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好政策会落得“一地鸡毛”?
当思想工作、群众工作退却后,体制就只有规则、制度和工作关系,上级对下级只布置任务和下达要求,而缺乏对下级的关心、关爱和支持,下级对上级也只是完成任务,而不是发自内心地要把工作干好,对上级、对领导负责。[全文]
-
为什么中国会陷入全民教育焦虑?
我一直有个疑惑:超级中学除了“掐尖”和极化应试教育之外,没有任何超越普通县中的先进经验;各省也不会因为培育了超级中学而获得国家更多的高考招生指标;超级中学的“掐尖”却让县中一溃千里,让全社会陷入教育焦虑。为什么各省还要培育、支持、宣传超级中学,并以拥有超级中学为荣?[全文]
-
中国农村正出现一个超级“金字塔结构”
在乡农民普遍是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来源相对稳定,拥有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自我认同度较高。在乡农民贫富差距不大,没有相对剥夺感,相互交往不会因经济差距而产生心理距离和隔阂。有75%的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67%的人表示相信马列主义,79%的人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有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全文]
-
县乡干部为什么抱怨事情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小
尽管县乡官员都在抱怨“责权利”不匹配,但他们还是敢担当、有手段以各种创新方式处理好了中国基层的大部分事情。不过,在现实条件下,乡镇政府为了应付上级的督导检查,往往只能选择将“程序”做到无懈可击、不出漏洞,而不是实质性地把工作做到位,事实上也形成了形式主义在基层治理的泛滥。[全文]
-
“关几天就放出来”,无法根治农村邪教
基督教是一种进攻性宗教,或者说是主动传教的宗教,每个教徒都有传教的义务和责任。它使得家庭教会的传教者甚多,不计其数,传教方式多元,无时无地不在传教。家庭教会传播较快、较广也就必然了。[全文]
-
给孩子“减负”,教育公平能保证吗
无论是“减负”前,还是现在“减负”后的中小学教育,确实有负担重的一面,但减负之后负担极可能更重。况且,“减负”前学生的负担是可以承受的,毕竟我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如果这点负担、这点磨难都承受不了,如何在进入社会之后承受更大的负担?[全文]
-
基础教育“减负”改革,真对我们有利吗?
当前基础教育以“减负”为导向的改革,确实很好地实现了上层家庭的教育目标,但却给中产家庭的父母和小孩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基础教育主要是“拼爹拼妈”的情况下,底层家庭的子女无论其个体怎么努力亦无济于事,干脆也就不努力了。[全文]
-
为什么中国餐桌上会有大量浪费现象?
2013年左右,一位东京大学教授来我们研究中心交流,开会之余我们用西瓜招待他。他当时捧着一大块西瓜边吃边感慨,这是我今年第二次吃西瓜,第一次是五月份在东京,一家四口买了四分之一个西瓜。我们对这位日本教授顿生怜悯之心。[全文]
-
为什么中国大陆女明星少嫁豪门?
她们何苦千方百计嫁入豪门?情投意合?肯定不是,男女双方不在一个行业何来两情相悦、情意绵绵。郎才女貌?从女明星与富豪的合照来看,多是美女与野兽。更何况豪门如果长似白马王子,人家在自己富豪圈子里找白雪公主方便得多,何必到演艺圈去寻觅。[全文]
-
虽然没有了西南联大,但你有机会考清华北大了
我问两三百号学生西南联大和华科大有没可比性,很多同学回答就说华科大没法与西南联大相比。我狠狠地批评他们太没自信。我其实要引导的是这两所学校根本没有可比性,包括清华北大也不能拿来跟西南联大进行比较。[全文]
-
他们说“读书无用”,我忍不住笑了
你什么时候听到过知识分子、官宦、资本家等大谈“读书无用论”?“读书无用论”在中国的市场主要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中下层家庭,也就是常说的底层社会。他们中一部分人乘着中国发展的东风先富起来,示范的是“不读书也能赚钱”的效应,这些家庭的子女过早地辍学,过早地感受到赚钱的快意,于是嘲笑起还在读书的、读了更多书的同伴来。[全文]
-
穹顶之下:我把故乡从垃圾中拯救
很多游子都有这样的经历:想象中家乡总是湖光山色、蓝天碧水,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乡亲们享受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每次回家,正当近乡情更怯时,首先映入眼帘却是不忍瞅第二眼的“脏乱差”,瞬间从诗意和憧憬中被拉回到现实。穹顶之下,有雾霾,也有垃圾。我是这样把家乡从垃圾中拯救出来的……[全文]
-
对付“村霸”靠什么?
在国家权力撤出农村、资源下乡和村民选举的大背景下,“村霸”现象必然形成。想杜绝狠人治村,就要让国家权力进村,让农民感受到国家的存在及安全感。[全文]
-
在农村,祖先斗不过耶稣?
南方农村以祖先崇拜为主导的信仰体系还保存完整,能够给予人们一套“说法”以面对变化社会,是抵御地下基督教入侵的重要“抗体”。北方的传统信仰已经式微,家庭教会发展迅速,由此制造了不少邪教组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