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泼冷水:我不是查理
关键字: 法国巴黎恐怖袭击查理周刊恐怖袭击“我是查理”——法国《查理周刊》杂志社遭遇恐怖袭击后,许多民众自发在街道上、网上喊出口号,以示捍卫言论自由。所谓“言论自由的界限”问题引发全球舆论大讨论。《纽约时报》1月8日刊登该报专栏作家文章,标题直言“我不是查理”。文章称,从20年前到现在,倘若有人想要在美国任何一个校园出版此类讽刺报纸,绝对撑不过30秒。
作者大卫·布鲁克斯在文中说,巴黎袭击事件的公众反应表明,很多人可以立即把那些冒犯法国伊斯兰恐怖分子的见解奉若神明,但对于那些冒犯自己的本国人却没那么宽容。“实际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做出《查理周刊》擅长那种事情:用幽默的方式刻意冒犯他人。”
不过,有些矛盾的是,他在文章结尾时仍然号召支持言论自由的原则,“我们要在法律上宽容那些冒犯的声音,即使我们平时会歧视身边的人。”
布鲁克斯自2003年起担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他现在还担任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全美公共电台(NPR)、全美广播公司(NBC)等媒体的评论员。
《查理周刊》的员工在一栋大楼上下放一块巨大黑布,上面写着“我是查理”。
以下为布鲁克斯《我不是查理》文章全文,观察者网译:
《查理周刊》的记者们正被捧为代表言论自由的烈士,这没错,但请面对以下事实:从20年前到现在,倘若他们想要在美国任何一个校园出版此类讽刺报纸,绝对撑不过30秒。学生和教师群体会指责他们发表仇恨言论,管理机构则会削减资金然后勒令关门。
巴黎袭击事件的公众反应表明:很多人可以立即把那些冒犯法国伊斯兰恐怖分子的见解奉若神明,但对于那些冒犯自己的本国人却没那么宽容。
只要看看校园里那些因轻微冒犯他人却遭受过度反应对待的人,就可以知道这一点。伊利诺伊大学开除了教授“天主教的同性恋观念”的教授;堪萨斯大学暂停了反对全美步枪协会的一位教授的教职;范德堡大学解散了一个坚持要求由基督徒自我领导的基督教组织。
美国人大可称赞《查理周刊》勇敢地发表漫画嘲笑先知穆罕默德,但假使阿亚安•希尔西•阿里(索马里裔荷兰女权分子、无神论者、作家及政治人物,以批评伊斯兰教、反对割礼及女性生殖器切割而知名。——观察者网注)被邀请到校园里,会有很多人拒绝她登上演讲台。
所以,现在或许是可供深思的时刻。我们因这些作家和编辑在巴黎被屠杀而感到羞愧,那么,我们同样应当用不那么伪善的态度来看待本国的争议人物、挑衅分子和讽刺作家。
首先,我想要说的是,不管你有没有在脸谱网晒出“Je Suis Charlie Hebdo”(“今天我们都是查理人”),大多数人都不适用这一口号。实际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做出《查理周刊》擅长那种事情:用幽默的方式刻意冒犯他人。
我们以前可能有过这种行为。当你13岁时,你可能胆子很大,喜欢挑衅“中产阶级”(épater la bourgeoisie),故意与权威作梗,或者嘲笑他人的宗教信仰。
但过了一段时间自己就发现这很幼稚。我们大多数人会慢慢认识到现实的复杂性,以更宽容的看法看待别人的观点。(你会意识到自己也常作错事儿,嘲笑他人变得不再有趣。)面对不同教派、不同信仰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表现出某种尊重。我们会去坦诚对话与倾听,而不是去侮辱对方。
与此同时,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煽动者和其他古怪人物自有其社会作用。当我们骄傲自大时,讽刺者和嘲讽者揭示我们的弱点。他们会戳破成功人士的自我膨胀心理。他们把有权者拉下马,对抗社会不公。他们帮助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因为笑声是联系你我的终极纽带。
此外,讽刺者和嘲讽者还暴露出原教旨主义者的愚蠢。原教旨主义者的照本宣科地对待每件事情。他们不能接受多样化的观点。他们无法认识到,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也许最值得尊敬,但同时,大多数宗教看起来都有点儿古怪。嘲讽者揭露了那些无法嘲笑自己的人,也提醒我们,也许应当学会自嘲。
简言之,当想到那些破坏分子和无礼的人,我们想要对这些人保持礼貌和尊重的同时要给这些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人们留出空间,让他们无需接受礼仪和品味的约束。
如果你试图全盘打破法律、话语禁忌和违禁演说家之间微妙的平衡,最终结果将是野蛮的言论审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将被扼杀。压制言论、设立话语禁忌、赶跑演讲者,大概永远都是错误行为。
幸运的是,社交礼仪总是比法律法规更加灵活。大多数社会都成功地维护了社会文明和尊重,为那些有趣、不文明、喜欢冒犯他人的人士言论留出空间。
在大多数社会中,存在两种桌子,一桌给成人,一桌给孩子。《世界报》的读者或社会既得利益者围坐在成人的桌子边。而小丑,傻瓜和类似为安•蔻特(专栏作家)、彪马叔(脱口秀主持人)的人们则围坐在孩子们的桌子边。虽然他们不能得到充分尊敬,但他们无厘头的言论仍然会被倾听,因为他们有时会说些其他人不说、但又很有必要的东西。
换言之,健康的社会不会打压言论,但会给予不同的人不同的地位。博学而又善解人意的学者的声音能够获得满怀敬意的倾听。讽刺作家的声音只能迷糊地被听取一半,种族主义者和反闪米特人的声音则只能透过轻蔑而鄙视的眼光听取。任何人想要收获全神贯注的倾听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
《查理周刊》屠杀事件应当是终结话语禁忌的契机。它提醒我们要在法律上宽容那些冒犯的声音,即使我们平时会歧视身边的人。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新伟
-
“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评论 63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评论 301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评论 125“你被炒了!”首批名单出炉… 评论 195退、收、赦!特朗普首日“大动作”,都在这里了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
发币赚了几十亿美元?特朗普笑了笑...
-
“泰国总理将亲自来华作保证”
-
圣公会主教呼吁特朗普手下留情,共和党议员:把她驱逐出境
-
特朗普“随口一提”,韩国紧张了
-
“骄傲男孩”前首领出狱,呼吁特朗普“报复”
-
“过度关注多元化”,美国首位女性军种司令被特朗普解职
-
“当初你说要2000亿美元搞AI,现在我带来5000亿”
-
印度想让特朗普“息怒”:人我们接走,高抬贵手吧
-
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
特朗普:马斯克愿买TikTok,我就支持
-
14次提及中国,“她想告诉美国: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
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
特朗普扬言:考虑2月1日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
特朗普罕见批普京
-
特朗普:你是金砖国家,该100%征税 西班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