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长江:质疑GDP前,至少请先搞清楚这几个问题
——我们应怎样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增长
关键字: GDPGDP增长率平减指数支出法生产法工业增长用电量工业利润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境内外从不乏质疑之声,但国际权威组织,如联合国统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数据,却与中国国统局的相近。学过统计学和国民经济核算学的,特别是在统计岗位工作过的当然清楚:国际权威组织之间,或与国统局的数据稍有差别,并不影响中国经济数据的可靠性。对中国经济形势有不同的认识、有质疑是很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原因是多方面,除国统局公布的数据较少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质疑者没有弄懂GDP核算原理及实际核算方法,特别是中国统计的有关规定【1】。
中国GDP平减指数是怎么回事?
常见的质疑之一是,中国平减指数明显低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低估了通胀,刻意拉高GDP实际增长速度。
面对质疑,国统局回应说,GDP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西方很多国家核算GDP采用的是支出法,中国GDP核算方法是用生产法,不能按支出法的逻辑,判断生产法的逻辑。对于中国平减指数的疑问,实际上反映出对中国核算方法上存在理解不到位的现象。
中国的平减指数是加权平均各行业价格指数。经过谨慎的核对,中国并不存在平减指数被低估和GDP被高估的情况。
我们知道,GDP平减指数,又译GDP价格缩减指数(以下简称平减指数),实际是全行业或全社会的总价格指数。一些媒体文章的观点确实不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用支出法平减指数质疑生产法平减指数。两种方法核算的GDP实际增长率相同,但各类价格指数不同,GDP现价增长率也不同,平减指数自然就不同。中国生产法的平减指数常常是低于支出法的。
二是用不完全平均价格指数代替平减指数。国统局规定平减指数是加权平均的,生产法至少需要26个价格指数【2】;支出法GDP平减指数至少也要6个,即:
1.固定资本形成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2.存货变动价格指数=生产者工厂价格指数。
3.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由海关总署发布。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包括:
(1)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自住房服务价格指数
(3)金融服务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
5.政府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计算平减指数必需的各类价格指数和占GDP的比重,国统局并不全部公布,或不按季(月)公布,有的只能是自己采集,基础数据不同,统计结果很难与国统局的完全一至。
三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评判平减指数。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在7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重大;而中国最终消费率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比例较大,2015年,固定资产、出厂价格、进出口价格指数都是负增长,平减指数低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很正常的。有人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替代是平减指数,是很可笑的。
四是计算顺序不妥。有人认为核算季度的GDP程序是,先算现价GDP增长速度,再剔除价格因素,得GDP实际增长速度。而中国季度GDP核算顺序是,先算GDP各类的实际增长速度。在具体的核算方法中,很多实际增长是以实际物量增长计算的,如运输业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总周转量,邮政业是业务总量,通信业是电信业务总量,房地产业是销售商品房的面积,等等。
计算的第二步是,各类实际增长速度乘各类价格指数,得现价GDP各类增长速度,最后计算出GDP现价增长速度。GDP现价增长率=平减指数×实际增长率,假设被低估的平减指数为1,GDP现价增长率为6.9%;如果平减指数未低估数值设为1.01,GDP名义增长率反而会更高为8%。
以GDP基本比重加权计算,可以验证中国GDP平减指数与增长率是符合逻辑的。
工业增长与利润有必然联系吗?
2015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低速增长(0.8%),实现利润下降(2.3%),而工业增加值为中速增长(6.1%)。有人质疑工业增长速度,进而质疑GDP增长。首先,工业增加值是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而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是现价的。2015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94.8,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5%,与工业增加值增长差一点,这是GDP核算原理决定的。
我们知道,GDP核算有三种方法,三种方法的统计数据大体一致,从不同角度反映经济。生产法GDP是各行业的全部产出,支出法GDP是全部用途,两者的关系是,国内全部产出=国内最终消费+存货变动+固定资产形成+(货物和服务)出口-进口。生产法GDP则是=(各个行业)生产+(各个行业)固定资产形成+(各个行业)存货+(各个行业)进出口净值。
GDP核算体系是上世纪经济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之父查理德·斯通等发明GDP核算的方法是在企业利润分析的基础上,扩展到全行业的。我们知道:
增加值=营业利润+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现价)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它混合收入)。
营业利润=销售产值-(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中间消耗。
假设中间消耗不变,销售产值同等的情况下,从行业及企业损益角度分析,劳动报酬上升、固定资产折旧上升,营业利润下降;从GDP核算角度分析,由于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折旧占增加值的比重大于营业利润的比例,在一定增长幅度下,虽然营业利润减少,但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折旧上升,GDP也会增加。这里要注意,工业固定资本收益与全行业的关系。从全行业看,无论工业是否生产,矿藏勘探、土地改良、科研都在进行。2008年以来的巨额固定资产投资,陆续完成并开始折旧;同时,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持续低速正增长,双重因素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增加。
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不同步是怎么回事?
有人质疑,2015年,中国用电量增长与GDP增长不同步,因此数据“有问题”。2015年,工业增加值增长6.1%,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为-1.4%。以用电量分析经济形势,有一定合理性,但要明确,由于工业是产业用电的最大部门(占83%左右),用电量与工业联系度高,与第三产业联系度低。考察用电量与工业经济关系,比第三产业与用电量的关系更为可靠。
即使考虑工业增长,也要同时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用电量与产值关系密切且简单,因为单位耗能产值率的决定因素是设备的效率,不同生产效率用不同电量,如果市场机制健全(管理者有能),那么产值与市场大体同步,当工资等上升时,销售减少时,则减少生产,用电量就会减少。
二是用电量与增加值关系是复杂的。因为,增加值中的劳动报酬受人为的调控,在产值同样的条件下,工资增加,用电量并不一定增加,导致产值不增加;但工资增加,增加值肯定会增加(详见下节分析)。
经计算得知,2014年千瓦工业销售产值约27.4左右,剔除价格因素,2015年千瓦产值提高6%左右,与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是相应的。效益提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业产出有一部分是上年存货实现的,2015年新增存货大大减少,上年存货本身不耗电能。二是耗能行业减产,工业结构变化,引起用电量变化。
再从经济总量来看,根据新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将现金消费变为全部消费支出(即加上了非现金消费支出,含网购);再将武器系统计入固定资产形成;等等。这些GDP核算方法的增长,本身就不需要用电量。
出口与国内消费和GDP的关系
有人质疑质疑GDP的增长速度,论据是中国出口额下降。
我们知道,GDP核算有两个关键,一是进出口净值为正值,GDP增加,且是可控的。近十几年,中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净值占GDP的比例在2-3%之间。二是出口额。出口商品的特点是,任何货物出口都记入GDP,但内销并不确定,同一种产品用在不同统计不同,最终产品记入GDP,用在别处或为固定资产或为中间消耗。
据国统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比上年下降1.8%。工业产品减少类(增长类不计)合计不超过2300亿元,行业比重分别为金属冶压24%、化学化纤塑料19%、机械设备用品18.6%、纸和文教美品16.7%、纺织、服饰10%、机电器材4%、石油采加3.7%、非金属制品3%、非石油矿产品1%。
2015年外贸形势最明显特征是价格总体下降,出口减少分四种情况,一是价格下降,但销量上升,如钢材等。二是价量齐跌,如家电类。三是本行业上升,但具体产品下降,如通信、计算机和电子产品行业总体稍增长,但液晶显示板减少。四是国际市场需求持平,但订单转移,在劳动密集类产品较为明显。
出口减少与国内经济的关联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对工业的影响。据估算,工业品出口减少影响工业主营收入约0.2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增加值约0.8个百分点(部分转为中间消耗或固定资产)。
二是国内消化情况。出口减少产品分消费品和生产资料。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为10.7%(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去年增长了31.6%),有市场的商品国内部分消化。问题突出的是生产资料,部分产品(钢材、设备、化纤)难以消化,建筑业、钢铁、机械设备等行业的经营情况是相互印证的。
中国近几年来,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持续境外转移,但也有企业用非法外籍劳工,政府采取了遣送的政策,可否学习新加坡、台湾等地区经验,放开外籍劳工,稳定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现在的情况,很像上世纪70年代美国,也会出现重工业境外转移。美国后工业化的较长时期,货物和服务常为负值,但GDP也在低速增长,重要原因是最终消费的增长,或第三产业的增长。即使企业外迁,但肯定部分收入流回国内,促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台湾等地区的情况就是如此。
政府消费的增长
中国的政府消费口径与《SNA2008》不同,包括政府转移居民消费和非盈利组织提供的服务。政府消费是真金白银,2015年,一般公共财政支出(老口径)增长18.9%,是近4年的最高;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约14%左右,直接拉动GDP约1.2个百分点。政府固定资产以2%的速度递增,剔除固定资产折旧后,政府消费占广义政府操作的45%左右,主要体现在两张表,即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2015年政府消费增长的原因,在压缩行政经费情况下,除加大民生支出外,更主要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科级(正副)中位增长26%左右(由于市县乡工作人员最多,科级以下人员占70%以上),加上各省、市机关事业养老基金机构并未运转(如基金运转,离退人员的养老金由基金支出,资金来源为在职缴纳和政府为雇员缴纳),养老金仍由财政支出,这是财政支出较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2】。
固定资产投资与GDP
中国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非常大,近十几年间,GDP增长速度贡献率平均在50%左右,平均拉动GDP5个百分点。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于上年,第三产业好于工业。下列行业带动了增长,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特别是卫生、公共设施、道路、水利、运仓邮等。同时,固定资产形成率也高于上年,主要是商品房销售额增长大大高于上年,今年18%以上,上年为负7.8%。
有人质疑,中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数据有水份,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与固定形成数据不匹配,论据是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土地出让金,数据有较大的差额。实际上,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并不是这个关系。
根据国统局规定,固定资本形成统计分七类,即住宅、非住宅建筑物、机器设备、土地改良、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武器系统。按照《SNA2008》的规定,中国还有部分没统计。根据《中国非经济普查年度生产总值核算方法2010》【3】,固定资本形成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关系是: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没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土地购置(或征用)-购置旧建筑物-购置旧设备+商品建筑物销售增值+除房产外的5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零星投资+土地改良+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武器系统
商品建筑销售增值=商品建筑实际销售额-建安成本-前期费用(土地已减)。
须注意,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形成的关系有几点,一是以形成为标准。房地产业是以销售为标准,不论是楼花、在建、还是现房;单位自建的建筑物以竣工为标准(并通过验收),不符合的记入存货。
二是两者统计口径不同。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除房地产500万以下零散投资,不包括知识产权、土地改良、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而固定资本形成则包括。
三是剔除不计。固定资产形成要减去土地价值(因是资产转移,不增加价值)。
四是剔除重计。计算固定资产形成时,固定资产投资已包含的,不必重复。
我们知道,投资有一个过程,有一定的周期性,不可能当年全部投资都完成,一般规律是,经济景气时,投资大、在建多,除房地产销售较好外,非房地产多在建,记入GDP并不一定多。过一段时期,经济或不很景气,但这时很多投资项目完成,或是销售好转,记入GDP反而多。2015年,固定资产形成率高于上年,主要原因是以前建造的商品房销售出去了。
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形成有比例关系,即固定资本形成率(即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15年间,波动较大,在25个百分点之间(最高约80%,最低约55%,中位数约67%左右)。影响比例变化的因素很多,按影响程度排序,主要有,一是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竣工没销售的,按建设成本记入;销售的再记增加值)。二是资金到位情况,这与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以及投资者意愿和融资能力有关,不同的投资项目形成率不同。三是施工和安装企业的效率。四是投资结构。五是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投资决策,是继续投资,还是减少投资,或是停止投资。六是政府效率。
国统局数据与各省、市数据打架了吗?
有人质疑质疑GDP的增长速度,论据是各省、市、自治区GDP数据合计大于国统局的。我们知道,国统局有自己的统计体系,各级统计也各有统计体系,全国数据并不是各省份的总合,省份数据也不是市县的总合。
上述情况有三种可能,一是某地区(主要是县级单位)或某几项数据肯定有水分。二是重复计算。大型公司总部与分支机构的重报。三是各省份较实,全国数据少统。国统局的规限以上企业直报制度,为规模以下漏统提供了可能,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出接近全部工业总产出,或者说年产2000万以下的工业企业产出在1%左右,这与众多登记在册的小型工业企业的数量和实际经营情况不符,许多省市县详细统计规模以下企业,这是省市总计大于全国的主要原因。此外,特别是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各地统计不统一,也是一个原因。
总之,中国GDP主要还是少统问题,按《SNA2008》,中国统计数据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一是按国际规定应统计记为GDP的,如科技研发、娱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无形资产、贵重物品处置。二是规定企业转移居民消费。三是发达国家已统计的非法生产,如赌博、毒品、走私、卖淫等。四是规模以下的漏统。五是机关、事业单位转移居民的实物消费。六是居民自有住房虚似租金的计算方法,等等。
2015年的官方统计数据,不排除进一步向《SNA2008》靠拢的可能,如完全按《SNA2008》核算,中国GDP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
70后小严解读:
GDP的统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要说完全准确是不可能的,我赞成作者的判断,中国的统计主要是漏统的问题,最大的漏统我觉得应该就是规模以上这个规定了,年产2000万以上,这在一般中小城市就算是不小的企业了,还有多少企业产值在2000万以下啊,特别是现在大量的新创业企业,个体经营,我一同学开一广告制作小厂,年产值实际在三四百万,雇佣人员十来个,他连税都不用交,更没向任何政府部门上报过产值!这样的情形太多了,别小看这些小厂,单个来说产值都不大,可是架不住数量巨大啊。参考文献和注释
【1】参见联合国统计局等编写的《国民帐户体系SNA20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季度国民经济核算手册》、国统局《中国年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及说明(支出法和生产法)、《中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及说明(生产法和支出法)、《2013年支出法GDP数据修订的说明》、《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2014》
许宪春《中国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
【2】国统局规定的生产法平减指数有关的价格指数
1、农林牧渔业,加权平均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林牧渔服务业价格指数。
2、工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3、建筑业,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
4、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加权平均城市间交通费价格指数、通信服务价格指数。
5、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6、住宿业,(宾馆住宿价格指数+其他住宿价格指数)÷2。
7、餐饮业,在外用膳食品价格指数。
8、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
9、房地产业,加权平均以下三个价格指数。
(1)房地产开发业,简单平均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住宅租赁价格指数。
(2)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其它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居民自住房服务,商品住宅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
10、金融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2。
11、营利性服务业,平均以下价格指数。
(1)旅游业服务价格指数。
(2)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通信服务价格指数;
(3)居民其它服务价格指数,包括衣鞋缝补、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洗浴等)。
(4)家用电器和用品维修价格指数。
(5)机动车辆维修价格指数。
(6)房屋维修业价格指数
(7)租赁业服务价格指数
(8)营利性文化业价格指数,
(9)营利性教育价格指数
(10)营业性娱乐业价格指数
(11)其它行业营利性价格指数
12、非营利性服务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包括非营利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福利;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
【3】2015年,中央财政基本支出预算,政府消费中的工资福利支出,中央本级财政占40%,(地方财政至少50%)。购买商品占25%左右(购买服务约12%)。个人和家庭补助23%左右。
【4】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准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正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势》2010年中国统计学年会演讲提纲
作者夏长江,高级经济师,曾从事政府统计和经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核算与购买力平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逮不逮捕?美西方“裂”得更严重了 评论 134不藏了?美防长自曝有“仁爱礁特遣队” 评论 231普京回应:是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评论 283“中国在量子领域专利数第一,中美未来竞争更激烈” 评论 125未携核弹头?不是洲际弹?俄方:不予置评 评论 16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