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以色列开心就好?
革命卫队的势力已经深入伊朗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从经济、政治上牵制着整个伊朗。但美国对革命卫队的制裁效果将十分有限。由于拥有长期被制裁的历史,革命卫队拥有丰富的反制裁经验。走私经济的存在也为革命卫队赢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全文]
-
在德黑兰亲历“革命40周年”游行
最前面的人不知在地上使劲跺着什么,旁边的人都停下来围观。我凑到前面去,发现地上是一块特朗普的人型泡沫板。现在很多伊朗餐厅或商店的门口地上,都贴着特朗普的照片,供人踩踏。但出尔反尔,显然让伊朗人对特朗普更为憎恨,平面的特朗普已不能令人满足。[全文]
-
我的孟加拉朋友,见证了选举乱象
莫耶尔回忆投票日那天的情景,早上10点,达卡西边的一个投票点已是人山人海,选民们排着长队准备投票,围绕着选民的是一圈警察。“……但当我写好选票准备扔进投票箱时,旁边的负责人看了一眼我的选票,退回给我,让我再好好想一想。”[全文]
-
澳大利亚“闪电政变”,中国该如何应对
莫里森刚刚向华为关上了参与澳洲5G项目建设的大门。这并非他第一次拒绝中国企业在澳洲进行经济和技术活动。但由于和中国做生意“有利可图”,莫里森还会继续促进澳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全文]
-
校园性侵:没有严规,澳大利亚就是“榜样”
悉尼大学的大二学生安娜,一见到助教就喜欢上了他。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安娜勇敢加了助教的FB,并想尽办法撩他。“我很快就成功了,他单独约我出来吃饭,饭后送我回家。在路上他突然抱住我,说要跟我做爱……我费力挣脱他,回家路上我还一直在发抖。”[全文]
-
曾爆发危机的美国大使馆 现在什么样
展区的后半部分都是美国中情局(CIA)当年留下的老设备,如加密解密、文件传输以及为特工制作假护照身份的机器等等。我旁边的伊朗小两口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原来还有这样的机器!”之类的感叹。[全文]
-
在悉尼被自行车撞了几次,这锅政府背不背
为什么我老老实实在人行道上走,安全却还得不到保障?究竟是我初来乍到不懂交规,还是悉尼的城市设计本来就有问题?事实上不仅外国人吐槽,连澳大利亚人也受不了悉尼的路况设计。[全文]
-
澳大利亚也玩公投,果然又“撕裂”
与众人的期待相悖,本以为会受到相关人士热烈欢迎的公投在澳大利亚却遭遇滑铁卢,多个婚姻平权组织和LGBT团体公然表明反对立场,并联合呼吁抵制公投。这项公投与其说是能体现公共意志的调查,不如说是澳大利亚政客间的权力游戏。[全文]
-
悉尼公交私有化,老百姓可不买账
每天都要乘坐公交上下班的市民安吉洛认为私企具有很大风险:“乘公交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将这一服务交给私人公司运营,很难让我放心。再大的私人公司也不如政府可靠。”[全文]
-
华裔被难民杀害,澳大利亚怎么了?
虽然澳大利亚的难民接纳名额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澳难民委员会却一直批评政府对接收难民有所保留,认为对难民的接受度仍处于较低水平。5月23日,悉尼一名穆斯林女大学生因为戴头巾而被路人狠狠打了一拳,但也有穆斯林学生觉得自己从未遭受过宗教歧视。[全文]
-
一张中国球迷照,让伊朗朋友炸锅了
中国球迷入场的照片让伊朗人炸锅了——为什么中国女人能进场。男人们看球时的骂人话、黄段子又或是裸露身体等“下流文化”都被认为不该被女性接触到。更有甚者,为“保护”女性免于男球迷的粗口“玷污”,电视上甚至见不到足球赛转播。[全文]
-
看伊朗女人应对性骚扰,一脸懵圈
在伊朗,性骚扰简直令人防不胜防,但凡女性都可能被骚扰,无关长相、年龄和身材,甚至连男人也会遭遇性骚扰。伊朗女人是我见过在遇到骚扰时最勇敢跋扈的。还有不法分子开始钻“性侵案件界定困难”的空子,上演伊朗版“仙人跳”,以此谋生。[全文]
-
在伊朗看了这些,刷新了我对美帝的三观
伊朗政府斥巨资打造的爱国主义宣传片:《我们坚持到流干最后一滴血》。近期,这段视频在伊朗网络上迅速走红。伊朗人民靠一口仙气让强大的美国舰队溃不成军,这样的桥段让一众爱国青年大呼过瘾。他们在视频下方纷纷点赞留言:伊朗万岁!美国去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自由终将取代霸权![全文]
-
在微博上被伊朗人撩,是怎样的体验
每个“撩”我的伊朗人总是有一堆关于中国的问题,常让我不胜其烦。一个26岁的伊朗小伙从未来过中国,却被中国土豪震撼了。“那一袋子藏红花,我们一个伊朗家庭一辈子都用不完!”迈赫迪跟我说,“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中国人都太有钱了,就连我们的巴扎也被‘中国制造’统治了。这样一个伟大又富有的国家,我一定要去看看!”[全文]
-
在伊朗戴不戴头巾,像是场猫鼠游戏
伊朗空姐娜丝琳向我说起让她印象深刻的一幕:飞往土耳其的航班上,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问为什么大家都摘掉头巾,她妈妈回答:“宝贝!我们要去的可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娜丝琳是“绕开道德警察”app使用者。这个app被官方禁止,却在年轻人里传播。她对我说“伊朗就是这样,只要小心不被抓到,就能做你想做的。”[全文]
-
解决伊斯兰问题可能得靠韩国人
虽然韩国与伊朗远隔千山万水,大家族的生活模式却成为沟通两地妇女心声的桥梁。韩剧中弘扬的“家文化”与伊朗无异,伊朗男子成年结婚后,往往仍与父母合住在一起,婆媳之间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韩剧里那些复杂的婆媳梗、妯娌梗、姐妹梗、长幼尊卑观念、夫妻地位之争等,都能让伊朗人找到自己的影子。[全文]
星期一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