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汉学家芮效卫辞世 曾用30年时间翻译《金瓶梅》
关键字: 芮效卫美国汉学家芮效卫去世芮效卫翻译金瓶梅金瓶梅据BBC中文网5月30日报道,美国汉学家芮效卫(David Tod Roy)于5月30日在美国芝加哥去世,享年83岁。芮效卫是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曾经用30年时间将《金瓶梅》译成英文出版。
2013年12月,芮效卫翻译的《金瓶梅》(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最后一卷出版,全书共全五册,总长达2500多页。当时已经被医师诊断罹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的“渐冻人”)的芮效卫说,很开心自己能够“活”着完成这项工作,这套《金瓶梅》将是他此生最后一本著作。
美国汉学家芮效卫/资料图
幼年时跟着传教士父亲在中国生活
芮效卫1933年在南京出生,其父芮陶庵(Andrew Tod Roy) 是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他的弟弟芮效俭(J.Stapleton Roy) 也在南京出生,芮效俭曾在九十年代任美国驻华大使。
“1930年代,我的父母以长老会传教士的身份前往中国,他们先在北京生活了两年,并在那里接受高强度中文学习。我的父亲学习语言非常具有天赋,他很快就以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的身份用中文做讲演。1932年,我的父母搬到了南京,1933年我在南京鼓楼医院出生。1936年,我们全家回到美国休假。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南京大学搬到了四川省首府成都,我们也于1938年返回中国,并在成都一直住到1945年。”
2013年,芮效卫在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出版的校园半年刊《TABLEAU》上回忆了自己在中国的童年,“我的童年时代非常动荡。1938年至1939年,日军空袭成都,每个礼拜总有五六次。幸运的是,那里有非常好的防空警报系统,空袭的时候我们就在院子里的防空洞里过夜。当时我读的是加拿大的学校,学校后来关闭搬到了乡下。我的弟弟(芮效俭)和我就由家庭教师来教,他们是成都其他大学各大院系的老师。从1939年到1945年,我们没有受过正统的学校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芮效卫随全家返回美国,因为父亲要回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学位。1948年他又和全家一起回到南京。这时内战已经全面爆发,即便南京和上海也即将处于前线。但芮效卫父母决定留在中国。“我的父母决定,既然他们是以传教士身份来中国,他们的职责就是传递他们的信仰,不该理会政治环境。他们决定看看能否坚守下来。”芮效卫回忆,当1949年5月,解放军解放上海时,他所就读的美国学校里400个学生只剩下了包括他在内的16人。当解放军进城的时候,他正在参加10年级几何考试。
1949年至1950年,芮效卫全家住在南京,那里没有西方学校,只好由大学教授们来教芮家兄弟。“我弟弟和我可以说非常流利的中国话,我们都是从生活的环境中习得的,但我们都不会读写中文。”芮效卫回忆说,当时母亲雇了个专业家庭教师来教他和弟弟中文。半个多世纪后他还能记得他的名字叫赵雅男(音同),他曾帮助赛珍珠翻译《水浒传》。
在这位家庭教师的教导下,芮家兄弟重新学习中文,在那个时候芮效卫才发现自己完全被这门语言迷住了。1950年,17岁的芮效卫在南京秦淮河边一家二手书店找到《金瓶梅》,从此与《金瓶梅》结下不解之缘。他称自己从1950年起就一直是《金瓶梅》的学生。
“《金瓶梅》是全世界第一本描述中产阶级的经典文学”
在哈佛大学读本科的时候,芮效卫主修历史并开始研究语言和文学。他想成为一名中文学者。在朝鲜战争时期,他当了两年兵,并被派往中国台湾。1956年,芮效卫离开军队重新回到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在哈佛大学以及之后的普林斯顿,芮效卫都是教授中国文学。
为了能很好地研究《金瓶梅》,芮花了近两年时间为每一行诗词、每一句谚语做卡片索引。最后做了几万张卡片。有人问芮效卫:为什么不雇个研究生帮你做?芮效卫的回答是:“我知道他们干不了。后来无论读到什么中国古代戏剧和诗词,我都能辨析出是否在《金瓶梅》里出现过,很快找到索引卡片。那些卡片上写着我的翻译和注释。没有这些索引工作,我不可能完成最后的翻译工作。我还读了所有能找到的《金瓶梅》之前的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那是巨大的工程,但是我会继续去寻找那些诗词的线索。”
对于“金瓶梅”的无法忘情,让芮效卫在后来的汉学领域中针对《金瓶梅》做深入的研究。直到1981年,好友余国藩邀请芮效卫为其英译本《西游记》校阅时,芮效卫第一次燃起翻译“金瓶梅”的雄心。
当时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授的芮效卫于1982年决定着手翻译《金瓶梅》,从1982年开始直到2012年才完成了《金瓶梅》足本翻译工作。最后一卷于2013年9月出版。
芮效卫强调,《金瓶梅》绝对不仅只是一本“色情书”,他认为《金瓶梅》是全世界第一本描述中产阶级百姓生活的经典文学,而且书中对于一般百姓的生活状况,包括服饰、食物,甚至葬礼,都有非常仔细的说明。
芮效卫翻译的《金瓶梅》
延伸阅读:
穿越障碍的文化禁欲之恋:芮效卫30年译《金瓶梅》,记者董子琪,刊于时代周报2014年1月30日。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朱敏洁
-
普京:要不了多久,欧洲会继续对特朗普“摇尾巴” 评论 32特朗普承认:关税也许会让美国人“痛苦” 评论 220加拿大群情激奋:报复红州,报复特斯拉! 评论 258“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 评论 230加拿大报复:将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25%关税 评论 140最新闻 Hot
-
普京:要不了多久,欧洲会继续对特朗普“摇尾巴”
-
坠毁“黑鹰”女飞行员曾任拜登军事社交助理,飞行时长450小时
-
特朗普承认:关税也许会让美国人“痛苦”
-
“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
-
加拿大群情激奋:报复红州,报复特斯拉!
-
美国一客机发动机起火,乘客被紧急疏散
-
要被特朗普关税大棒抡到,欧盟这时候想到中国了?
-
“霸榜全球140个市场”,拉新最多的是…
-
他罕见“认错”:在这方面,我们一直站在历史错误一边
-
“政治清洗”?数千名FBI特工被“拉清单”
-
他写的这篇小作文,竟是英伟达市值蒸发6000亿美元的重要催化剂
-
他俩首会面,“谈了DeepSeek和AI芯片出口”
-
五角大楼下手,“有些员工为使用连上中国服务器”
-
果然,台当局又跳了出来
-
美媒复盘:为何中国科技一再让西方措手不及?
-
67人无一生还,特朗普暗示“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