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邛:格列卫应该用来嘲讽药厂,怎么就封神了?
关键字: 制药格列卫在学界格列卫的发展史是被用来嘲讽诺华的短视和逐利的,怎么电影一出就封神了……
具体到格列卫,简要发展史如下:
1960年,David Hungerford发现在一类白血病人中多出一条染色体,他们把这类现象命名为费城染色体。当时他们受到无数嘲讽,因为没人相信人会多一条染色体。
1970年,Janet Rowley发现这染色体是怎么出现的,他们发现是第9和第22号染色体发生了重组,并且因为重组,bcr和abl两个基因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酶。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下同
后来到了1990年,David Baltimore等人发现尽管这个新酶在常规致癌实验中不能让细胞成癌,但是可以让血细胞变成白血病。以上的工作是决定性的,找到了致病的靶点,好比修车工找到了车哪里出了问题。
接下来的工作是怎么修。这部分工作持续了30年,产生了两个拉斯克奖,完全是学界完成的。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既然是这个酶导致了CML(观察者网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那么把这个酶关住,癌细胞就死掉了,这就叫靶向治疗。
而且治疗CML很容易,因为这个酶是一个新产生的酶,把他关住不会影响病人其他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相反当时大家(特别是药厂)都担忧其他癌症的靶向药搞不出来,因为易瑞沙等针对的靶点在身体很多组织都有,大家担心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时候也把其他细胞杀死了,会有严重的副作用,扯远了。
当时大家会用大范围筛选的方式找酶的抑制剂,试图关掉这个酶。背后又是无数生物学家、化学家的工作,一拥而上。
1990年Witte找到第一个可以抑制这个酶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在培养皿里抑制恶化的血细胞的生长。这还是一堆人的工作。然而这个化合物不能拿来做药,因为还会抑制其他很多酶,特异性不好。抑制剂和奥运会一样,都是更高,更快,更强。大家还在开发更强的,更稳定的,更特异的化合物。学界都知道这是个金矿。以上还是学界完成的。
然后就轮到药企登场咯。药企的优势是什么呢? 财大气粗,所以药企有很大的化合物库,里面有上百万种化合物可供筛选。诺华前身Ciba的Lydon在1996年找着了一个化合物可以抑制BCR/ABL(观察者网注: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基因,见上图),特异性很好。然而,Ciba高层并不喜欢这个项目,因为CML病人太少了,收不回成本。
Lydon不死心,又找了高校的Drucker一起做这个小分子,在学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于是学界又是一哄而上,很多人从不同角度证明这个小分子在细胞和动物模型里能杀死CML,副作用小。但是Ciba还是不愿意做这个药,同样的原因:市场太小。
后来折腾了很久,数据越来越充分,Ciba已经重组为诺华,在Drucker和病人的呼吁下,管理层终于给Drucker、Sawyers一点钱,支持他们做临床研究,于是他们与医院合作开始了小范围的临床研究,发表了这篇划时代的研究。
他们的联系方式如下图,仍然是以学界为主导。
这个临床研究又产生了一个拉斯克奖,Druker、Lyndon、Swayers获得了2009年拉斯科临床奖。终于,诺华决定把这个小分子送上市场,就是格列卫。怎么搞的好像50年的研究,5个拉斯克都成了诺华的。要说谁是最大的功臣,只能归功于美国人真是有钱,几十年如一日的往生物医药砸钱。
临床研究没有药企也一样做,高投入高风险的事情最好是国家主持完成。中国以前做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实验根本不用药厂掺和。临床研究其实也不应该那么贵,是美国的临床研究特别贵。做抗癌药一个病人要10万美元,层层的跑冒滴漏。这种事也就美国人干得出来。
现在大化合物库高校一样有。如今的模式已经是高校直接筛出有功能的小分子,学校投钱加从联邦申请经费(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成立小公司,做出点东西比方说做完1期,2a期然后再卖给大药厂了……
Sawyers这个神人后来又筛了二代格列卫,达沙替尼卖给了施贵宝;治疗前列腺癌的恩杂鲁胺卖给了medivation和安斯泰来(国内未上市,在美国一年8-10万美元),药物上市后辉瑞买了medivation公司; Apalutamide给了强生。
你说谁才是抗癌药的关键角色,难道没了药厂就只能吃带毛的猪肉?
2016年NIH下属国家癌症研究所经费预算50亿美元,给白血病的经费是2.4亿美元,肺癌2.8亿,乳腺癌5亿,前列腺癌2.4亿, 直肠癌2亿。这五项加起来就有约15亿美元经费。我国2017年面上项目生命科学部(包括农学,生态,食品)经费共计17亿RMB,医学科学部一共24亿;重点项目合计6亿。当然我国还有重大专项啦,先导项目啦之类的,但是生物医学口并拿不到多少钱,没记错的话生命科学部973拿钱最多的是农学。
美国几种主要肿瘤死亡人数,及每个死亡的病人平均摊到的联邦科研经费数(2013)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新药比较多的原因了。现在的大药厂越来越变成了一个风投的角色。从药物开发流程来看,靶点、小分子、优化是学界和小公司做的;常规的吸收、代谢、安全性、毒理是外包公司做的;生产是精细化工做的;临床研究是医院做的。药厂的核心业务越来越向市场,投资,(开发及上市后)临床研究,申报这几个领域集中。
开发时的临床研究这一块风险高投资大,完全可以由国家主持,药企由药企退回到药厂的角色,我国几十年前也是这么做的。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知乎的回答,授权观察者网刊载)
- 原标题:肖邛:格列卫应该用来嘲讽药厂,怎么就封神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后更新: 2018-07-13 10:04:29
-
零关税压不下抗癌药价?省级专项集中采购要来了!
2018-07-12 09:23 -
新药国内上市再加速:药监局承认境外临床数据,含仿制药
2018-07-11 12:56 政策风向标 -
首例!中国医生团队独立完成胎儿心脏介入手术
2018-07-10 16:27 科技前沿 -
“中国药厂数量不少科研投入却少,不拼工艺却拼营销”
2018-07-10 07:40 洋药企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2018-07-08 18:06 美国医疗改革 -
“药神”背后药价战:不学印度强仿 中国该咋办?
2018-07-07 10:59 医疗改革 -
抗癌药降税不降价?“滞后效应”影响患者获得感
2018-07-06 07:27 医疗改革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2018-07-05 18:21 医疗改革 -
是什么卡了中国CT扫描的脖子:拙钝的探测器模糊了医学影像
2018-06-25 10:09 科技前沿 -
法媒:全面二孩后 更多中国人涌进东南亚生殖诊所
2018-06-20 14:40 全面二孩 -
我国民族药首次获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药方来源于↓
2018-06-13 08:58 医学 -
药监局:4岁以下儿童禁用双黄连注射剂
2018-06-11 20:55 -
民营医院内部培训曝光 只是冰山一角
2018-06-10 14:31 医患关系 -
7年来,我国门诊抗菌药使用率下降11.7%
2018-06-08 15:03 -
柳叶刀:中国医疗质量全球排名48,1年跃升12位
2018-06-06 11:03 医疗改革 -
临床70年,中药注射液“师祖”终于注明这八点
2018-05-30 22:26 医学 -
国家药监局:儿童禁用柴胡注射液
2018-05-30 10:48 医学 -
“命根”手术进行一半被叫停 医生:加钱才继续
2018-05-27 19:23 -
中国富豪乌克兰60万一针续命,院士回应:有用吗?
2018-05-23 10:12 医学 -
“三无”壮阳药何以成为“爆款”?
2018-05-22 17:51 食品安全
相关推荐 -
“没有中国技术设备参与,我们已无法实现盈利” 评论 173000亿美元方案通过了,发展中国家怒斥:屈辱 评论 215“中欧接近谈妥,即将取消关税” 评论 245“这是中国的非凡机遇,德国和日本远远落后了” 评论 170“日产在泰国优势,被中企取代了” 评论 110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