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木:朝鲜拥核,谁应当负历史责任(之二)
关键字: 朝鲜核问题美朝会谈美朝会面美国朝鲜朝核谈判特朗普【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修木】
历史的车轮有时似乎转得很慢,有时却突然加速。在朝韩借平昌冬奥会走近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又接下了朝鲜抛出的橄榄枝,同意双方在“5月前”会面。
特朗普,这位“标新立异”的总统,走得比他的前任更远吗?朝鲜半岛的局势,是在酝酿质变,还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或许,从历史资料中我们能够得到答案。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学修木博士参考已故著名记者唐•奥伯道夫 ( Don Oberdorfer )所著《两个朝鲜》;时任美国官员杰尔·斯威特(Joel S.Wit)丹·佩尔蒙(Dan Poneman)和罗伯特·加卢奇(Robert Gallucci)等合著《焦点展望:第一次朝鲜核危机》(The first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当时常驻北京的CNN资深国际新闻记者齐麦可(Mike Chinoy)所著《熔毁》(Meltdown);《纽约时报》驻白宫记者贝克(Peter Baker)著《荣火时代:布什与切尼在白宫的日子》(In Days of Fire:Bush and Cheney in the White House)等历史资料,分析梳理25年来美国方面对于朝鲜拥核历史责任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上文讲到90年代初克林顿总统时期,美国虽然挟冷战胜者的余威,却仍被朝鲜的强硬核立场逼上谈判桌,差点下不来台,关键时刻卡特以前总统的微妙身份访问朝鲜,以“自作主张,公之于众”的方式为双方找到了台阶,终于促成《朝美核框架协议》于1994年10月21日在日内瓦签署。
本文接上一篇,讲述上世纪90年代下半叶到本世纪初“9·11”事件之后,小布什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的这一段历史:
朝鲜拥核谁之过(之二):从克林顿的交往到小布什的对抗
核心提示:与美国签下协议,执行的情况却还要看美国内部的政治形势。朝美之间的框架协议一开始就在美国国内遭遇阻力,克林顿要到快离任时才真正注意朝鲜。只是他离任之后,小布什对朝鲜又完全是另一种态度,框架协议最终无法框住朝美之间的分歧。
对朝外交吃力不讨好
在美国,外交属于总统的职权范围,只是做外交却时常不讨好。朝美框架协议就是一例,虽然化解了朝核危机,克林顿赢得的却不是赞誉,而是批评。以能源援助换取朝鲜冻结核设施,看在国会与舆论眼里却是在核讹诈之下做出让步。批评者觉得苏东都垮了,朝鲜又能支持多久。还有,朝鲜的人权记录很坏,与独裁者做交易在道义上说不过去,尽管朴正熙、全斗焕统治下的韩国人权记录一样的糟糕,却一直是美国大力支持的盟友。国会与舆论不用面对具体问题,从大原则出发,动不动就贴上绥靖政策、接受讹诈,忽视人权等等标签。更不凑巧的是协议签字后刚过两周就是94年的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出人预料输掉参众两院的多数,控制国会的共和党借朝核问题修理行政当局。
此时的朝鲜正在经历一段极为困难的经济衰退时期,还真有点要垮的迹象。苏东巨变之后,朝鲜失去的不只是苏联的援助,更有它在苏东经济体系之中的位置,对外贸易急剧倒退,连基本的石油供应都成问题。1995年朝鲜遭遇特大洪水,粮食歉收导致饥荒,不久前还在与美国叫板的平壤,破天荒向国际社会寻求粮食援助。再加上金正日刚刚接班,能否坐稳也不无疑问。连国务院内部都有官员觉得朝鲜会步东欧国家的后尘,在两三年之内倒掉。而政府之外,更有人觉得此时执行框架协议,反倒延长平壤的政治生命,实在没有必要。
也难怪协议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按照一位曾被派往宁边执行检查任务的前国务院官员的评价[ PBS Frontline: Kim's Nuclear Gamble]:朝鲜的确是执行协议,宁边的反应堆已经停下,核废料也冻结在原能机构可以监查的地方;美国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交给朝鲜的重油时常拖延,轻水反应堆的建设进度更是滞后。协议签字危机过去,朝美双边的关系却停滞不前,朝鲜又被人遗忘。
引人担忧的土堆与卫星
要到1998年8月发生两件事,朝鲜才又一次闯入人们的眼帘。第一件是美国挑起的,从朝鲜上空掠过的间谍卫星,拍到离宁边不远的金昌里军事基地周边有许多土堆,五角大楼下属的军情局依此判断当地正在修建地下核设施。尽管其它部门觉得这是过度解读,政府内部还是有人故意将情报捅给媒体,引起公从关注。第二件是朝鲜挑起的,8月31日朝鲜实验大浦洞火箭,对外声称是发射卫星。虽说火箭飞过日本之后堕入太平洋,卫星也没有进入轨道,却让美国担心不已。备有三级火箭的大浦洞其实就是洲际导弹,技术成熟之后可以打到美国本土。一时间,批评框架协议的声浪再起。
这一次克林顿当局应对主动。首先是向平壤提出检查金昌里的要求,朝鲜官员倒是胸有成竹,愿意接受检查,但是美国要有所付出。双方最后谈定,代价是美国提供朝鲜六十万吨粮食援助。1999年5月,十四名美国官员进入金昌里的隧道检查三天,得出根本就不可能是核设施的结论。美国政府灰头土脸,但是军情局却没有任何官员受到处罚。美国情报机构在其后几年还要继续提供夸大不实的情报,造成严重后果。
导弹的问题则更为复杂,框架协议只管宁边的核设施,不包含任何与导弹相关的条款,试射并没有违反协议。按照最糟的估计,宁边关闭之前朝鲜或许已经拥有足够的原料造几颗原子弹。如果配上长程导弹,问题可就大了,美国本土会落入朝鲜的核威慑范围。尽管在当时,朝鲜还没有掌握相关的技术,卫星发射以失败告终,克林顿当局却很有几分担心,下令组成专家小组进行评估,请前国防部长佩里主持。1994年的朝核危机时佩里正好在任上,而且本人也是颇受尊重的核军控专家。
相应的评估认为朝鲜的饥荒已经过去,一时半时不会垮。框架协议冻住宁边,应该坚持。从长计议,外交努力还应该加码,通过高层互访达成全面协议,促使朝鲜也停止导弹的发展。1999年5月佩里更是带队前往平壤,指出两条道路:一条是放弃核武导弹,走向与美国关系的全面正常化;另一条则是坚持发展导弹,造成对抗的不断升级。按照一位美国分析家的描述,“拿出一根更大的萝卜,展现一条更粗的大棒”。
朝美之间又热络起来
对美方的建议平壤反应积极,很快派人商谈细节,并且自愿暂停导弹实验。经历饥荒之后,金正日着手将工作重心从军事转向经济。与此同时,金大中在98年当选韩国总统,接替态度较为强硬的金泳三。金大中主张阳光政策,希望通过正面的交往促使朝鲜转变。2000年6月中旬,他更是对平壤进行历史性的访问,实现第一次南北峰会。其后金大中向美方通报,金正日一再表明朝鲜安全的关键在于与美国改善关系,若有美方的安全保证,将朝鲜纳入国际社会,平壤愿意放弃核武、导弹及一切大杀伤力武器。
南北峰会之后,朝美之间也开始安排高层互访。平壤派出拥有次帅军衔的人民军二号人物赵明禄,作为金正日的特使访问华盛顿。00年10月10日,赵明禄身着军服到白宫与克林顿会谈。朝美签下联合公报,将关系引向新的方向,让敌对成为过去。美国希望朝鲜停止发展中、长程导弹,朝鲜愿意考虑,并希望克林顿亲自访问朝鲜。在平壤眼里,结束朝鲜的外交孤立与朝美关系的正常化都要有美国总统的亲自到访才算得上正式。
朝鲜人民军次帅赵明禄访问白宫,与克林顿握手。
双方马上开始相应的规划,仅仅十一天之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又飞往平壤做进一步讨论。她是迄今为止到访朝鲜的美国在任最高级官员,不但到太阳宫致敬金日成的水晶棺,还跟金正日一起观看大型团体操表演。美国记者带着几分得意地注意到10月25日恰巧是志愿军赴朝参战五十周年纪念日,前来庆祝的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却被晾在一边,因为平壤要先招待奥尔布赖特。会谈之后,奥尔布赖特一改过去美国官方对金正日的刻板印象,觉得他实在,有决断力,不为意识形态所困。克林顿听过她的汇报之后也跃跃欲试,希望亲自去平壤,解开冷战留下的最后一道死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s://www.guancha.cn/XiuMu/2018_03_10_449623.shtml
- 责任编辑:周远方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73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79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40“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81彩礼的本质是对“出嫁女儿/上门女婿难以在父母身边尽孝道”的补偿!评论 171 赞 82“老外你过来”——从2025年白男在中国的待遇说下中国的物质崛起和精神崛起评论 156 赞 623吊带热裤没人敢穿,谁让我们变保守了?评论 143 赞 54中国人别被美国表面消费数据欺骗,美国真实商品消费能力远低于中国(转载)评论 121 赞 935当两个女人聊起私密话题,邻座该怎么办评论 85 赞 66绕过蒙古国,中俄天然气二号线直通方案首次曝光!评论 45 赞 257我们的制造业底气在哪?不仅美帝不知道,很可能我们的主管部门也不知道!评论 36 赞 438改变中国嫁娶习俗的时候到了评论 25 赞 59要高价彩礼的大多数都是下层男女。对于上层男女,这个是不存在的评论 22 赞 210给大学生发钱,除了可以有效拉动内需之外,还有很多好处。评论 22 赞 0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