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梅伦表示英国430亿英镑高铁项目愿向中国开放
关键字: 英国卡梅伦访华英国首相卡梅伦卡梅伦访华卡梅伦马云卡梅伦李克强英国首相访华卡梅伦习近平路透社报道,英国首相卡梅伦周二(12月3日)表示,英国愿意向中国开放投资连接伦敦和英格兰北部、价值430亿英镑的高铁项目。此前中国企业表达了投资英国高铁的意愿。
英国首相卡梅伦
卡梅伦在上海访问期间,对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日与他会晤时的表态作出了回应。李克强表示,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讨论取得了突破,但没有给出细节。
卡梅伦周二(12月3日)对中方表示,他欢迎中国对英国高铁项目(HS2)的投资。
卡梅伦在上海与学生互动时表示:“我们认为在这方面有很多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因为你们的高铁很成功。”
“我昨天对你们的主席和总理说,就像我们欢迎中国投资核电和其他基础设施一样,我们(高铁)网络的基础设施也会进行非常公开的竞争,所以我们也欢迎中国的投资。”
一名熟悉情况的人士对路透表示,中国表达了对HS2的兴趣让英国很意外,但可能结果“丰厚”。
李克强总理送给卡梅伦一幅画作、一座高铁模型,以及送给卡梅伦小女儿弗洛伦斯的玩偶。卡梅伦也回赠中国领导人礼物,习近平得到的是一件英格兰男子足球队的球衣,上面有所有成员的签名。彭丽媛则收到了英国经典皮具品牌迈宝瑞(Mulberry)的手套。
李克强总理于12月2日上午会晤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二人共同见证了中英两国投资、金融等10各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其中,捷豹路虎签署了在中国销售45亿英镑的经济大单。
中英关系在经过一年多冰冻期后,随着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庞大访华团12月2日开始高调访华而冰释前嫌。随之而来的是,中英关系的大发展,其中双方经贸关系是重中之重。这给中英双方投资者提供了难得投资机会和机遇。
卡梅伦此次率领迄今最大规模代表团访华,成员包括外交、卫生、文化、环境、科技、商业等多位部长级官员和约150位工商界领袖。卡梅伦表示,中国的发展是21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对世界也是重大机遇。中国扩大内需,对英国是巨大商机。
李克强会见英国代表团
12月3日上午,卡梅伦首相和伦敦出租车相遇上海。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交流了伦敦出租车未来的发展。
他这次带领150位工商界领袖访华,目的在于寻求在中国扩大内需中的投资机会,分享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红利,以此促进和带动英国经济发展。卡梅伦首相最看重的是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看重的是这种巨大消费市场带来的巨大投资机会以及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的难得机遇。在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没多久,卡梅伦就高调访华,这个时间点抓得非常之准。
卡梅伦就任英国首相后,面对英国经济停滞、失业率高企、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保守、封闭等历史包袱羁绊的深层次问题,一改过去老牌保守资本主义国家的理政理念,大肆推行开放政策,在金融、基础设施以及核工业等方面对外开放力度前所未有,以至于遭到国内对英国经济安全担忧的指责。
这次卡梅伦仍然以高姿态开放态度访华。主打经贸牌的核心思想仍是“开放”二字。卡梅伦说,欢迎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尤其是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进行合作。在中英工商峰会上,卡梅伦不断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开放”,他提到有两个“不设上限”,一个是不限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一个不限制来自中国的投资。
卡梅伦在中国《财新周刊》杂志撰文时指出:“西方世界中,没有哪个国家像英国一样,愿意向中国开放投资市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希望中国与G8、G20和欧盟开展贸易往来。”这对急需走出去的中国国内投资者提供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难得机会。
投资英国高铁建设是第一大机会。英国正在规划建设连接伦敦与伯明翰等城市的高速铁路,预计耗资超过300亿英镑,卡梅伦说,欢迎中国企业在英国的高铁项目上投资。如果这个项目能够谈成,那么,对中国企业特别是高铁建设技术都将有世界性示范意义,将会成为中国高铁建设技术进入发达国家的历史性标志。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董佳宁
-
新版《凡尔赛和约》,真要签? 评论 99“中美同日宣布新突破,高下立判” 评论 178仅仅10年前,中国游客还在东京秋叶原抢马桶盖 评论 115“不要担心补贴打水漂,消费乘数效应比修高铁大得多” 评论 105“美国不上桌,中国就上了” 评论 81最新闻 Hot
-
新版《凡尔赛和约》,真要签?
-
“俄罗斯与中国紧密交织,再难掉头转投西方了”
-
“特朗普想挺美:日韩买我们天然气,阻击中俄”
-
特朗普:泽连斯基根本“无牌可打”
-
特朗普提名他接任美国参联会主席,“他够格,但被瞌睡乔压制着”
-
“中美同日宣布新突破,高下立判”
-
又提金砖,特朗普竟吹嘘…
-
“这对我们非常不公平”,他俩“罕见分歧”
-
仅仅10年前,中国游客还在东京秋叶原抢马桶盖
-
“不要担心补贴打水漂,消费乘数效应比修高铁大得多”
-
“欧洲登月计划危,中国人怕是要捷足先登了”
-
日本喊疼:很难遵守中方出口管制,这不止针对美国啊…
-
“傻不傻,要能赚钱我们早开采了”
-
“比中美都慢得多,老欧洲快被抬进博物馆了”
-
有人委屈了?“美国不让说俄罗斯‘侵略’”
-
乌克兰禁了特朗普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