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云汉:“做一天中国,一天就好”
最后更新: 2023-02-06 13:56:53【观察者网的老朋友、专栏作者,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政治学教授朱云汉先生于2月5日溘然辞世,享年67岁。自观察者网11年前初创之始就一直得到朱教授的鼎力支持。11年来,朱教授就国际政治、两岸统一、中华崛起等重大议题在观察者网共发表72篇大作,得到两岸读者的高度评价,影响巨大。2013年春,观察者网及春秋研究院三位发起人受朱教授之邀,携大陆学者考察台湾。在朱教授的周详安排下,我们遍访台湾政界、学界和新闻界朋友……匆匆一周却满载而归。临别还有幸受邀至朱教授府上做客,朱教授及夫人的儒雅士风,历历在目……
今斯人长辞,呜呼哀哉。诚如李世默先生今日微信所言:“这三年最大的损失之一就是几位老朋友没能见上面就离开了我们,尤可痛哉。”天有春夏秋冬,人有老病死生。但是槃槃学者、思想不灭,其灼灼发光之思之智将永远伴随我们。记得2020年朱教授在《许倬云说美国》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正如美国决策者总是怀疑中国是否能和平崛起,我们也需要担心美国是否能和平衰弱……”,其忧其虑,言犹在耳。朱教授这些年为中华崛起、为祖国统一殚精竭虑,奔走两岸,实可敬之君子也。今观察者网重刊朱教授重要著作《高思在云》中的一文,以誌纪念。】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云汉
【文/ 朱云汉】
中国长期维持一党执政体制,不可能没有它的文化背景。这个文化背景应该是儒家文化圈内部最熟悉的,因为这个体制实质上建立在满足“民享”,而不是“民治”之上。它的政权基础是很抽象的,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叫“民心”,而不是选票。
孟子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原来就是中国传统中获取政治正当性的一个核心概念。儒家思想强调的“民为邦本”,是一种有两千年传统的精英政治模式。这种精英政治模式就是以培育与选拔有才德的人进入政府体系任官,并辅以道德激励、物质奖惩以及监察举报等机制,来维持整体国家治理机构以谋求全民福祉为基本导向,以最终实现“民享”为目标,这就是“民本主义”的要义。中共体制目前仍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与难题,有些难题不容易跨越,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个政治体制的正当性建构在中国传统文化脉络里,有其论述基础。
“做一天中国,一天就好”
正因为如此,面对中国政治体制,西方学者非常困惑:中国如何用那么短的时间,完成欧美社会百年的工业化过程?因为根据他们自己的政治经验,如果没有“民治”,怎么可能有“民享”呢?不过中国学者可以反问:菲律宾与印度有“民治”,但是它们有“民享”吗?所以这两者之间也不能直接画等号。
西方学者也发现,他们不但不能否认中国这30多年来的具体发展成果,中国在承办北京奥运、处理汶川地震灾难、应对全球金融海啸时所展现的统筹兼顾能力,也让他们必须承认,自己的政府没有这个条件以那么快速有效的方式去应对危机、迎接挑战。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书里第16章的标题是:“做一天中国,一天就好”,他在这章里谈到跟通用公司(GE)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的对谈,伊梅尔特谈了很多关于下一任美国总统应该推动哪些立法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来引导美国社会节能减碳以及摆脱对进口石油的倚赖。弗里德曼听他讲完这些理想的方案后,很坦白地对伊梅尔特说:你的这些构想我都很赞成,但这些东西在美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都做不到,因为美国的利益团体的游说政治一定会否决你这些政策;除非“让我们做一天中国”才有可能一步到位,把这些理想中的法律与政策在一天内搞定,然后第二天开始又恢复美国的体制。
当然,这是弗里德曼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话,但是透露出他认识到中国政治体制比美国体制更有可能达成“社会最佳选择”。他也看到了美国政治体制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担心美国处在不断的内耗过程中,没有办法让这个国家真正有效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他特别在意美国一定要发展绿色经济,一定要对可再生能源投入大量的研究预算。但他发现,美国石油界与能源界的利益集团太庞大,他们在国会可以左右所有这一类型的立法,所以他才很感慨地提出这个荒诞奇想。
2019年,朱云汉教授在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与观察者网主办的第三届思想者论坛开幕式演讲
与西方代议民主维持健康竞争关系
现在少数有反省能力的西方学者,也感觉到必须重新检讨“民主”与“非民主”政体的传统二分法,应该用广义的“有效政治秩序”与“良好治理”指标,以及用能否有效达成“社会最佳选择”作为判准,来比较各种政体的表现以及正当性基础。
当我们使用这些本质性的指标来比较不同政治模式的优劣时,我们才会对于政治体制的“程序”、“能力”与“结果”三者予以同等的重视。从宽广的历史角度,中国政治体制可以与西方的代议形成一种健康的竞争关系,多种政治体制的并存、相互竞争与彼此借鉴,对于人类政治文明可以产生推进力量。如果西方代议民主变成唯一的选项,很多发展中国家人民恐怕只能长期忍受或迁就质量低下的代议民主,因为其他道路都被堵死。
我最近认识的一位关心全球公共事务的著名金融投资家伯格鲁恩,也提出非常类似的观察。伯格鲁恩是The World Post新闻网站的创办人,这个网站在全球知识精英社群具有很高的能见度,影响力日益上升。伯格鲁恩最近与政治评论家加德尔斯合著一本名为《智慧治理:21世纪东西方之间的中庸之道》的书,提出很多前瞻与大胆的建议,引发很多回响。他与加德尔斯特别强调西方经验与东方经验都没有展现最适合21世纪需要的政治体制,应该彼此借鉴对方的长处,西方民主体制也应该汲取东方的政治智慧。他们特别提到,中共体制有引导社会追求长期目标的优势,这是陷入短视、民粹与分裂之当代民主所欠缺的,但像中国与新加坡实行的“东亚家长式贤能政治”也必须纳入公民参与和问责机制,才能适应21世纪网络社会。
中国人只能自己摸索自己的政道与治道
另一方面,中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仍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因为还有诸多难题与挑战需要克服,特别是要逐一化解过去30年快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各种不平衡,以及为此付出的高昂社会成本,包括对环境、健康与社会诚信的过度透支。同时,中国发展模式仍然需要根据新的发展形势与挑战,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制度创新,因为没有完全现成的历史经验与模式可以依循。
我经常提醒欧美政治学者,中国面临的治理挑战其特殊与复杂程度,已经超越目前西方主流政治学理论与知识的范畴。我们要这样想象,中国的政治体制必须应对人口相当于2.6倍大的欧洲这样一个巨型国度之有效治理挑战。在人口只有5亿的欧洲,欧盟与欧元的制度试验到目前为止还未能证明具有可持续性,一个希腊债务危机就足以动摇欧元的基础;西方政治学者不要自我膨胀,以为当前主流政治学真有能力指导中国如何建构长治久安的政治体制。
平心而论,历史上人类社会累积的各种公共治理经验,面对中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情境都会显得有所不足,中国人只能自己摸索自己的政道与治道。当代中国继承的客观历史条件——人口如此众多,幅员如此辽阔,国土安全天然屏障如此单薄,各区域气候、地理与人文条件差异如此之大,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如此紧张,地质与生态环境如此脆弱——先天上就构成巨大的公共治理挑战。如何在这些极为特殊的条件下建立统一的、稳定的、有效的政治权威,既能维护国家安全与民族独立自主,又能够推进快速的经济现代化,绝非易事。
中国当前面临的内外动态环境——社会结构与利益群体愈来愈复杂,以个体为单元的主体意识日益牢固,与世界经济体系的依存关系日益紧密,几亿人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快速跨域流动,网络科技与社会媒体爆发性增长,知识界的意识形态争论既情绪化又混乱,各级公权力机构的独立性也正面临被传统血缘宗派关系与权贵资本主义两头侵蚀的危险——这些复杂的情势更让公共治理的挑战加剧。
2012年,朱云汉教授做客观察者网,与张维为教授探讨台湾民主未来
中国政治体制应该还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与潜力
尽管挑战如此艰巨,到目前为止中国政治体制仍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韧性与调适能力。展望未来,中国政治体制应该还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与潜力,也仍有必要借鉴各国进步思想与成功的实践经验。
例如“审议民主”的理念与“审议民调”的直接民主实验,可以在中国更广泛地接地气,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更充实、更具可操作性。我2013年在台北遇到斯坦福大学“审议民主研究中心”主任费什金教授,他与何包钢教授领导的团队已经在中国大陆好几处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协商民主试验。例如,2006年浙江温岭市第一个采纳费什金设计的审议民调程序,推出“预算民主恳谈”,让公民代表在预算范围内决定优先启动哪些公共建设项目。这个模式陆续被江苏无锡、广东顺德、安徽淮南采用。2012年云南盐津更将这个模式全面纳入乡镇政府的整体预算编列程序,并鼓励群众直接参与并监督预算的执行。
21世纪将是民主试验创新的大时代。网络社会与大数据的神速发展,将为个别公民、利益攸关群体、官僚体系及政府决策者之间的联结、互动与沟通关系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在社会媒体蓬勃发展与大数据唾手可得的时代,所有民众都可拥有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时代,每一个公民都有机会在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贡献一己之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分享知识、意见与信息的传播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激发同道、动员群体、聚集资源的发动机;人人都可以成为督促、监督政府与干部的排头兵。如果能将这样的潜力转化为推进与落实“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原则的法宝,将是民主制度的重大突破。
同时,代表中国共产党自身传承的“反官僚主义”与“群众路线”指导思想在网络时代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内容与实践方法。中国这一届领导人以大力度推进“打贪”与“禁奢”,其吓阻力量无远弗届,主要就是倚靠群众,每一个公民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举报、搜证、监督与建言,让腐败行径与奢华作风明显收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国台办:欢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率团来访
2023-02-06 11:07 两岸关系 -
台湾著名政治学者朱云汉辞世,享年67岁
2023-02-06 11:04 台湾 -
“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已超740颗
2023-02-06 10:07 航空航天 -
外资成A股做多绝对力量?媒体:成交量放大,内资是当仁不让主导者
2023-02-06 10:06 观网财经-金融 -
工信部:卫星互联网设备、功能虚拟化设备纳入现行进网许可管理
2023-02-06 10:01 -
多地体育中考取消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2023-02-06 09:39 中西教育 -
避开摄像头,接头十几秒…医院院长收回扣堪比谍战片
2023-02-06 08:39 廉政风暴 -
6块糖466元,“明码标价”就合理吗?
2023-02-06 07:45 消费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已输水6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一年径流量
2023-02-06 07:44 超级工程 -
时隔三年,全国首个出境游团队今日0点15分起飞
2023-02-06 07:33 观察者头条 -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圆寂
2023-02-06 07:30 台湾 -
吴伟仁:今年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
2023-02-06 07:08 航空航天 -
公安部:连夜派工作组到许广高速事故现场
2023-02-05 21:09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出境团队游明天试点恢复,多家旅行社将抢发“首团”
2023-02-05 20:02 中国游客 -
湖南交通运输厅:深刻汲取许广高速多起多车追尾事故教训
2023-02-05 19:07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C919飞机完成今年首次长航程演示飞行,亮相乌鲁木齐
2023-02-05 18:56 中国大飞机 -
景区抽水8小时为游客捞手机,当事人:没有特殊身份
2023-02-05 17:57 中国游客 -
湖南多车追尾事故已致16死66伤
2023-02-05 16:49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港警擒暴最多“战役”细节首次披露:顶住251枚汽油弹袭击
2023-02-05 15:38 香港
相关推荐 -
“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评论 63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评论 301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评论 125“你被炒了!”首批名单出炉… 评论 195退、收、赦!特朗普首日“大动作”,都在这里了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
发币赚了几十亿美元?特朗普笑了笑...
-
“泰国总理将亲自来华作保证”
-
圣公会主教呼吁特朗普手下留情,共和党议员:把她驱逐出境
-
特朗普“随口一提”,韩国紧张了
-
“骄傲男孩”前首领出狱,呼吁特朗普“报复”
-
“过度关注多元化”,美国首位女性军种司令被特朗普解职
-
“当初你说要2000亿美元搞AI,现在我带来5000亿”
-
印度想让特朗普“息怒”:人我们接走,高抬贵手吧
-
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
特朗普:马斯克愿买TikTok,我就支持
-
14次提及中国,“她想告诉美国: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
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
特朗普扬言:考虑2月1日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
特朗普罕见批普京
-
特朗普:你是金砖国家,该100%征税 西班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