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农:“给外交部寄钙片”的前世今生
关键字: 给外交部寄钙片为什么给外交部寄钙片给外交部寄钙片什么意思外交部钙片中国外交给外交部寄钙片的人少了钓鱼岛问题“给外交部寄钙片的人越来越少了”,当外交部的领导在中央党校讲出这句话时,背后是怎样的五味杂陈?
这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最近在武汉给党政干部作报告时披露的。作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编者之一,陈晋讲话的主题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风格特点”。他说,习近平上任以来,在公开场合讲话中42次使用了“担当”这个词。有担当,体现在敢于负责,具体来讲,就是敢于担当,敢办大事,善办难事,能办小事,多办好事。
陈晋举例称,近年来,我国外交在南海问题上有理有节地进行斗争,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在钓鱼岛十二海里正常巡航。外交部领导到中央党校讲课时说,给外交部寄钙片的人越来越少了。
那是说以前很多咯?不由莞尔。这也许是民众太爱国的生动写照。
“寄钙片”的起源已不可考,但与上世纪90年代“全民补钙”的大时代背景大概脱不了干系。80年代,国内就有过“全民补钙,刻不容缓”的口号。1992年,卫生部公布第三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卫生》,其中提到中国人钙摄取不足,城市中51%男性和60%女性的钙摄入量不及所需要量的一半;达到标准的还不到10%……自此,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耄耋老人,不管生活质量如何提升、营养是否过剩,全社会始终处于全民“缺钙”的状态,经久不息,至今花样仍在翻新。
既然全民都缺钙,那给外交部寄钙片是体恤外交部工作人员吗?不,那是寄给外交部发言人的。
对公众而言,外交部发言人是了解中国外交最直接的窗口。他们的言论经常成为网络热点,有人叫好,有人编“段子”调侃,也有人“拍砖”,甚至有人给发言人寄过钙片,意思是发言人在有些问题上表态太“软”,需要“补钙”。
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1999年的炸馆事件,2001年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民间积聚的愤怒总需要一个出口,外交部发言人收到这些“特别的礼物”也不足为奇。“寄钙片”的民众也是费心,还需要查询外交部地址,买钙片,付邮费……
外交学院前院长、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曾在2007年公开谈及此事。当年12月的新书发布会上,吴建民表示,给外交披上神秘面纱不符合时代潮流和百姓的需要,应该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外交事务。他举例说,前些年,曾有人因为不了解情况,给中国外交部寄来钙片,说中国外交太软了,需要补钙。“就是因为外交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太神秘了,老百姓对外交的了解太少,才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吴大使曾被民间贴上“中国最大鸽派”的标签,这句话也许是他的心声。
“中方抗议”“中方强烈抗议”……这的确是外交部在一段时间里给人的印象。正如吴建民大使所说,这当中存在误解。以前,我们只能从电视和报纸上获得资讯,看到的多是单方面的信息。民众往往只看到中国外交部的抗议,很少知道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驳回了多少别国的抗议。比如1996年的台海危机,既有中国抗议美国航母开进台湾海峡,又有美国抗议中国向东海南海试射导弹。
现在,我们知道了,抗议在外交交涉大多是相互的,而且是家常便饭。比如,在这个大国“剧本拿反”的年份,中美军机、军舰在南海“异常接近”后,双方均提出抗议;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也常常上演抗议驳回抗议的口水仗;来自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小国的抗议中国也让一些网民“舒坦”了许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赶紧的,不然国家就没了 评论 237越南终于批了,“保持中越这条管道的稳定至关重要” 评论 125“特朗普的极度蔑视,暴露一个尴尬现实” 评论 195“农村能做的事太多了,为啥老想着回去种地?” 评论 309特朗普预告25%汽车关税,日韩德加墨“火烧眉毛” 评论 120最新闻 Hot
-
会前“壮胆”,欧盟贸易专员:谈不拢的话,美国等着“挨轰”吧
-
万亿元级银行再添一家!首任董事长、行长敲定
-
新“空军一号”项目一拖再拖,特朗普暗示要换掉波音
-
印度在阿富汗将有新动作,“生怕落后中国”
-
英国首相化身“嘴替”:泽连斯基就是丘吉尔
-
中国持有美债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赶紧的,不然国家就没了
-
美驻华外交机构要有“大动作”?
-
澳大利亚:不同寻常!但中方没毛病
-
招聘环卫工“要求不超35岁”?最新调整来了
-
美国再不给钱,非洲这个大规模项目或转向中国
-
越南终于批了,“保持中越这条管道的稳定至关重要”
-
被特朗普严厉批评,泽连斯基回怼
-
顶不住了,韩国要拿中国钢铁开刀
-
他维护上了:特朗普这么做,是为了叫醒欧洲人
-
“特朗普的极度蔑视,暴露一个尴尬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