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木:乌克兰事件的世界意义及其对中国的警示
最后更新: 2021-04-20 08:24:06导读4月19日,俄乌互相驱逐外交官,也让4月以来由乌克兰东部冲突引发的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俄乌角力,背后自然少不了美国的身影。美国防长曾表示,“若俄罗斯的侵略升级,美国不会让乌克兰单独面对”。随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欧洲也紧随其后,下场指责俄罗斯。
乌克兰何以成为俄美欧的角力之地?本文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认为,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乌克兰归属的历史,也就知道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的历史才真正开始。2014年乌克兰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有警示意义。
本文首发于2014年第4期《国际安全研究》,作者授权观察者网重新刊发,供读者参考。
【文/ 张文木】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暂缓签署旨在强化与欧盟贸易关系的联系国协定,转而寻求同俄罗斯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反对派借机掀起抗议浪潮,要求亚努科维奇下台。由此引发乌克兰的政治危机和东部地区要求脱离乌克兰的分离运动及克里米亚宣布加入俄罗斯的事实。2014年危机不仅对乌克兰,而且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地缘政治格局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一、俄欧战略边界的确立及其对欧洲的意义
乌克兰危机及克里米亚并归俄罗斯,这两起事件意味着一个新的地区性体制的定型,这是什么体制呢?我们不妨称之为“新凡尔赛体制”。有人会说:凡尔赛体制不是已经成为历史了吗?如果我们将今天的欧洲地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地图作一比较,不难发现二者有惊人的一致。这也没什么奇怪,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今天的历史是对昨天的否定,却是对前天历史的肯定,用黑格尔的思想表述就是“否定的否定”。
历史上曾有1815年在打败拿破仑基础上建立的由英俄合作主导的维也纳体制。当时俄国基本上控制了东欧,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很像。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帝国解体。当时有许多国家联合入侵俄罗斯,迫使俄国陷入为时两年的卫国战争。随后西方建立了排斥苏俄的凡尔赛-华盛顿体制。在这个体制中苏俄受到严重打压,东欧曾因不满沙俄的过度挤压而整体性地倒向西方——这与苏联解体后东欧因不满苏联曾有过的过度挤压而整体性倒向欧洲的情况很像。即使如此,当时乌克兰——至少乌克兰东部地区——也没有脱离苏俄。
但西方不知节制的打压不仅没有将苏俄压倒,反而压出了一个苏联和苏联帝国。要知道,苏联并不是俄国人兼并而来的,它是西方逼压出来的。从奥斯曼帝国解体中独立出来的东欧及中亚国家因不满西方人的剥削和以西方为中心的外交挤压,在一战后纷纷组建苏维埃并积极与俄共领导下的苏维埃联合,在此基础上最终合建了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1]。苏联的建立标志着凡尔赛体制东方边界的稳定。
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在无法征服俄罗斯并与其边界确定后便转向内部挤压。它通过所谓的“道威斯计划”(Dawes Plan)[2]和“洛迦诺公约”(Pact of Locarno)[3]对战败国德国实行超强压榨。1925年12月18日,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预言说:“道威斯计划本来是为绥靖德国而制定的,但是这个计划必定引起德国革命。”至于洛迦诺公约,“规定把德国的新国界保持下来而使波兰和法国得到利益,德国丧失它的殖民地,这个被绑在普罗克拉斯提斯[4]床上的德国同时还必须采取一切办法来榨取1300万亿金马克。如果认为日益向前发展的德国会容忍这种情况,那就是指望出现奇迹。”斯大林断言:“如果说道威斯计划孕育着德国的革命,那末洛迦诺公约却孕育着欧洲的新战争。”[5]
欧洲对德国的过度压迫最终压出了希特勒的大搅局,这又为苏联的扩张提供了机会。列宁通过强力抵抗与西方确立了凡尔赛边界——这是普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斯大林沿着列宁的路线,又在西方内部危机中实现了扩张:当时东欧受到西欧的过度挤压求援于苏俄,苏俄的边界就在这种一次次“呼救”中向前推进——2008年在格鲁吉亚内战冲突中的南奥塞梯及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中克里米亚与母体分离以及乌东部地区分离运动的兴起似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俄关系的重演。
苏联为什么解体?问题出在哪呢?除了意识形态向西方缴械的原因外,其过度扩张也是重要原因:斯大林时期,力量扩张到东欧,这已达到其力量伸展的合理极限;勃列日涅夫时期,手伸到了印度洋——这不仅越过了苏联的力量极限且触及到当时海权大国美国的核心利益。1973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与基辛格会谈时指出了苏联的短板。毛泽东在回答基辛格“目前中东的问题是防止苏联取得统治地位”的看法时说:
苏联那个野心跟它的能力是矛盾的,它要对付这么多方面,从太平洋讲起,有美国,有日本,有中国,有南亚,往西有中东,有欧洲。统共只有一百多万兵守也不够,何况进攻,除非你们放它进来,把中东、欧洲让给它,它才放心。这样才能把兵力往东调。我们也牵制他们一部分兵力,也有利于你们。欧洲、中东、比如在蒙古,它就驻了兵。我的意见是这个苏联野心很大,就是欧洲、亚洲两个洲都想霸占,甚至非洲北部,但是力量不够,困难很大。[6]
毛泽东的分析有道理且符合历史逻辑。历史上看,俄国的力量边界不能走得太远。但延展至乌克兰东部,一点问题也没有;到东欧,也勉强说得过去——正因此,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到莫斯科与斯大林达成了关于分割东欧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7]。试想,当年气焰万丈的希特勒都没拿下来乌克兰,遑论今日北约。从1815年迄今欧俄边界进退变动线可以看出,丘吉尔和斯大林划定的这份百分比协定,与欧俄战略力量的平衡点大体相符。(如图1)
1944年10月9日在与斯大林会谈时由丘吉尔手书的划分在巴尔干各国的影响范围的建议[8]
了解国家力量可以达到的极限和可以守住的底线是从事国家管理工作的基本功。斯大林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故此他不仅拒绝了希特勒(还有罗斯福)怂恿他进取印度的建议,而且还对1948年希腊共产党领导的起义功败垂成的结果表示爱莫能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为了拉拢斯大林曾提议将印度及印度洋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遭到斯大林的拒绝[9];希特勒也曾抛出的“波斯湾和印度”的诱饵,也遭到斯大林的冷遇。莫洛托夫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披露出这段史料并讲了斯大林的考虑:
希特勒说:“你们应该有通向温暖海洋的出海口,将来要像伊朗、印度那样。”我对他说:“这可是个有意思的想法。您有什么设想呢?”我引他说,以便让他把想法都讲出来。对我来说,这并非什么严肃的谈话,可他却兴高采烈地论证着,应该如何消灭英国,同时要我们通过伊朗进入印度。这是个毫无远见的人,对苏联的政策缺乏透彻的了解,却要把我们拉去冒险。如果我们在南方陷了进去,他的处境就会轻松得多,一旦英国要和我们作战,我们就得依靠他。如果不理解这一点,那就太天真幼稚了。[10]
1948年2月10日,斯大林在与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代表谈话中表达了对希腊起义的看法。据南共中央书记兼宣传部长米洛凡•杰拉斯回忆:
斯大林接着把话题转到希腊起义问题上,他说:“应该把希腊起义的事收起来。”他就是这样说的“收起来”。又对着南斯拉夫部长会议副主席的卡德尔问:“你们相信希腊起义会成功吗?”
卡德尔回答说:“如果外国干涉不有所加强,如果不犯重大的政治和军事上的错误……”
斯大林根本不理睬卡德尔的话,继续说道:“如果,如果!根本没有成功的任何可能。你们以为,英国和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大国——会允许在地中海切断他们的运输命脉吗?简直是胡闹!我们没有海军。希腊起义必须尽快收起来。”
这时有人谈起中国共产党最近取得的成就,斯大林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说:“是的,中国同志取得了成就。但是,希腊的情况完全不同。希腊的地理位置是在西方国家重要的运输线上。美国直接插手这个地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大国。”[11]
斯大林没有选择希腊和地中海也没有选择印度和印度洋,而是在罗斯福的默认下将其扩张的目标定在伸手可触的东欧,斯大林劝说并使罗斯福同意将开辟第二战场的地点选在法国的诺曼底而不是丘吉尔拼命坚持的地中海北岸,则是苏联达此目标的关键步骤。希特勒的失败和苏联帝国而不是其他帝国的建立同时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苏联帝国建立的法律基础是什么?就是雅尔塔体制;其欧俄边界就确定在丘吉说的“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斯特”的所谓“铁幕”一线[12]。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制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即英美的合作,在雅尔塔体制中,变成了斯拉夫人与部分盎格鲁-撒克逊人即苏美合作——这似乎是凡尔赛-华盛顿体制之前的维也纳体制中俄国人和英国人合作的重演。在这里,欧洲成了牺牲品。
这段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博弈,不要说朋友,即使是战略性的盟友,仅靠张伯伦式的努力是不够的。当时天要下雨,欧洲张伯伦和斯大林的差别在于,前者忙着躲雨,而后者在雨前积极“插秧播种”。结果,雨停后,苏联已实现了相当的战略利益,尤其是苏联当时要解决的而且是最紧迫的战略利益;而英国则将老本赔了个精光。
这段历史经验还告诉我们:大国博弈,只靠希特勒式的莽撞也是不行了。斯大林是俄罗斯历史上少有的谨慎之人。整个二战期间他的武功作用范围始终不出苏联国境线太远。事实上,整个二战中,他只是对入侵者德国真正用兵(1945年对日作战算不上真正的战争)。战后他对出海口的诉求也只是希望通过南斯拉夫和中国分别在地中海和太平洋间接地获得。尽管没有达到目的,但他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始终回避由苏联直接出兵去实现俄国获取出海口的战略目标。斯大林从俄罗斯自彼得大帝之后为出海口搏杀的惨痛经验中认识到,出海口,虽事关俄罗斯的命运,但它们宛如天边的彩虹,处于俄国战略能力极限之外因而是只能看得见却摸不着。斯大林是知道“舍得”的明白人,尽管没有实现进入地中海和太平洋出海口的目标,但在其治下的苏联却得到了波罗的海的入海口。不幸的是,斯大林身后的那些苏联领导人将手越伸越远:为了牵制美国,赫鲁晓夫曾将手伸向古巴。算是幸运,当时苏联尽管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失去了面子却没有失去里子;正是这份近似屈辱性的经验又使赫氏对越南问题采取谨慎的不直接介入政策。为了进入印度洋,勃列日涅夫在将越南、印度及北印度洋沿岸的一些国家拉入“社会主义大家庭”后终于在1979年直接出兵阿富汗,试图以此敲开通往印度洋之门。其结果是,即使在家门口动手,勃列日涅夫也没有得到任何便宜,阿富汗反倒成了另一场“越战”,这最终使苏联国力透支并由此于1991年底全面解体。至此,俄罗斯人再次失去彼得大帝和斯大林曾为俄罗斯争取到的波罗的海出海口遑论克里米亚。对此,著名的美国史学者孔华润(Warren I. Cohen)评价说:
在苏联帝国的根基开始垮塌之前,它几乎感觉不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巨大成就、获得世界上与之相关力量支持的快慰以及在通往世界领导地位的大道上昂首阔步的欣喜。无论苏联军队怎样恪尽职守地凶猛战斗,都不能击败由中美两国支持的阿富汗游击队。苏联经济——即使是最乐观的看法也已经摇摇欲坠——不能再承受对古巴和越南那样的盟国的极为吃惊的援助,而这种援助是作为帝国必须付出的代价。[13]
斯大林在胜利的巅峰时刻在希腊和朝鲜问题保持着相当的克制,而勃列日涅夫则犯了拿破仑、希特勒、东条英机、小布什一样的战略错误,开着战车冲向最能显示中美结盟力量的地区——阿富汗。1979年12月25日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持续9年,使苏联政治和经济背上了最终将苏联拖垮的巨大包袱。
由此反观普京,执政以来,他从未出过远手,而在手可触及的近地,他敢于斗争也敢于胜利。看来今天的俄罗斯政治家已有了列宁和斯大林的哲学。
苏联解体后,东欧哗啦一下又倒向西方,欧洲的边界及其历史又仿佛回到凡尔赛体制。这大大骄纵了西方不知节制的东扩野心,以至美国前总统安全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不知深浅地说:“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14]他书中所表露的那为战略研究者所忌讳的骄横之情跃然纸上。他几乎是用命令、轻蔑和挖苦的口吻教训俄国人说:
俄国唯一真正的地缘战略选择,亦即能使其发挥符合实际的国际作用和能使俄国得到改造自身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最佳机会的选择就是欧洲。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欧洲,而是一个横跨大西洋、扩大的欧盟和北约的欧洲……这样的一个欧洲正在形成,而且这个欧洲也可能仍然与美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俄国要避免在地缘政治上被危险地孤立,这就是俄国必须与之打交道的欧洲。
对美国来说,俄国实在太虚弱了,不配成为伙伴;但如果只是作为美国的病人,俄国又太强壮了。[15]
但当西方的扩张到了乌克兰并将俄罗斯逼到“生存还是毁灭”的底线时,普京在格鲁吉亚、继而克里米亚果断和成功的反击则让布热津斯基大丢其丑。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战败后欧洲大幅东扩的情形一样,今天的西方又利用苏联解体持续东扩,将俄罗斯人逼到“列宁时期”,这触到了俄罗斯人非强力反弹则要全面崩溃的底线。没有黑海的俄罗斯是不能维持多久的。苏联解体后,布热津斯基终于将话挑明:
从地缘政治上看,丢掉乌克兰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这使俄国的地缘政治选择受到极大的限制。即使失去了波罗的海诸国和波兰,一个依然控制着乌克兰的俄罗斯仍可争取充当一个自信的欧亚帝国的领袖,主宰前苏联境内南部和东南部的非斯拉夫人。但丢掉了乌克兰及其5 200多万斯拉夫人,莫斯科任何重建欧亚帝国的图谋均有可能使俄国陷入与在民族和宗教方面已经觉悟醒的非斯拉夫人的持久冲突中。与车臣的战争也许仅是第一个例子而已。另外,由于俄国出生率日益下降而中亚人口急剧增加,任何没有乌克兰而仅建立在俄国力量之上的新欧亚帝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欧洲化色彩将不可避免地减弱,而且日趋更加亚洲化。[16]
好在天不亡俄,俄罗斯人这时候推出了普京。反者道之动:普京的出现既是俄罗斯历史的必然,也是西方人送给并用打压的方式逼着俄罗斯人接受的“大礼”。
在危机时刻每一个民族都会推出自己的成熟的政治家。这次在接纳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问题上,包括戈尔巴乔夫认同态度在内的俄罗斯舆论表现出高度一致,如果再考虑到普京得以持续连任的事实,说明誓死抵抗北约东扩的见解在俄罗斯已成全民共识。共识——这在中国正在形成——是内在力量的集中体现。有了普京,又有了全民共识,俄罗斯有了一种向苏联回归的气象。
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的。克里米亚的结局对俄罗斯来说的意义意味着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原因在于,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就俄罗斯的资源来说守住这条底线绰绰有余。当年希特勒入侵苏联主要想控制乌克兰,结果败得老本全输;今天北约在此若发动战争,规模再大也莫过于希特勒的疯狂,俄国人曾在此打败了希特勒,那今天的北约若要动武的结果可想而知。
从北非俯瞰黑海及克里米亚半岛【张文木根据《世界地形》(星球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截选拍摄】
国家边界是国家战略能力底线和极限的历史刻痕。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的海三国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和1992年的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手。从拿破仑到希特勒的历史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的近地,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地相联,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此,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希特勒曾用全部资源也没有拼到乌克兰,今天的欧洲根本不会为此舍出希特勒式的老本,如此,乌克兰事件演变的结果大体就可判定。如果清楚乌克兰归属的历史,也就知道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欧洲的影响力将退出乌克兰——至少退出乌克兰东部,继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还将退出波罗的海三国。(参考图3)
从近两百年欧洲版图变化看俄国家战略能力的底线(1815-2014),本文作者张文木编辑整理
那么,乌克兰目前这样的结局对欧洲意味着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看看欧美国家的态度。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热门评论 7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31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贊同,如果中国实现了台海统一的目标,那对中国最大的危险就是冒进。实现了台海统一 ,最好南海的海军军事据点往后退一点改用海警替代。 以安定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心。
- 单纯的经济主义,就像单纯的军事主义,单纯的政治主义,都是机会主义,冒险主义,赌徒主义的严重错误的思想行动。
- 全部楼层官官之舟嗯,你这个回复基本都同意,然而我已经忘记我们最初聊的是啥了
不想再回看了,周六同样不甘心的同样在摸鱼,已经下班了,准备出去浪 - 全部楼层HALF LIFE咋说呢,有时候一个问题可以引申出多个分支来,不写文章,只是聊天的话,很容易想到哪个聊到哪个分支
1、现在中国是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甚至韬光养晦,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利益集团已经不允许你和平发展了,文攻,准备话两亿美元搞臭中国,以后像新疆棉花这种侮辱会越来越多;武吓,不断排军舰,甚至航母与侦察机来中国近海抵近侦查
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不做动作,或者不能至少旗鼓相当摆出对等态势,那些谁赢帮谁的鹅怎么办
所以支持政府和中央对西方政客的制裁与强硬
以斗争求和平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和平亡
谁也不想打仗,但是上兵伐谋,不让对方掂量掂量,则恐有赵襄子晋阳之困,而现在国内基尼系数这么高,一旦发生类似事件,则风险系数幂指上升
周六在加班搬砖,但是真心不甘,所以边搬砖边摸鱼嗯,你这个回复基本都同意,然而我已经忘记我们最初聊的是啥了
不想再回看了,周六同样不甘心的同样在摸鱼,已经下班了,准备出去浪 - 全部楼层官官之舟你这个观点就越走越偏了
我们现在国家在做的也就是在自己地区内能稳扎稳打,其他更远的地方用互利互惠和一带一路连接和交换,再有就更难了
顺便再问一句,星期六的白天,为什么可以回复这么快速?我是今天有上班才看到的咋说呢,有时候一个问题可以引申出多个分支来,不写文章,只是聊天的话,很容易想到哪个聊到哪个分支
1、现在中国是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甚至韬光养晦,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利益集团已经不允许你和平发展了,文攻,准备话两亿美元搞臭中国,以后像新疆棉花这种侮辱会越来越多;武吓,不断排军舰,甚至航母与侦察机来中国近海抵近侦查
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不做动作,或者不能至少旗鼓相当摆出对等态势,那些谁赢帮谁的鹅怎么办
所以支持政府和中央对西方政客的制裁与强硬
以斗争求和平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和平亡
谁也不想打仗,但是上兵伐谋,不让对方掂量掂量,则恐有赵襄子晋阳之困,而现在国内基尼系数这么高,一旦发生类似事件,则风险系数幂指上升
周六在加班搬砖,但是真心不甘,所以边搬砖边摸鱼 - 全部楼层HALF LIFE现在的中国如同1920年的美国,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你这个观点就越走越偏了
我们现在国家在做的也就是在自己地区内能稳扎稳打,其他更远的地方用互利互惠和一带一路连接和交换,再有就更难了
顺便再问一句,星期六的白天,为什么可以回复这么快速?我是今天有上班才看到的 - 全部楼层官官之舟在我们目前军事实力能辐射的最外延,我们深耕控制,像你说的非洲,我们只在吉布提有个补给基地,我们在非洲目前也是援助加等价交换,中法关系非洲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现实是,中国已经全世界做生意了,但是实力也没有达到可以全世界保护自己利益的能力,并且在自己的主场亚洲,地图的上下左右也还是有好多挑衅者认不清形势跟着美国跑的现在的中国如同1920年的美国,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 全部楼层HALF LIFE中法关系差就是因为中国在非洲攻城掠地,动了法国人自认的奶酪
但是中国要发展必然需要亚非拉资源,所以欧洲会和美国一道压制中国,不管你是正义还是民主,是渐进还是狂飙
只有我们做好自己,不断创新,才能有德有位
否则别人捏造,中伤,侮辱,欺凌将随之而来,这次欧美打新疆棉花牌还不是很明显得例子么在我们目前军事实力能辐射的最外延,我们深耕控制,像你说的非洲,我们只在吉布提有个补给基地,我们在非洲目前也是援助加等价交换,中法关系非洲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现实是,中国已经全世界做生意了,但是实力也没有达到可以全世界保护自己利益的能力,并且在自己的主场亚洲,地图的上下左右也还是有好多挑衅者认不清形势跟着美国跑的 - 全部楼层官官之舟这句作为奋斗目标可以,可是现实制定政策或者说战术就有一点冒进,用布林肯的话说这个可以用:从实力的地位出发,我们站稳亚洲,至于其他地方通过你说的平等交换来达成渐进的影响力比较好,适当的时候出手就可以了。中法关系差就是因为中国在非洲攻城掠地,动了法国人自认的奶酪
但是中国要发展必然需要亚非拉资源,所以欧洲会和美国一道压制中国,不管你是正义还是民主,是渐进还是狂飙
只有我们做好自己,不断创新,才能有德有位
否则别人捏造,中伤,侮辱,欺凌将随之而来,这次欧美打新疆棉花牌还不是很明显得例子么 - 全部楼层HALF LIFE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作为奋斗目标可以,可是现实制定政策或者说战术就有一点冒进,用布林肯的话说这个可以用:从实力的地位出发,我们站稳亚洲,至于其他地方通过你说的平等交换来达成渐进的影响力比较好,适当的时候出手就可以了。
- 全部楼层斯巴达克斯茅塞顿开,鞭辟入里。拨云见日。第一次拜读,这张实属大才张教授的认识方法,写作技巧我认为应该是我们中国社科界要仔细思考的。
其实他的方法是中国3000年以来政论文,经论文的一个传统办法,即:不过多引证大量的数据,数学模型以支撑,反而是大量引用历史案例进行影射,进行论证,多方进行比较之后然后得出结论。
中国古代庙算一直以来都是依靠这种办法来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受制于古代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局限,古人也极难以大数据的视角给庙堂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因而一般性的,早已沉淀为历史认知的案例更能成为有说服力的证据。
我想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在制度建设,组织管理相较西方高效的多的原因。也许我们在自然科学上没有严密的科学体系传承下来,但是在社科上,我们用这种方式把经验和教训归纳成了科学指导,传承下来了。
这种特征在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文里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了,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尤其是政论文,经济类论文,几乎很难看见挪用大量的数据和数学模型,也是依靠这种举例法,判例法思维,旁征博引,其思想的深度,广度,丰度,判断之精准,推理之严密,已经由后世历史的走向得以充分证明。
因此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下,不要总是受限于西方社会学流派的各种思潮,这种过度依赖大量沿用数学工具和统计学数据支撑政论和经论的表达,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覆盖我们想要了解的事实?这些数据的筛选归纳,到底在多大成分上受到了主观取舍的影响,或者是不可见,不受控制的自变量的影响?相较已经沉淀为历史经验的案例,这些方法的客观性上到底有多可靠?
此外,政论和经论是服务于大众的,社科是旨在改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这种知识更需要向群众推广,群众要在具备政治,经济常识的前提下才能争取守护自己的权利,绝不能把政治学,经济学两极化,高级的被垄断,利用所谓的统计学,数学工具等知识进行学科阻断,普通百姓无法接触,低级的,就市侩化,成天就是编段子,搞花边愚弄百姓。
我觉得我们的社科可能要在认识论上和方法论上来一次自己的文艺复兴。 - 这个作者厉害了,特意注册开通了观察者网账号关注作者
- 乌克兰就是美国利用欧洲扩张成为火药桶的关键点,将来台湾会不会成为中美争斗的战场,我看也有可能。但是如此一来,朝鲜半岛和日本注定不会大平了,因为今天的中国不比建国初期了,如果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日本敢于参与进来,中国有可能联合俄罗斯把日本肢解了,因为在中国看来日本始终是一个威胁。在俄罗斯看来解决乌克兰问题显然比解决日本问题复杂得多,就看美国敢不敢把日本当战场了。
- 全部楼层guan_15465945432425张先生讲的守成,是指达到利益边界之后。我兔现在离利益边界还很远,谈不上守成。你没看懂,张教授说: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地区性守成不仅仅只有崛起一种可能,更有孵化的小鸡突破不了蛋壳,闷死在蛋壳里的可能。这也是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不偏安六出祁山的原因。宋朝只想退让偏安地区性守成结果大家都知道挺惨的,中国历史上建都在西安,北京的朝代无论南北对抗,还是北北对抗都完胜的原因是天子守国门,武德充沛,反观建都在南京所谓虎踞龙盘之地的朝代,建都在西安,北京一线南边的都是短命王朝,原因是地区性守成,进取心不强,也因此当今的中国已经过了韬光养晦的年代,到了“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的时候了。还有中国地区性守成的战略意图,应该是坐山观美国欧洲虎斗,这个可能性,由于美国有北约,欧洲没有自己的军队。是不能成立的。因此我根本不同意中国搞地区性守成,这一套,中国按照自己的节奏,该突破突破,该守成守成,多管齐下,因为对手对我们也是多管齐下。就可以了。
- 这么长的文章一气拜读下来,不觉一个多小时竟还意犹未尽。这样高视野、大格局又认真做学问、搞研究的学者,对于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祖国,多多益善。
- 如此来说,台湾问题的根源也有日本利用美国阻止中国收复台湾,从而达到日本的利益的目的。
- 全部楼层斯巴达克斯第一次拜读,的确是,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文章鞭辟入里,有剖析,有预判结论,高高高是啊,张老师视野很开阔,直接从欧亚大陆岛的局面开说,直接开上帝视角
- Lamento这种文章,才是一个社科人做文章的模板。
1.完全理解作为一个社科人,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外交领域学科的基本任务的历史使命,发挥社科本该具备的服务型功能。
2.不盲目屈从于西方社科各种思想流派,不是为学术而学术的搬弄各种看似学术,其实未经历史经验及一般性逻辑验证的数学模型及统计学数据。
中国社科界如张教授这般的学者太少了,插科打诨的专家太多了,以至于扭曲了整个中国社会对社科学科任务,使命,研究方法,指导性意义的正确理解。茅塞顿开,鞭辟入里。拨云见日。第一次拜读,这张实属大才 - HALF LIFE瑕不掩瑜
张文木老师的文章确实很多地方让人茅塞顿开,但是个别地方说说自己的看法
1、美苏之间的关系:
主次矛盾:二战刚结束的时候美苏之间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两者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的矛盾属于主要矛盾,因此两者联手促使各个殖民地独立,并且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中迫使英法让步,真正确立了世界上两超地位;当两超地位确立以后,苏美矛盾则由次要矛盾转为主要矛盾,昨天的盟友变成今天的敌人,两者之间关系颇类似37年以后国共关系
2、势力范围,或者影响区域
还是以矛盾论来分析:势力范围取决于矛盾双方实力/势力对比,那么谁是矛盾双方,个人观点:你的战略意图决定了谁是矛盾双方,也就是你的战略决定了谁是你的朋友,你是独霸天下,还是与天下和衷与共?
是中国和中东站在一起,还是美国与中东站在一起?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是中国与东盟站在一起,还是美国与东盟站在一起?是中国与非盟站在一起,还是欧美与非盟站在一起?是美国与南美站在一起还是中国与南美站在一起?
美国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更替巴基斯坦领导人,但是只要上去的不是蠢货就知道要跟中国搞好关系;美国能用武力或者政变干掉南美的领导人,但是只要南美不平衡的根源不变,那么他们优秀人物寻求独立自主的方针不变,那么他们最终会和我们同道!
我们不应简简单单做历史的归纳总结,从而认为历史总会如此
我们需要用历史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来看,世界是在变化的,亚非拉受压迫民族,受压迫国家是在觉醒的,我们甚至连引导都不需要去做,各个国家的优秀人物终将明白,谁是天道,谁是霸道,那么他们的选择也就很明白了,这就是“把我们的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的朋友搞的少少的”
而我们只要把我们自己搞的好好的,内部降低基尼系数,增加廉租房,扩建共有产权房,降低生育成本,养育成本、学习成本、创业成本,降低医疗成本、增加科研效率,提升社会公平,提高产业转化率,强化融产协调,降低社会虚耗,持续打击贪腐黑恶,从而站在科技与经济军事制高点;外部扶助友邦,与区域节点国家互利互惠,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互通有无,从而站在道义制高点,那么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者亡!第一次拜读,的确是,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文章鞭辟入里,有剖析,有预判结论,高高高 - guan_16189130282068每次看张文木教授的文章,都是一种享受。他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到强大的必经之路和理论基础,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又大气磅礴、旁征博引,读后令人振奋也深受启发。愿观察者网多刊登以下这样的好文章。第一次拜读张的文章,高人,有理有据,有剖析,有论断,高手。的确让茅塞顿开。拨云见日
-
尼日利亚一辆油罐车爆炸,造成至少12人死亡
2021-04-20 07:52 非洲之窗 -
印度前总理辛格确诊新冠肺炎
2021-04-20 07: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检出放射性物质超标,福岛海域黑鲉被禁止上市
2021-04-20 07:28 福岛核泄漏 -
古共中央第一书记选出来了
2021-04-20 07:26 国际共运 -
美国新增确诊61628例、死亡451例
2021-04-20 07:22 美国一梦 -
想好了?英国将出台新法案打击中俄等“敌对国家”
2021-04-19 23:13 不列颠 -
“虽然已经死了56万人,但美国是抗疫赢家”
2021-04-19 22:12 美国一梦 -
失控!印度首都封锁,网民在线“求救”
2021-04-19 21:54 印度惊奇 -
阿联酋研究:中国国药新冠疫苗减少住院的有效率约为93%
2021-04-19 21:0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25岁旅日大熊猫“旦旦”或因心脏病无法回国,去年7月已到期
2021-04-19 19:29 -
美“机智”号无人直升机在火星成功首飞
2021-04-19 19:25 -
英首相取消原定下周对印度的访问
2021-04-19 19:16 -
捷俄互相驱逐外交人员,美国拱火
2021-04-19 19:16 凉战 -
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传出命在旦夕,欧美加大施压
2021-04-19 18:03 俄罗斯与世界 -
韩外长:如果日本以标准程序排核废水入海,韩国不反对
2021-04-19 17:44 -
俄反对派头目绝食18天,拜登带头对俄施压
2021-04-19 17:30 -
特朗普批评拜登撤军计划:我们可以且应当尽早撤离阿富汗
2021-04-19 17:30 -
新西兰外长:反对“五眼联盟”扩大职权范围
2021-04-19 16:48 -
印度商人涌入尼泊尔接种中国疫苗?
2021-04-19 16:36 印度惊奇 -
澳媒:澳政府正讨论介入“台海冲突”
2021-04-19 14:12 台湾
相关推荐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53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78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76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1001印巴空战是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国家的转折点评论 175 赞 1372巴基斯坦公布空战详情,这一战将载入史册评论 134 赞 1413巴基斯坦LY-80导弹击落25架印度无人机,还把俄军自用S-400打下来了?评论 95 赞 415中国的核武器并不落后评论 63 赞 476有没有这样的纯电车,上班中午睡觉,旅游方便休息评论 59 赞 107连美国都确认击坠了但印度还在嘴硬 “欠削”本质暴露无遗评论 54 赞 348慕尼黑理工大学进口中国盾构机擅自拆解核心部件,导致设备故障,维修超百万欧元评论 53 赞 3010结婚离婚登记连户口本都不用了,这好不好?评论 50 赞 3最新闻 Hot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1.完全理解作为一个社科人,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外交领域学科的基本任务的历史使命,发挥社科本该具备的服务型功能。
2.不盲目屈从于西方社科各种思想流派,不是为学术而学术的搬弄各种看似学术,其实未经历史经验及一般性逻辑验证的数学模型及统计学数据。
中国社科界如张教授这般的学者太少了,插科打诨的专家太多了,以至于扭曲了整个中国社会对社科学科任务,使命,研究方法,指导性意义的正确理解。
张文木老师的文章确实很多地方让人茅塞顿开,但是个别地方说说自己的看法
1、美苏之间的关系:
主次矛盾:二战刚结束的时候美苏之间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两者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的矛盾属于主要矛盾,因此两者联手促使各个殖民地独立,并且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中迫使英法让步,真正确立了世界上两超地位;当两超地位确立以后,苏美矛盾则由次要矛盾转为主要矛盾,昨天的盟友变成今天的敌人,两者之间关系颇类似37年以后国共关系
2、势力范围,或者影响区域
还是以矛盾论来分析:势力范围取决于矛盾双方实力/势力对比,那么谁是矛盾双方,个人观点:你的战略意图决定了谁是矛盾双方,也就是你的战略决定了谁是你的朋友,你是独霸天下,还是与天下和衷与共?
是中国和中东站在一起,还是美国与中东站在一起?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是中国与东盟站在一起,还是美国与东盟站在一起?是中国与非盟站在一起,还是欧美与非盟站在一起?是美国与南美站在一起还是中国与南美站在一起?
美国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更替巴基斯坦领导人,但是只要上去的不是蠢货就知道要跟中国搞好关系;美国能用武力或者政变干掉南美的领导人,但是只要南美不平衡的根源不变,那么他们优秀人物寻求独立自主的方针不变,那么他们最终会和我们同道!
我们不应简简单单做历史的归纳总结,从而认为历史总会如此
我们需要用历史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来看,世界是在变化的,亚非拉受压迫民族,受压迫国家是在觉醒的,我们甚至连引导都不需要去做,各个国家的优秀人物终将明白,谁是天道,谁是霸道,那么他们的选择也就很明白了,这就是“把我们的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的朋友搞的少少的”
而我们只要把我们自己搞的好好的,内部降低基尼系数,增加廉租房,扩建共有产权房,降低生育成本,养育成本、学习成本、创业成本,降低医疗成本、增加科研效率,提升社会公平,提高产业转化率,强化融产协调,降低社会虚耗,持续打击贪腐黑恶,从而站在科技与经济军事制高点;外部扶助友邦,与区域节点国家互利互惠,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互通有无,从而站在道义制高点,那么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