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配偶:嫁到台湾,我有些后悔
关键字: 台湾陆配大陆配偶陆配身份【本文采访:王晓笛 钟晓雯,主人公为化名。】
“嫁过来后有些后悔”,橙子对我说,“除了当富太的,大陆女孩九成后悔嫁过去的。”这个26岁的女孩,一张娃娃脸,带着些俏皮。和出生不久的女儿在一起,看上去像一位细心的姐姐。
除了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
陆配。
不久前,大陆配偶集体抗议申领台湾身份证的时间过长。我因此再次联系了橙子,这一回距离我们上回谈到台湾已经相隔了两年。
大陆配偶抗议待遇差别
两年前,我还在淡江大学做交换生。即将成为“大陆新娘”的橙子向我打听当地的情况。说是“打听”,更多是“核实”。在认识我之前,她的先生已经向她描绘过台湾:生活慢、压力小,令人憧憬。
也许是受先生的影响,那时的她会不由自主地站在台湾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认为服贸是统战的工具,觉得陆生抢占了台湾人的资源。她甚至一度希望台湾就这样“独立”出去,成为她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而今,再谈起两岸,橙子说“说不定哪天就统一了”。
我们的对话在微信上进行。带着孩子回到江苏老家,这位“新妈妈”的生活完全围着女儿转。我们的对话时断时续,时长时短。“我想工作,真想挣钱,在家憋死了。”或许在远嫁之前,橙子没有料到处境会变得这么被动。“可是没人帮我带孩子”,她无奈。
三年前,橙子在上海认识了自己的先生。这段恋情平凡顺遂,办公室中的朝夕相处萌生了好感。约会、恋爱、结婚。“他是个认真、优秀、负责的人,”橙子说,“一点不帅,但是疼我。”
橙子的婆家在中部。“很热,很乡下,适合养老。吃的很传统,没什么娱乐设施。不适合年轻人住。”橙子说。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她住在婆家待产。“不太自由,没什么可以溜达的地方。”
不过,孤单不是她唯一的烦恼,“生活环境落差很大。”生孩子前,她去过台北,“台北很不错,其他没去过的地方不评价”,而她婆家是在“乡下”,她继续说,“那边很多人住厂房,就俗称铁皮屋。我家的隔壁有工厂,很吵很吵。去了一年,还是受不了那个机器工作的声音。”
“在这个环境下养胎吗?”我问。“改变不了,只能忍耐。”尽管到台湾前,先生也说起过家里的情况,但是亲眼目睹,还是让她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我挺后悔,在没领证前,去台湾看他们家到底怎么样,”紧接着,她说,“回上海的那天,就告诉自己,不想再回去了。”
“领台湾身份证不是要求每年在当地生活半年吗?”我问。
“我不拿身份,就无所谓。”她回答。
除了外在的环境,当地的文化观念,也让橙子无法融入。“我觉得台湾看似某些方面自由,但是某些方面不自由……国内反而相反。”她说道,“台湾还普遍遵循大男子主义,婚后不希望老婆工作的大有人在。所以台湾很多年轻女孩要么很早结婚,要么就干脆不要结婚。大陆不一样,婚后工作的人很多,即使前几年带孩子没办法,但是孩子开始念书了,陆陆续续都进入社会了。”
我问起她的状况,她说:“老公希望我就这样在家里带孩子,伺候公婆,继续生小孩。”对此她很坚决,生不生孩子她要自己说了算。生完孩子后,她就没出过远门,“带孩子去玩,不可能。公婆会说,孩子小,哪都别去。”
橙子先生家的祖辈在日据时期以前就到台湾定居,因此公婆观念传统。在台湾时,橙子和先生商量能不能搬出去单过,但身为长子,先生不太情愿。类似的观念差异还体现在男性的家庭地位上,“(当地人)现在也依然觉得,男人不进厨房的”,橙子说,“我公公就是,从来进厨房就是吃饭、找水果,拿去客厅吃。(吃完)不知道把盘子拿回厨房。”
“不是说你先生疼你吗?”我想和她开个玩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没有中国技术设备参与,我们已无法实现盈利” 评论 303000亿美元方案通过了,发展中国家怒斥:屈辱 评论 230“中欧接近谈妥,即将取消关税” 评论 248“这是中国的非凡机遇,德国和日本远远落后了” 评论 177“日产在泰国优势,被中企取代了” 评论 11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