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亭:抗美援朝志愿军为什么要敌前潜伏
关键字: 潜伏敌前潜伏志愿军潜伏邱少云潜伏邱少云抗美援朝抗美援朝运动战抗美援朝防御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以及所谓人体生理极限的讨论都非常热火。就以邱少云的事迹来说,几乎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烈火焚身上,关于志愿军为什么要采取潜伏,又是如何潜伏的,却很少有人谈起。笔者就来聊聊志愿军的敌前潜伏战术。
为什么要敌前潜伏
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悄无声息地在敌人眼皮底下整整潜伏一个白天,只要有一个人暴露,那么这潜伏的几十几百人就很可能在转眼间被敌人的炮火所消灭,这个道理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志愿军还要采取这种极具风险的战术呢?
在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的运动战期间,在志愿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攻三个山头,不守一个钟头。”这反映出志愿军部队都宁愿进攻,而不愿意防守。因为防御时要承受美军飞机大炮的猛烈轰击,在火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确实非常艰难;进攻时只要冲锋果断,美军炮火往往来不及反应,就已经冲上阵地和美军短兵相接了。而且进攻作战只要成功,就会有不小缴获,防御作战就算守住阵地,也少有缴获,完全是赔本买卖。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话。
但是到抗美援朝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情况就不同了。以上甘岭战役为代表,志愿军全面采用坑道防御战术,加上炮兵力量的增长,已经可以有效组织防御。而在进攻方面,双方的防线都相对稳定下来,防御阵地的构筑越来越坚固,志愿军要想在美军巨大的火力优势下攻下阵地,也就越来越困难。
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部队夜晚派出小分队袭击敌人
特别是如果阵地前是开阔地,它基本就是被美军火力全覆盖的死亡地带,几百米的开阔地,一个连冲过去,最后就只剩下一个班都是常有的事情。比如上甘岭战役中,在通过美军炮火封锁下的一千多米开阔地时,1个一百来人的连队就伤亡了72人!
另外,美军当时掌握着战场制空权,所以志愿军很少在白天主动进行作战,进攻基本都是在晚上。如果两军阵地之间距离较大,从天黑后开始进入进攻出发阵地,再发起攻击,就算比较顺利,拿下阵地也要凌晨时分了,还来不及巩固阵地就已经天亮了,天一亮美军就会在优势火力下反攻,便很难顶得住,得而复失也就在所难免。
这样一来,进攻战反而变得比防御战更困难。进攻具有大量坚固永备工事的筑垒地域,就成为志愿军在阵地战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解决在接敌运动中减少敌军火力杀伤。志愿军这才想出了剑走偏锋的敌前潜伏的险招。因为敌前潜伏虽然风险比较大,但既可以避开美军的火力封锁,又可以节约战斗时间,还是利大于弊。这也是当时战场情况发展的必然选择。
1953年5月,为了夺取北汉江东岸韩军据守的方形山阵地,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也就是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最大的部队)集中第541、第539团各2个连约400人组成进攻分队,在前一天夜里进入敌阵地侧后树林里潜伏,整整一个白天,虽被敌人冷炮打伤数人,但始终未被敌军发觉。当天晚上战斗开始后志愿军炮兵5分钟炮火突袭,潜伏分队紧接着发起攻击,仅用14分钟就突入阵地并将守军一个营全部消灭,随后又打退了敌人50多次反扑,最终巩固住了方形山阵地。这一战斗是阵地战阶段开始以来,志愿军首次攻占敌军一个营防守的阵地,也是第一次运用潜伏战术的成功战例。
战役前60军指战员反复进行沙盘推演
指战员们摆沙盘研究战斗动作
“新华社报道方形山争夺战”
潜伏可不是那么简单
潜伏战术说说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可绝不是悄悄地往那一趴这么简单。毕竟潜伏战术风险极大,稍有不慎,那就是满盘皆输。所以志愿军在采用潜伏战术时,前期准备工作也是非常充分的。
首先,对于潜伏地点的选择。不是每个阵地都适合潜伏,所以要根据进攻目标的阵地大小,守军多少,地形怎样,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才确定潜伏的地点。这是潜伏战术的第一步,必须非常谨慎。
其次,潜伏分队的挑选和动员。潜伏分队的规模主要根据攻击目标的情况来定,既要保证有一定的兵力优势,又不能太大,潜伏兵力大了,暴露的可能也就自然相应增大。所以潜伏分队规模也是要仔细考量的。至于潜伏分队的人员,必须精挑细选,一定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还要有过硬的单兵素质以及实战经验。潜伏人员选好后,都会进行思想动员,使每个人都明确潜伏的意义,特别是把潜伏纪律牢牢地记在心中,树立宁可牺牲个人也要确保大局的思想。正是因为思想动员到位,才使所有的潜伏分队人员都有高度的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在众多的潜伏战例中,像邱少云那样受伤之后坚持不动的英雄战士也不是一个两个。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不演了,美国白宫吹捧:国王万岁! 评论 57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赶紧的,不然国家就没了 评论 604越南终于批了,“保持中越这条管道的稳定至关重要” 评论 152“特朗普的极度蔑视,暴露一个尴尬现实” 评论 207“农村能做的事太多了,为啥老想着回去种地?” 评论 345最新闻 Hot
-
欧盟贸易专员献殷勤:对付中国好商量,那关税…
-
“DeepSeek背后 有所炫目的大学”
-
万亿元级银行再添一家!首任董事长、行长敲定
-
新“空军一号”项目一拖再拖,特朗普暗示要换掉波音
-
印度在阿富汗将有新动作,“生怕落后中国”
-
英国首相化身“嘴替”:泽连斯基就是丘吉尔
-
中国持有美债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赶紧的,不然国家就没了
-
美驻华外交机构要有“大动作”?
-
澳大利亚:不同寻常!但中方没毛病
-
招聘环卫工“要求不超35岁”?最新调整来了
-
美国再不给钱,非洲这个大规模项目或转向中国
-
越南终于批了,“保持中越这条管道的稳定至关重要”
-
被特朗普严厉批评,泽连斯基回怼
-
顶不住了,韩国要拿中国钢铁开刀
-
他维护上了:特朗普这么做,是为了叫醒欧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