好莱坞电影在朝鲜没有市场,所以妖魔化朝鲜不会造成票房损失。
《红色黎明》片场
好莱坞塑造的反派角色可造成实质性后果。该行为或会激怒俄罗斯的政治家——也可能给他们提供了口实。尼娜·赫鲁晓娃绝非普京的崇拜者,她在博文中写道,普京深受好莱坞反派角色的影响,这种抹黑俄罗斯的电影他一个不落都会看,并开始向好莱坞塑造的俄罗斯领导人转变。他现在的情况有点像“好吧,一不做二不休,反正你们把我描绘成恶棍,那么我干脆真的把邻国吞掉一块好了”。
不论普京的灵感是否真的来自好莱坞反派角色,但在俄罗斯国内限制上映好莱坞电影已成事实。赫鲁晓娃认为,美国电影业将会受到俄罗斯的惩罚。“俄罗斯完全有可能对好莱坞电影关闭市场。”她说道。
既然俄罗斯是世界第七大电影市场,那么好莱坞为什么还要冒险得罪重要客户?一种可能是,俄罗斯对好莱坞电影的不满或将对公众关系造成影响,而这却可以激发电影爱好者们对电影的兴趣。“他们对此有着极大的兴趣,”詹姆斯·查普曼说道。此外,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地缘政治教授克劳斯·多兹说:“我觉得好莱坞更关心中国市场。”事实上,中国人确实对好莱坞电影表现痴狂。但现在俄罗斯的不满可能会减少票房收入,因此好莱坞或将对此重新进行评估。
寻找新的反派来源
既然没几个国家能够安全地供自己妖魔化,那好莱坞必然得寻找下一个目标了。
伊斯兰国倒是反面形象的来源之一,但操作起来有点困难,因为伊斯兰国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区,如中东、北美、英国等等。多兹说,“我觉得用ISIS当反派角色来源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挑战。什么样的人才能代表ISIS,毕竟ISIS的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
鉴于当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反派角色将不再以某个国家来定义。厄普顿说, “气候环境的污染者成为反面形象将会成为近期的趋势。”事实上,在2009年最卖座的电影《阿凡达》中,环境破坏者已经成为了荧幕的反派形象。
问题在于现今电影中的反派角色已不再有昔日的分量。冷战时期,尤其是局势动荡时期,如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俄罗斯恶人形象在屏幕上极具威胁性。喜爱电影的观众都知道,美国和苏联的核导弹发射控制中心蓄势开战。值得庆幸的是,一触即发的核威胁已在慢慢减弱,但同时荧幕反派的影响力也因此下降。我们只好凑合着用环保敌人和恐怖威胁取而代之,除非哪天好莱坞能够重塑超级大反派的形象。或许有一天,现实世界的地缘政治会给我们一个新的敌人,这是好莱坞之幸,人类之不幸,但愿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本文原载于BBC网站,原题“Hollywood stereotypes: Why are Russians the bad guys?”,观察者网杨晗轶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s://www.guancha.cn/TomBrook/2014_12_30_304779.shtml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评论 14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评论 51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评论 186“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评论 62美国全球封杀华为昇腾芯片?“无理且自大” 评论 2751流浪小狗头中两箭,警方介入,有人称“浪费警力”,你怎么看?评论 340 赞 33家长称被迫抱2个月大婴儿校门口站岗,教育局称是自愿参与,你怎么看?评论 231 赞 44“浪还在琴没了?”万元手表戴出门回来仅剩表带,网友:螺丝是怎么说好一起出走的?评论 127 赞 155特朗普狂言:美国空军要搞F-55!还有“超级F-22”!中国空军怎么办?评论 101 赞 96“吃中国饭,挎美国枪”:中国人该如何理解沙特的外交策略?评论 97 赞 37如何看待多年前局座给战机排名,歼-10C全球第4,台风第6、阵风第7?评论 92 赞 268伊朗要向美国投降了?事实并非如此评论 67 赞 9102025年5月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月评论 52 赞 98最新闻 Hot
-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
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
特朗普点名库克:忍了苹果在中国很多年,你居然又往印度跑?!
-
美政府有人不满:又想拉黑中企,还要不要跟中国谈了?
-
“10名干部违规吃喝1人酒后死亡”被通报,信阳市委表态
-
欧阳娜娜遭台当局点名
-
宁波象山县政府大院“门面寒碜”,网友:这才是应该有的本色
-
“中国伙伴可以用我们的工厂,英国再不支持就晚了”
-
“我俩不见,这事没戏”
-
万斯将出席教皇利奥十四世的就职弥撒
-
莫斯科地铁重现斯大林大型浮雕
-
“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
“美匈关系有一条红线,就是中国”
-
“锈带衰落赖不着中国,但两党不敢认”
-
刘晓庆回应被举报涉嫌偷税漏税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