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经济有很大可能一两年内成功触底
关键字: 中国经济走势经济走势 L型中国经济 触底中国经济的走向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今年5月,“权威人士”接受《人民日报》专访,给出判断称,“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那么,在经历了6年多的增速放缓后,当前我国经济处于“L型走势”的什么位置?8月15日,《 人民日报 》刊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的文章,指出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有很大可能在一两年内成功触底。全文如下:
资料图: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原标题:经济有很大可能一两年内成功触底
加快创新发展,正确认识形势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条件。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当前,我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底”在何处?从高速增长回落后前景如何?这是我们在“十三五”时期直接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直观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背后则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体制政策的系统性转换;从长期增长过程看是增长阶段的转换,可称之为“转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长的平衡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平衡。这一平衡的实现,将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从需求侧看,高投资要触底;二是从供给侧看,去产能要到位;三是从中长期看,新动能要形成。
在经历了6年多的增速放缓后,上述3个条件逐步形成。促成高投资的三大需求,即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出口正在趋于稳定;去产能有所进展,工业品出厂价格开始反转回升;尽管新增长动能在规模上还无法完全对冲旧动能的下降,但在提高增长质量效益、扩展发展空间上呈现好的势头。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非常接近底部,正处在压力和困难较大、同时已看到转型成功曙光的时候。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经济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后一两年成功触底。这里所说的触底,不是说将会出现所谓的V型或U型反转,而是说增长速度不会继续下降而是稳住了,进入L型的下边,也就是进入一个速度适当、更具创造性和可持续性的中高速增长平台。从国际经验看,这个平台有可能稳定5到10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从而为我们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更长远的发展目标打下稳固基础。
质量追赶阶段需要更多依靠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人均GDP约为8000美元,发达国家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我们要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大部分追赶应完成于中高速增长期。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数量追赶,那么,进入中高速增长期后则主要是质量追赶。
与数量追赶期相比,质量追赶期的一个特点是外在的变化趋缓、追赶难度加大,主要由过去的“铺摊子”转向“上台阶”。与数量追赶相比,质量追赶对发展条件、体制和政策环境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一是纠正资源错配。目前在行业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生产率差异,表明要素流动不畅、配置欠佳,其根源在于行政性垄断,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和定价受阻。通过深化改革纠正资源错配,仍然会在传统产业释放出规模可观的需求,特别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投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高生产率,增加收益,化解潜在风险。这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潜力最大的领域。
二是激励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将带来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的深化、产业集中度的适当提高;将更多地开发和利用中高级生产要素,全面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水平;将从行业标准到工匠精神,全面推动精致生产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三是加快创新发展。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区别在于:产业升级中的大多数内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我们也要跟着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追赶的含义;而创新则是从无到有,我们与发达国家大体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进入质量追赶阶段后,创新是否足够活跃,特别是创新成功的概率是否足够高,成为能否实现质量追赶阶段发展目标的一个关键因素。
加快创新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尊重创新规律基础上营造创新环境。在这方面,政府应更“聪明”地发挥作用,包括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为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激励;稳定企业家、科研人员的预期,使他们能够安心从事研发活动;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吸引创新要素聚集和优化配置;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相应改革教育和研发体制;深化金融改革,为创新提供全链条的金融支持;等等。
使资源更多地流向创新活动。尽管当前服务业所占比重已超过制造业,但制造业仍然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创新活动的重心所在。必须牢固确立制造立国、实体经济为本、创新驱动的理念和政策导向。服务业中的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等极易形成经济泡沫,吸引大量资源脱实向虚,削弱创新发展的能力,甚至导致金融和经济大幅波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必须高度警惕、及时抑制各种形态的经济泡沫,把资源尽量引导到有利于促进创新、提升要素生产率的领域。
鼓励各地开展创新竞争。创新要素是流动的,只有吸引到更多创新要素的地方,才会拥有更多创新成功的机会。所以,大量创新出现在创新型城市或区域创新中心。但是,创新型城市或区域创新中心并非人为指定的,而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地方竞争是我国以往发展的重要动力,新阶段应使改善创新环境成为地方竞争的新元素。应给地方和基层更大的创新试验空间,鼓励形成各有所长、特色鲜明的创新模式。
- 原标题:经济有很大可能一两年内成功触底
- 责任编辑:周远方
-
“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82“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84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7“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6“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61有B站UP称2024版初中历史教材删除有关“康乾盛世”表述,你怎么看?评论 347 赞 132这几天的事,让我怀疑是不是长期专注于发展的我们,过于高估世界的平均水平评论 284 赞 1683《Apple in China》:是苹果让中国强大起来评论 142 赞 194放下大三甲执念,名校毕业后她回社区当医生评论 108 赞 225车辆停在桥下躲冰雹导致严重拥堵,这样做违法吗?如何看待这样的行为?评论 104 赞 56如何看待辽宁沈阳一店铺老板自称爱心免费领养流浪狗,将狗骗到家里后杀掉烹食?评论 101 赞 17巴基斯坦“自我克制”是一个错误评论 101 赞 168F-35差点被击落!《纽约时报》曝料:美军匆忙和胡塞武装谈和,闹了半天是这个原因评论 100 赞 539“丈夫40岁年初失业,现在想拉着我一起回成都开面馆”,这成功概率高吗?评论 96 赞 310如果我是莫迪,我准备如何带领印度人民走出战败的阴影?评论 87 赞 3最新闻 Hot
-
“这不是复古是犯罪”,德国取缔一极右翼组织
-
“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
“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
法国称“真没藏毒”,扎哈罗娃嘲讽…
-
沙特对美投资6000亿?“实际一半都不到”
-
印度还庆祝上了,全国大贺10天!
-
又降了:125%→54%→30%
-
旗下餐厅拒绝接待中国客人,日本公司道歉
-
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
跟着特朗普去中东推销星链,马斯克赚大发了?
-
美国特务们的“噩梦”…
-
“好莱坞都是骗人的,真后悔…”
-
欧盟:中美迈出正确一步,但…
-
“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
眼瞅着中美谈成了,日本心里急啊…
-
日本:民间飞机别在钓鱼岛飞了,不要“刺激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