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滴水湖会议
1993年,改革开放已经走了15年的中国,每年以9.7%的高增长快速前进,这样的成就对一个人口超10亿的转型期国家而言,在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然而世界银行1993年发布的《东亚奇迹》报告却对此视而不见。于是三位中国的经济学者林毅夫、蔡昉、李周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提笔写下了《中国的奇迹》。20年来,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和预测不断得到应验:如今,根据IMF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今年将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10月11日-12日,《中国的奇迹》发表二十周年之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举办《中国的奇迹》新一版出版座谈会(滴水湖会议),本次会议聚集了国内最一流的经济学家,《中国的奇迹》作者林毅夫,华生、张军、周其仁等将做主题发言,余永定、史正富等也出席了会议。
-
2015:经济学家还会打起来吗?
改革越进入深水区,学界的争议就越激烈。2014年,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集体土地收益归属、中国奇迹能否继续,多位经济学家展开热烈争论。2015年,这些问题还会成为他们争议的焦点么?
-
重要的是潜力!答十二学者质疑与商榷
判断清楚经济潜力有多大非常重要。我举过一个例子,马和驴小的时候看起来大小差不多,如果不知道马的增长潜力比驴大,把马当做驴来养,那么,马可能就只长得跟驴一样大。至于中国奇迹是否继续,需要和各位学人一起研究切磋,书写这本巨著。
-
十二学者与林毅夫商榷“中国奇迹”
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能够给出中国奇迹的所有答案吗?中国经济的增长,难道不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如果政府出错怎么办?中国究竟是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即便林毅夫认为的双轨制改革成功了,未来二十年,中国还能不能继续平稳运行?12位经济学者近日就林毅夫的著述提出各种认真质疑。
-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增速下滑?
中国经济增长连续减速,三季度进一步放缓至7.3%,很多人认为是体制内因造成的。但比较金砖四国以及高收入国家的这一轮经济减速,明显有共同的外因。面对减速,林毅夫还一如既往的乐观吗?本文为林毅夫在内部会议上的发言,授权观察者网首发。
-
滴水湖会议| 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创造性”破坏
一个有韧性的经济就是,政策和体制总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出适应性的改变,去激励一轮轮更新和更有效率的经济活动来冲销上一轮增长扩张的浪费。产能过剩的确会变成经济发展的累赘,但如果指望处理好这些累赘之后才能实现未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没有太大希望。
-
再版序言(下)| 西方主流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中国的奇迹》发表二十周年,作者之一林毅夫为此撰写2万字序言,赐稿观察者网首发。文章认为,根据西方主流理论进行转型的国家并不成功,而少数成功国家的转型道路却违背了西方主流理论,原因在于,总结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并非普适。
-
乡镇企业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最好例证
在乡镇企业的最初发展阶段,由于制度环境的约束,大多数乡镇企业采取了集体所有制的形式。直到9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面对新的拐点,才开始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
-
中国还远谈不上权贵资本主义
一个就是他分析的西方民主制度有其自身的问题,但本来还可以自我校正和运转,如果不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有我们这样低人权、低福利国家的竞争,本来是不会出大问题的……
-
再版序言(上)| 我们为什么正确预测了中国奇迹
《中国的奇迹》出版二十周年,作者之一林毅夫专做两万字长文序言,并赐观察者网首发。文章说,很长一段时间,该书的分析和预测遭到学界和舆论界的很多质疑。多数学者看到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存在许多体制扭曲,中国的转型并未按当时流行的休克疗法,一次性的消除各种扭曲,必然要为这种体制扭曲付出代价,中国经济的崩溃必然不可避免。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