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BC:中国通往经济强国之路——公路和铁路
关键字: 中国基础设施英国美国BBC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速一直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原因众说纷纭,除了广为人知的“后发优势”、中国人更加勤劳、中国人喜欢储蓄之外,也有很多学者提到中国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视也是一大原因。
6月26日,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出席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首届年会期间举办的“基础设施与全球经济增长”研讨会时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基础设施投资既可以作为一项总量调控工具推动短期经济复苏,也可以作为一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措施,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促进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
对于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英国广播公司(BBC)也有自己的看法,该媒体近期的一篇报道对中国的做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相应建议。该报道全文如下:
BBC报道标题:中国通往经济强国之路——公路和铁路
上周麦肯锡公司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称,每年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比美国和西欧之和还要多!中国在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等领域的大量投资将在未来几十年重塑全球经济的面貌。
该报告的起草人之一简·米斯克说:“在20国集团里,已经有半数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萎缩状态”,虽然自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一直低迷,但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丝毫未受影响。
从1992年到2013年间,中国将GDP的8.6%用于修建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对于人流、物流的移动以及未来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同期西欧、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仅占GDP的2.5%。
位于华盛顿的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罗伯特·普恩特斯表示,“这份报告对那些不重视基础设施投资的国家是个很好的警告,中国经济长期强劲的增长就是受益于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
欧洲和北美的基础设施已经严重老化,这些国家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而这也意味着将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技术。
去年,美国交通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美境内有超过61000座桥梁有结构性缺陷;2014年,当时的副总统拜登就形容纽约的拉瓜迪亚机场简直是一座“第三世界”机场;2013年,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规模达1000亿英镑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同时表示,“几个世纪以来英国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先驱,但最近几十年却表现不佳”。
上周发布的这份研究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投资趋势,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仍有巨大缺口。预计全球每年需花费3.3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确保未来15年达到经济增长预期。
这份报告也提到:中国当然会投入更多的钱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很多像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并非升级已有的基础设施,他们的很多项目都是从空地上建设的。这份报告还指出,全球60%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都分布在如中国、东欧国家、拉美和中东国家等新兴经济体。
但普恩特斯认为,如果仔细研究报告里的数字,你会发现不同的国家在不同领域的投入也是不同的。例如,根据法律,美国政府必须在诸如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方面投入相当数额的资金。
“如果美国在社会治安和国防项目上一分钱也不花,那用于基础设施上的资金自然会增加”,普恩特斯说。
简·米斯克说同意普恩特斯的说法:中国在基建上的投资比欧美要多,原因在于欧美已经有现成的设施,只是有些老化。“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其实是超过了客观需求的水平,而美国却低于需求的水平”,米斯克说,“虽然目前一定程度上有过度投资的现象,但中国未来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仍然巨大。中国关键是要将资本用于更具生产力的领域,例如科技研发,这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有效性”。
顺便提一下,全球第一条商用化的磁悬浮列车就在中国,这种没有轮子的列车,其最高速度可达到430公里/小时。这条线路是2004年在上海开通的,这种当时的“未来科技”即使对今天的很多国家来说也只能在梦中见到,而中国人已经使用十几年了。
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基础设施项目还在不断扩展中。甚至去年,中国分别与巴西和英国签署了价值320亿英镑和52亿英镑的基础设施建设协议,以协助两国修建铁路和发电设施。
普恩特斯说,基建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相结合,通过一个项目将政府机构、私人公司、投资人和公共利益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很多国家发展基础设施成功的经验。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铁路系统就是将公共资金和私人投资完美结合在一起,经过多年发展出了一套非常完备、可靠的运输系统。
印度在麦肯锡报告中其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例位列第二,达到了4.9%,但印度的特点是其基建项目更多的是由私人公司参与的。
展望未来,情况正在变得复杂。在公路建设、货运和客运交通工具等很多领域,已经有一些新技术出现了。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已经成为现实,在我们决定如何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时,上述因素已经不得不加以考虑。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很多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陈旧,其中包括美国和英国,在投资未来基础设施方面,学习中国的经验应该说是一条捷径。
(文/观察者网 马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哎呦吗呀解读:
真正的因素是人。-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力
-
中国公布研发投入,“西方顶尖机构很紧张” 评论 5620年来首次!中国品牌“吃下”日本一半市场 评论 144“中国几十年前的豪赌,收获了巨大回报” 评论 224特朗普扬言“关税大棒”抡向全球企业 评论 188最新闻 Hot
-
“DeepSeek崛起提醒我们:越制裁,中企进步越快?”
-
“中国押注未来而美国只顾当下,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
-
中国公布研发投入,“西方顶尖机构很紧张”
-
“他不是天使,该负责任”
-
找不到证据告中国,欧盟想到这招…
-
20年来首次!中国品牌“吃下”日本一半市场
-
指责完中国,欧盟扭头也要搞补贴
-
“中国几十年前的豪赌,收获了巨大回报”
-
日外相为鲁比奥说好话:他对中国没那么硬啦
-
特朗普:撤销蓬佩奥安保
-
谷爱凌等奥运冠军出征亚冬会
-
“TikTok那都不叫事,有那么多东西都是中国造的,咋没人提呢”
-
特朗普扬言“关税大棒”抡向全球企业
-
特朗普:宁愿不对中国加征关税
-
欧盟外长替特朗普着急:搞不定俄罗斯,就摆不平中国
-
特朗普:我反问,要是跟中国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