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中国会成为核聚变发电技术的世界第一吗?
关键字: 核聚变中科院bbc核聚变核聚变bbc中科院bbcbbc中科院【编译 观察者网/张珩】几十年来,全球石油的消耗日益加剧,高昂的油价,环境污染的压力让全球对于“清洁能源”的渴求越来越大。
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此,BBC记者4月18日参观了位于安徽合肥的“科学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未来这儿或许将诞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聚变能源,有些人将其称之为“能源圣杯”。或者被称为“人造太阳”。并且重要的是,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废物。如果核聚变最终成功,其所带来的能源将超越人类最狂野的幻想。
中国的“人造太阳”
在合肥的“科学岛”上,有一座巨大的环形装置不间断闪耀着光芒,装置足足有两层百货大楼之高。它就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设备。
在EAST内,氢原子不断的融合成氦原子,其产生的热量和温度是太阳的数倍。这个反应由强大的磁力进行控制,如果能持续运行的话,每天都可以产生巨大的电能。
在全世界——包括美国、日本、巴西和欧盟,所有人都想掌握核聚变反应,但是从稳定性来说,目前没有人可以达到中国安徽“科学岛”团队的水平。
去年7月,中国EAST可稳定运行长达101.2秒,成为了世界首个可以稳定运行长达100秒以上的装置。BBC表示,中国EAST装置稳定运行的时间每年都在上升,目前团队已经开始讨论让运行时间延长10倍的可能,运行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观察者网注:太阳核心的温度估算约为1500万摄氏度)。
安全的核能
维持核聚变反应非常困难,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科学家就提出了核聚变的概念,EAST最早也来自于苏联的设计。
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终于取得了最大的进步。“核聚变反应度比传统的核裂变反应堆要安全的多。”中科院等离子所副所长宋云涛向BBC表示,而且“核聚变反应中的‘磁约束’(Magnetic confinement)是可控的。我可以关闭电力供应,完全安全,不会出现任何核危机。”
另外,目前主流的核裂变反应会产生“半衰期”长达数千年的大量核废料,但是相比之下,核聚变反应不会产生任何废物。
昂贵的价格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以外,核聚变的另外一个问题则是高昂的价格。
每天仅启动一次反应装置的价格就高达1.5万美元(约9.5万元人民币),这还不计数以百计的科学家和建造反应装置的代价。
虽然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全力支援这个项目,但是想要看到核聚变发电厂点亮所有的大城市还有几十年的时间。
宋云涛说:“在政府的财政支援下,工程师和科学家可以让核聚变产生重大的突破。”另外宋云涛还补充道:“核聚变项目的消耗将是惊人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不过,因为技术上的难关和高昂的支出,全球合作也是发展的一个趋势。
中国是位于法国南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项目的参与者之一,其他的参加者还包括印度、日本、俄罗斯、韩国和美国,该实验堆预计将在2025年开始试验。
人类最狂野的幻想
对于全球领先的中国团队来说,下一步的试验方向将会是建设一个完全成熟的核聚变反应堆,足以用来发电。最终的成果可能是建立一个比现有的大的多的装置,能够无穷无尽的运行,而不仅仅只是100秒。
宋云涛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对于能量的渴求都无比巨大,而中国对于核聚变有清晰的路线图,我们希望能在5年内完成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如果成功了,这将是全世界第一座核聚变反应堆。”
如果中国能够成功,那么将能引领全世界能源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对于人类来说,核聚变最终带来的能源,可能将会超过人类最狂野的幻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张珩
- 最后更新: 2018-04-20 16:55:21
-
我国航天员"飞天"水下训练服首亮相
2018-04-20 15:43 航空航天 -
美商务部:中兴禁令目前没得谈,7年后再说
2018-04-20 13:27 中美关系 -
国家航天局:中俄正讨论向对方空间站互派宇航员
2018-04-20 10:55 科技前沿 -
中兴回应美制裁:极不公平 不能接受!
2018-04-20 09:50 中美关系 -
“发展自主芯片,不能等做到跟国际水平一样才用”
2018-04-20 07:38 科技前沿 -
他们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2018-04-19 16:25 -
“谷歌通过麦克风窃听,然后推送广告?”有人测试了一下…
2018-04-19 15:59 科技前沿 -
谷歌苹果脸书 美科技巨头齐补“芯”
2018-04-19 15:27 IT新浪潮 -
西起郑大东至河大,河南准备打造“中原硅谷”
2018-04-19 13:52 -
丁仲礼院士:这项研究将服务于国家气候谈判
2018-04-19 13:30 -
是什么卡了中国顶级光刻机的脖子?
2018-04-19 07:33 科技前沿 -
“除霾塔”阶段性成果:10平方公里内PM2.5浓度可减15%
2018-04-18 21:3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我国首个反义核酸药物获准进入临床研究,系肝癌基因靶向疗法
2018-04-18 18:04 医学 -
中国占全球9%的AI创业公司拿到近半融资 超过美国
2018-04-18 16:37 人工智能 -
中俄合研大客机要用英国发动机 中俄为何造不出
2018-04-17 18:38 中国大飞机 -
美酝酿对华再开战场,这回瞄准…
2018-04-17 08:15 中美关系 -
4500米级“潜龙三号”潜水器首次亮相
2018-04-16 10:30 中国精造 -
能预测肿瘤、早恋——基因检测真有这么神?
2018-04-16 08:00 -
时速613公里的超级高铁,14秒内“秒停”?
2018-04-15 21:10 高铁世纪 -
袁隆平:2020年前做完这两件事就退休
2018-04-15 08:37
相关推荐 -
“‘怎么花钱’比‘花多少钱’更重要” 评论 30不演了,美国白宫吹捧:国王万岁! 评论 259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赶紧的,不然国家就没了 评论 650越南终于批了,“保持中越这条管道的稳定至关重要” 评论 166“特朗普的极度蔑视,暴露一个尴尬现实” 评论 210最新闻 Hot
-
乌克兰稀土?“不,特朗普被骗了”
-
太抽象了,特朗普无语到叹气…
-
“给我们1000亿,却让还5000亿,美国认真的?!”
-
这次,欧洲领导人实在忍无可忍了
-
“我知道有人不肯听,但我必须得说:去找中国”
-
坐C位的两名华人是谁?背后还有这三位……
-
泽连斯基一句“活在信息茧房”,特朗普整个破防...
-
欧盟贸易专员献殷勤:对付中国好商量,那关税…
-
“DeepSeek背后 有所炫目的大学”
-
万亿元级银行再添一家!首任董事长、行长敲定
-
新“空军一号”项目一拖再拖,特朗普暗示要换掉波音
-
印度在阿富汗将有新动作,“生怕落后中国”
-
英国首相化身“嘴替”:泽连斯基就是丘吉尔
-
中国持有美债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赶紧的,不然国家就没了
-
美驻华外交机构要有“大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