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回乡的退休干部宅基地建房,这政策有大问题
如果为了让他们回乡支持乡村振兴,必须开口子,那么一般的普通市民、企业家等等下乡,也必然要求开口子满足他们的宅基地需求,宅基地制度就不是撕开了一个口子,而是全面溃决了。[全文]
-
“前半生坐牢,后半生住福利院月领千元补助,凭什么?”
这些服刑过的光棍们住进福利院,不仅不收敛,还成了院里的“刁民”,不服从院内正常管理,又因身强力壮将“社会大哥”的作派带入院内。安排他们参与院内义务劳动,他们说国家养着他们,招聘管理人员就是服务他们的……[全文]
-
我原本对乡村孩子沉迷手机有点悲观,直到参与这一项目
“希望家园”供给的乡村教育本质上是新型的乡村社区性教育,……它解决了农民家庭与正规学校解决不了的教育资源配置难题,某种程度上是乡村教育的一场革命。[全文]
-
“从前是我们羡慕年轻人,现在是年轻人羡慕我们”
“活着或死了都没人挂念。”张必斗深受触动。子女外出打工,在家的老人怎么过得平安、开心?张必斗想到,“老人要组织起来,才能相互帮助、相互挂念”。[全文]
-
这份牵动19部门的文件,不能只看到“鼓励农民进城落户”
我们曾调研的一个位于西部省份城镇安置区的校服工厂,该工厂利用政策从当地拿到校服订单后,就将订单发到福建总部生产,待生产差不多之后就通过物流运到安置区的卫星工厂,而卫星工厂实际上只是象征性地雇佣了十多个搬迁群众完成最后的几道工序。[全文]
-
农村高龄老人得新冠,子女会怎么做?
没有人清楚,也不关心近期村庄中的老人去世是否因新冠感染导致,老人去世后的仪式和平时也并无不同,白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大家同样挤在一起吃酒席。村医和政府也不专门统计新冠感染死亡人数,基层也没有那个能力。[全文]
-
强制清退“超龄农民工”,为何一刀切?
安全风险固然应该考虑,问题在于,以风险最小化为初衷的超龄农民工“清退令”影响是严重的,对于农民工并不是公平合理的。[全文]
-
乡村振兴,如何啃下宅基地改革这块“硬骨头”
在推动宅改过程中,特别要警惕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大拆大建”。很多试点提出“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这也无疑搞错了宅改的方向。[全文]
-
盘活宅基地,要警惕资本的虎视眈眈
在地方政府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政策设计中,特别需要掌握好效率和公平的平衡,警惕一些工商资本打着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幌子变相开发“小产权房”。[全文]
-
宅基地入市、小产权房转正,这些“激进改革”都没成
在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舆论一直期待很高。但放开宅基地入市,赋予宅基地“金融”属性的激进改革方案,没有被采纳。如果让宅基地入市,就破除了宅基地保障农户居住条件的原则,而且不符合农村土地规划。[全文]
-
土地制度存在问题,但真的需要大修吗
农村宅基地不是因为属于建设用地就天然值钱。试图让农民变现宅基地以获得进城资金,或是在农村宅基地上进行商业开发,只在少数地区能够实现。对于那些远离城市、缺乏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一般的农村地区,不可能凭空产生出财富。[全文]
-
城里家长热议“三十条”,可知减负对农村意味着什么?
城市中小学的问题是,课内学习时间缩短背景下,孩子过多地被各类培训班所束缚,陷入市场主导的恶行教育竞争中;而农村中小学的问题是,课内学习时间减少,而又缺乏课外培训辅导,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将受“减负”政策最严重的影响。[全文]
-
低保指标少了,村民反而不“闹”了
农村低保评定过去几年曾经成为“天下第一难事”,无论采用什么标准均引起很大的争议,总不能使人满意。但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评定低保标准更严格、不再下给每一个村庄下低保指标、低保户的人数少了,村民的满意度却提高了。过去低保乱想丛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全文]
-
“镇改市”对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
要在历史脉络和问题导向中理解“镇改市”的意义。目前对“镇改市”改革正在被过度解读,理解为经济强镇要从县独立出来是错误的,认为“镇改市”了,城镇化的体制问题就解决了,这也是片面的,提升城镇化质量根本在工业化水平。[全文]
-
回乡记:故乡的老人们在欢笑吗?有些地方是的
那篇很火的返乡记认为,自从2006年免收农业税之后,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不再与农民的根本利益发生关系,也不再能将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处于“个人自治”的状态,孤寡老人的日子也过得异常艰难。本文两位作者在湖北两个农村观察到的情况却不太一样呢。[全文]
-
小农立场与大国崛起,冲突吗?
由于土地收入的稳定性,农民可以自由往返于城乡之间,从而为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稳定器和蓄水池等等。什么是中国模式?就是构成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细微的进步、那些不经意的突破。中国社会科学如果不走向田野、走入农民日常生活,则很难摆脱抽象的决断,从而难以把握中国农民,以及整个中国正在经历的巨大变革。[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