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如泽评《驴得水》:这部国产商业片的编剧挺硬的
关键字: 驴得水驴得水影评驴得水好不好驴得水好看不好看中国电影商业电影驴得水编剧驴得水导演驴得水话剧
一只鲜嫩的大闸蟹
单就影片来看,《驴得水》的难能可贵在于,在它密集的笑点中,或许不是每一个笑料都让你发笑,但至少不会让你尴尬癌发作,即便是影片开头“很黄很暴力”的段子也并不会让你觉得恶心。而且很快你就会发现,这是编剧的又一处草蛇灰线。
正如周申自己的剖白所言,“我们决定用尽量简单易懂的手段来拍摄这部电影”,不打算在技术上故弄玄虚的导演把《驴得水》的故事比为“大闸蟹”,“适合最简单的烹饪,任何炫技加料都是添乱,都不会比直接蒸熟更好吃。”显然,这只大闸蟹必须优质,才能让厨师有自信这样说。
幸运的是,《驴得水》确实是个不错的故事。“驴得水”是个人,姓吕不姓驴,影片讲述的故事是1942年,中国一个缺水的山区学校为了养驴挑水,虚报了一个吃空饷的老师。然而国民党政府的教育部特派员两番来视察要求见“吕得水”,故事在一连串的谎言和荒诞中展开,却又显得逻辑合理、无比真实。
“讲个笑话,你可别哭”、“一切知识分子都是纸老虎”,这是影片宣传用的话,听上去像营销噱头的广告词,倒也恰如其分地成了故事的注解。这个取材自现实的剧情在编剧的合理创作之下,以犀利的眼光洞察了人性本身,让故事以拓展意义的方式打开局面。严格意义上说,《驴得水》也是一部IP作品,因为这个荒诞到令人心碎的故事,最初是在话剧舞台上收获掌声与喝彩。
成也话剧,败也话剧。强大的话剧基因,也成为了这部影片在口碑获得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得益于扎实话剧编剧核心,整个影片充满了不断爆发的冲突张力,故事尽管是一出荒诞闹剧但逻辑清晰,人物性格饱满鲜明,所以显得格外精彩。但同时因为受限于话剧道具和舞台空间,话剧故事大都弱化环境背景、时代背景而聚焦于故事和人物,使得擅长展现社会广角以及流动性视角的电影手法在《驴得水》中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这部被实地化拍摄的话剧作品,本质上仍是一部走进电影院的话剧作品。所以,习惯了电影叙事和“露脸式”表演的国产电影观众很有可能对话剧演员“用力”的表演方式感到不适。
表演会不会太用力?
尽管如此,依然不能否认《驴得水》是只鲜嫩的大闸蟹。它以自己最本分的姿态,横着走进了电影院,教商业电影如何讲故事,如何塑造人物和创作台词。这个来自生活本身的故事,让我们对商业电影也有了新的认识。当大多数虚构城市中心主义的中产故事在电影院制造关于生活的幻象之际,我们最终靠《驴得水》来回应荒诞且充满隐喻的现实。
影片后半段在悲剧性地展开时,一再同我们探讨知识分子、农民、官员之间的身份与权力,关系与命运,以及人性中的复杂性。在主要人物逐个冲破底线的同时,两位来自话剧舞台的编剧导演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他们坚持在影片中“全程在线,全程在场”,让每一个人物都有所交代,让每一件道具都值得回味,也让故事严丝合缝地善始善终。
在投资人说了本文开头引述的那段话之后,周申和刘露觉得投资人的建议不错,于是他们开始自己出钱拍,而不是把这只来鲜嫩肥美的来自生活的“大闸蟹”卖出去,或者送进食品加工厂的流水线。最终,我们在电影院尝到了质朴却纯粹的“私房大闸蟹”《驴得水》。
学影片里“最放荡也最单纯”的张一曼的口气说,这一回国产商业片的编剧挺硬的。
任素汐饰演张一曼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纪如泽评《驴得水》:这部国产商业片的编剧挺硬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中国,找到一条“拯救世界”之路! 评论 27中国政府就黄岩岛领海基线发表声明 评论 185“台积电答应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证明…” 评论 144“中国提议交换样本,美方至今没吭声” 评论 541安排10万亿为地方政府减负,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评论 18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