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称中国人的日耳曼土著
关键字: 德国巴伐利亚中国人巴伐利亚中国人日耳曼中国文化趣图集锦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中部,有一个叫迪特福特(Dietfurt)的小城,那里的居民祖祖辈辈都骄傲的声称自己是巴伐利亚的中国人(Bayrische Chinesen),这样的称号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之久。早在上世纪30年代,希特勒上台之前,此城居民就开始举行类似中国的庙会和化妆游行。这样的传统一直持续到现在。
三轮车夫拉着“皇帝”招摇过市。
迪特福特镇举行的中华文化狂欢节名叫“巴伐利亚的中国”(Bayerisch-China)。狂欢节中会象征性地加冕一位市民为“高皇帝”(Kaiser Ko-Huang-Di),同时市长会被贬职为皇帝的大官吏(kaiserlichen Großmandarin)。狂欢一般在2月份举行,穿着他们自认为是中国式的服装,上街游行庆祝。一开始的时候规模不大,以后可是越来越壮观,发展的现在,竟有两万多人前去观看。而此城居民才几千。
节日当天凌晨2点,就有数十位各色装扮的人走上街头大喊大叫,或是制造各种噪音,把小镇里的居民从睡梦中叫醒。上午11点,迪特福特老城区全面封闭,老城内的市政厅广场上开始搭建阶梯状高台,作为庆祝活动的主会场。下午1点,狂欢节开始。小镇迪特福特到处洋溢着浓厚的中国气息。彩旗在街头巷尾飘扬,屋墙窗几,一街两巷到处是汉字小彩旗“嗨!华人”,“华人,你好吗”,“祝你生活愉快!”等标语横幅。横幅上画着龙或貌似汉字的图案。在靠近狂欢节主会场的大街上,一条横幅穿街而过,上面写着“Dietfurt——巴伐利亚的中国”。
下午两点,迪特福特镇“中国人狂欢节”游行正式开始。近五十支队伍和数十辆包括手推车,三轮车,拖拉机,汽车装饰的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彩车,在近十支铜管乐队音乐的伴奏下缓缓前行。
“皇帝”驾到
游行的高潮就是在耳熟能详的中国江南民乐伴奏下,迪特福特中国“皇帝”驾到。据悉,自1954年起,每年的狂欢节都由一个“中国皇帝”来主持。“天子”一旦“加冕”便终身在位,但不能世袭。当朝“皇帝”于2000年“登基”,他叫弗里茨·高勒,封号为“高皇帝”,是当地一家医院的职工。
如今,“高皇帝”是迪特福特的公众人物,他的大小活动,时常见诸报端。只见当朝“天子”高皇帝的龙车缓缓驶来,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高皇帝高高在上,前面有卫士鸣锣开道,两旁有御林军护卫,后面紧跟着太子、公主和嫔妃们,浩浩荡荡,煞是威风。随着“皇上”的驾到,狂欢节进入了高潮。众人不时地高呼:“高~皇~帝!”头戴皇冠,身披龙袍的“皇帝” 站在一辆巨大的龙车上,群臣簇拥着他,齐唱《‘巴伐利亚的中国人’国歌》,浩浩荡荡地前进。
到了下午4点,游行队伍返回Dietfurt市政厅主会场。“皇帝”则在御林军侍卫的保护下走上代表“金銮殿”的主席台,宣读“致臣民书”,并祝福国泰民安。这时,鼓乐喧天,万民欢腾,整个迪特福特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游行结束后,人们涌进饭店、酒馆,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晚上,所有游行的参加者和观众都拥入“唐人街”大饭店,吃中国饺子。
这……为什么有种东瀛风……
狂欢节上的人们手持“你好”标语
迪特福特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的原由不明。一种说法是相传在中世纪时期,迪特福特的市民为了避免来自艾希施泰特(Eichstätt)的收税官,纷纷藏在城墙脚下。消息传到艾希施泰特的主教时,变成了迪特福特市民为逃税,像中国人一样躲避在他们的“长城”下。如此一传十、十传百,迪特福特的市民被挂上了“中国人”(die Chinesen)的绰号。
还有一种传说,据称几百年前迪特福特人就开始与中国人做生意,用当地的白银、手工艺品等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交往多了,迪特福特人渐渐喜欢上中国以及中国春节等传统文化,并按照自己的想象开始过起了“中国人狂欢节”。在1860年的一张挂历上迪特福特的市民绰称“中国人”。1869年在艾希施泰特牧务公报上刊登的一段科学文章中,迪特福特被誉为“中国城”(Chinesenviertel)。1928年迪特福特举办第一届中国狂欢节。
亮点是腮红
崂山养生……
手扶拖拉机,上面写着“龙池”
大臣有点怂
牛……牛角盔……
哪有中国士兵带牛角盔的!
幼儿园小朋友参加狂欢节
八旗子弟么?
车前写着“皇帝预定的油”,合着是给皇帝进贡的。
进贡队伍
皇帝的随从
阴阳?应该换个黑白的好么!
花车巡游,这几个大臣还有点味道
嗯,灯的确是会发光的……
咱把印第安人和中国人分分清好吗?
看上去像灶头
带刀小侍卫
扭秧歌……
大叔您这是蒙古族还是维吾尔族?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大星
-
又签合作大单!巴西:对华贸易已超美欧总和 评论 98“袭击将至?”乌克兰全民恐慌… 评论 305习近平同卢拉会谈:这是中巴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评论 60拜登批了:鲁莽的竟是我自己 评论 100这份“反华”报告果然来了,中方严厉驳斥 评论 208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