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莹:美国坠入自己的地缘政治陷阱,中国该怎么办
——在瓦尔代俱乐部会议上的发言
关键字: 地缘政治地缘政治陷阱地缘政治思维中美关系朝核问题【10月17日,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召开第十四届年会,来自中、俄、欧、美以及中东的国际关系专家就当前国际秩序面临的威胁发表看法。本文为全国人大常委、外委会主任委员傅莹在年会上的发言,原标题为:要冲突还是要合作?超越地缘政治思维,作者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傅莹在瓦尔代年会上(瓦代尔俱乐部官网配图)
我总是很钦佩瓦尔代组织者设计议题时在哲学上的深刻探索,今天的题目《不同的地缘政治世界观冲突》(the Conflic between Differing Geopolitical Worldviews)刺激人思考。
地缘政治受到推崇是工业化时期,国家崛起必须控制更大的地理空间、获取更多的资源,地缘政治概念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这也导致零和争夺的世界,因为世界的地理空间有限的。
地缘政治对今天的世界有什么意义?我谈两个观点:
一是,地缘政治无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新问题提供答案。
30多年来,人类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全球化,资金、技术、资源更加自由流动,曾经被边缘化的国家,也能抓住机遇发展。一个直接后果是,世界的地理空间被重塑,不再被权力和集团所割裂和隔绝,过去的中心与边缘的概念也已经被颠覆。今天的世界是平的,我们都在同一经济体系之内。
但在世界经济活动全球化了的情况下,全球治理却没有跟上,全球化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但也带来挑战,例如分配不公、金融监管缺失等等,全球安全挑战也更加复杂。这个世界需要加强治理。
同时,地缘政治思维虽不能解决问题,但也没有消失,尤其对传统大国影响很大。例如在亚太,美国难以摆脱控制海上要冲的地缘战略思维惯性,甚至试图介入海上争议,这令人担心会把局部争议转变为大国地缘战略竞争。一个更加突出的案例是朝鲜半岛。美国正是出于地缘政治思维的考虑,不断错失解决朝核问题的时机,我们正目睹严重的核扩散危机。
全球安全合作严重滞后,面对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严峻威胁,大国如果拘泥于自身地缘利益,则意见分歧、进退失据,不能形成合力。
所以,我要谈的第二点是,中国怎么办?来之前我与中国学者头脑风暴,大家意见不同,大部分人认为,超越地缘政治应该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我比较赞同施展的观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是海陆兼具的超大型国家,自身就是一个自变量,中国的到来本身就会给世界带来新变化。需要看到,世界已在大步前进,需要更多地共同体意识。
事实上,中国的成功印证了大国可以选择不同道路。从1978年到2016年的38年间,中国人均GDP从222美元增长到8000多美元,GDP总量从2180亿美元增长到11.2万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可以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取得这些成就不是靠攻城略地式的地缘博弈,而要归因于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策和国家任务的合理聚焦,主动拥抱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对国家治理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以及全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
中国兼具依托海洋融入全球经济,同时自身辽阔的陆地经济纵深可以通达中亚乃至欧洲,而且不仅处于连接海洋与大陆的“节点”,也构成国际贸易结构从低端向高端过渡的“节点”。例如,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吸纳了全球大量技术研发向制造业转化的需求,进而将大量产品输往全球。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成功也在改变国际价值分配中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旧文化,通过推动改革给国际秩序带来新的变化成分。中国的故事远还没有结束。中国人在网络和创新的新维度上,正在迸发新的活力,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青年创客成为了中国的新名片。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向陆、向海和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枢纽优势,目的就是沟通和便利亚欧大陆乃至全球更好的往来。
中国正在召开党的十九大,会议要总结过去5年的成绩和面临道问题,党的总书记也要阐述对世界形势对看法和中国的政策。我理解,中国对世界的一个核心词是“共享”,与中国国内政策目标是一致的。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峰会上讲过: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因此,结论就是,超越地缘政治既是中国发展的切身体会,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所向。未来,世界各国应该携手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退回到地缘博弈的格子里去。
【翻页为美国、俄罗斯、德国、中东学者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发言,观察者网根据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通稿整理,以飨读者。】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