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茨非常亲美,但德国被特朗普逼着强调“独立”
默茨本人非常亲美,曾担任过致力于欧美友好关系的“大西洋之桥”协会的主席,包括他曾任职的贝莱德公司,总部也在美国。如果特朗普没有上台,默茨肯定不会如此强调欧洲战略自主。[全文]
-
中国应推动德国重新思考这件事
在承受特朗普政府高额关税压力的同时,德国是否还要限制与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和生产要地加强经贸往来?我们应当推动德国进行这样的重新思考,反思在对华关系上的“去风险”策略是否得当。[全文]
-
欧美总是指责中国对欧“分而治之”,但这恰是他们的手法
这是德法的分歧,但我们也不能过于放大这种分歧。比如,现在国内可能认为法国在对华更友好,但其实也不能抱太大期待,在一些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上,德法的基本立场还是归属西方阵营,只不过德国人可能更实在些,有些问题会直截了当指出来。[全文]
-
这次,欧洲的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中国在这些重大问题中能发挥多大作用,欧洲持观望态度;但与此同时,在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的状况下,他们一定程度上期待中国可以发挥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因为在欧洲人的认知中,俄罗斯处于不利局面,已经成了中国的“小伙伴”,所以中国对俄罗斯有很强的影响力。[全文]
-
德国从战争下的时代转折中惊醒,明白军事是硬伤
德国夹在俄罗斯与欧洲、北约之间,自身短板暴露无疑,无论政界还是普通民众,深刻体会到无力感。德国社会在安全观方面的转折,是由当下形势逼出来的,促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事情。过去德国着眼于发展文化软实力,用价值观的力量,以柔性的方式扩大对外影响力,但在当下显得过于理想化。[全文]
-
今后想谈欧洲事务,该打谁的电话?
有法国媒体悲观预测,可能明年上半年欧洲会进入瘫痪状态。其实哪怕在默克尔时代,想要了解欧洲问题,光打默克尔的电话也不够,还要看以法国为首的南欧国家的态度,还有欧委会、欧洲议会的立场,这些因素在欧盟的决策环节中都会各自发挥作用。[全文]
-
难民困境:道义德国为何力不从心
两德统一之后,德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开始逐步彰显更多政治抱负,日益发挥引领欧洲的作用,然而其影响力的发挥往往受制于自身力量的局限。具体到难民危机上,德国的无力感是深层的,它既无法控制难民潮产生的根源,也无法左右其欧洲盟友的态度。[全文]
-
希腊命悬一线,德国最紧张
在希腊看来,欧盟的最后通牒无异于政治勒索,不是欧盟标榜的团结和相互尊重原则,而欧元区财长对于希腊表现出了失望和不信任。欧盟究竟有多少行动能力?其一贯标榜的制度创新、妥协文化和危机管理是否不再奏效?[全文]
星期一 202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