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重建大报恩塔 外国人比中国人更兴奋
关键字: 大报恩寺大报恩塔琉璃塔瓷塔重建大报恩塔近日,CNN在官网首页以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南京的一座塔:大报恩寺内的琉璃塔(2015年重建后改名“大报恩塔”)。
文章标题:《南京大报恩塔:古代“世界奇迹”起死回生》
2015年末,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重建后开园。今年9月,CNN记者特地来了一趟南京,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讲述了琉璃塔的历史、考古价值、重建过程以及重建后的景象,文章极尽溢美之词。
重建后的琉璃塔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座塔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太高,为何它的重建会惊动CNN特地来南京实地考察报道?
这个故事要从600多年前说起。
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大报恩寺复原模型
大报恩寺内有一座高达78.2米的琉璃塔,通体用琉璃烧制,九层八面,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数里外可闻。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4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165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使团访问中国,随团的素描画家约翰·尼霍夫把沿途见到的景象以及奇异的建筑物描绘了下来,整理成《中国出使记》出版。
在《中国出使记》中最出名的当属大报恩寺和琉璃塔。尼霍夫将琉璃塔称作“瓷塔”,当他和伙伴们站在瓷塔下时,几乎看呆了:“它的美感与装饰之繁复超越了所有中国艺术建筑”。尼霍夫甚至将这座宝塔与古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中古世界七大奇观”相提并论。
尼霍夫画的琉璃塔
南京历史学者邓攀介绍,尼霍夫描绘大报恩寺琉璃塔的画作,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南京瓷塔热”。这座古老东方的瓷塔从此在欧洲家喻户晓,成为时尚标志。
琉璃塔在西方的知名度大到什么程度呢?
历史上欧洲人曾经把大报恩寺琉璃塔作为中国文化甚至东亚文化的标识性符号,用于地图等作品上。
明清时代,一些欧洲传教士、商人、游客来到南京,必然要参观瓷塔,在他们眼里,瓷塔的知名度比长城还要大得多。
法国、英国、瑞典等国的皇室,因琉璃塔而在皇家园林中仿建“中国风”建筑,甚至根据尼霍夫的画,直接山寨琉璃塔。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让人在宫廷里仿造了一个瓷塔——1670年在凡尔赛建成的特列安农瓷宫。
安徒森的童话中也写过大报恩寺。
1839年,安徒生写了《天国花园》这个童话故事,故事通过风妈妈的四个儿子——北风、南风、西风、东风的叙述,描绘了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和独特景物。
其中,穿着中国服饰的东风告诉妈妈:“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塔铃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
在故事中,瓷塔即代表着中国。安徒生一生从未来过中国,他将瓷塔作为中国的标志性景观,足见瓷塔在欧洲的知名度。
- 原标题:南京重建大报恩塔 外国人比中国人更兴奋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高雪滢
-
美国毙了乌方草案,霸道敦促“所有国家支持美国这份” 评论 126最新乌矿产协议曝光,美国胃口更大了... 评论 440美国又下手,“或加剧中美经济紧张关系” 评论 117他胜出几无悬念,但中文流利的“铁娘子”抢尽风头 评论 130“特朗普意在离间中俄,但相比当年尼克松…” 评论 19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