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成良:《纽约时报》6000字把庙庙湖村写成“难民营”,我正好在那调研……
关键字: 宁夏农村宁夏西海固农民迁移扶贫纽约时报歪曲事实【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成良】
2016年10月25日,《纽约时报》记者黄安伟针对宁夏庙庙湖村“西海固”移民安置发表了一篇六千余字的长文《无望的迁徙:中国的“生态移民”》。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我们的团队恰好在庙庙湖驻村调研,对于农民搬迁前后的生活状态对比、政府的安置帮扶政策与实践有着清晰的了解,庙庙湖村真的如《纽约时报》所言吗?
《纽约时报》截图
“西海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泾源、彭阳等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根据《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西海固”连同宁夏中南部的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被确定为9个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国土面积达到了4.3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宁夏的65%;人口256万人,占到了全区总人口的41%。但是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协调,以2009年数据为例,该地区GDP是150亿元,占全区的11.3%;地方财政收入6.37亿元,占全区的5.9%,财政自给率仅为6.5%。因此,宁夏自治区政府把移民作为解决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扶贫举措。
一、外媒报道焦点
即便如此,在外媒看来,这一系列理所应当的举措总是有些“不正常”。《纽约时报》的报道焦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移民并非自愿搬迁,他们当下遭遇生计问题,生活没有希望,而过去的生活是田园牧歌。为此,竟然用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描述和对比,如“(移民村)更像是难民营,而不是有机的社区……这些曾经在广阔的山丘地带放牧绵羊和山羊的人们,现在感觉像是被圈起来的动物,没有活力,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把握”。甚至还说,“和他弟弟在庙庙湖村的房子(移民村单家独户的小院)相比,马世雄的房子(老家的土坯房)简直可以称为皇宫。”
其次,政府强势搬迁,村民弱势抵抗,官员毫不关心民生。为了显示报道的“客观性”,记者通过外交途径获得采访各级扶贫干部的权限,但在报道中故意曲解官员话语,剪裁事实,极力塑造强势的政府以及毫不关心民生的官员形象。如自治区扶贫办官员为了说明移民搬迁后的生态变化,举例说那里现在连野鸡都有了,而记者却故意写成,“现在那里有更多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我们到那里去的时候,有时还能吃到野鸡。”与此同时,借用个别人物的话语故意夸大移民对新村的不满,却对绝大多数移民对新村生活环境的赞许充耳不闻。
然后,移民村规划设计不尊重穆斯林生活习惯,甚至强调政府搬迁移民存在阴谋。“中国的安迁政策至少部分是为了控制少数民族人口,而官员们则可能利用环境原因作为一个幌子。”竭尽所能地美化移民过去生活,又绞尽脑汁地编造他们现在的困难处境,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将其转化为民族问题。
二、真相与谎言
《纽约时报》的记者虽然采访了官员、移民等,但刻意剪裁事实,半真实、半虚假地呈现他们的话语,描绘出一副强势政府压迫少数民族的画面,甚至刻意挑拨干群关系、抹黑干部形象、制造民族问题。
记者着重采访的是一名41岁的村医,有六个女儿,一个儿子。村医在老家经营村里的卫生室,每年有近两万收入。到了新村之后,村里有四名村医,卫生院给每人发放500元/月的生活补助。由于还没有形成一套如何让四名村医协作分工的机制,卫生室主要由一名医生负责,他没有竞争到岗位,所以就有怨气。
由于子女数量多,并且还要照顾母亲(村里给评了低保),村医家很早就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也有专门的帮扶单位对口帮扶。市委统战部给他介绍了在煤矿的工作,月工资有四千多,他以离家远,不符合穆斯林习俗为由拒绝了。后来又介绍了一个离家近的工作,月工资两千多,他以工资低为由拒绝了。
村医偶尔在家给人看病,但是相比过去,收入要低很多。他自己不愿外出务工,天天在家照看小孩,经济来源主要靠妻子在村庄附近打工。恰逢《纽约时报》记者到庙庙湖村采访,有怨气的村医就讲述了一些自己的遭遇,发了发牢骚。我们访谈他时,将《纽约时报》的一些原话念给他听,他感到非常诧异,说自己真得没有那些意思,不明白那个记者为何那样说。
村医一家是从西吉县沙沟乡叶河村搬迁过来的,事实上,他们那个小组当时并不在政府的移民搬迁计划内。07年山洪暴发,摧毁了村庄内的很多道路,村民多次到乡政府去上访,强烈要求纳入搬迁计划,迫使政府更改了搬迁规划,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政府强制搬迁的问题。
政府在安置过程中,对于民族习俗非常重视,细致得考虑到了伊斯兰不同教派的信仰问题,建了四座清真寺。在村庄中调研多天,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村民抱怨政府不尊重穆斯林的问题,并且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帮扶下,移民都获得了很多帮扶资源。
图1 移民安置的庙庙湖村(美国记者笔下的难民营)
图2 庙庙湖小学
至于《纽约时报》谈起的难民营,更不知从何谈起。明明是政府给每户建了占地近300平米如别墅般的院落和房子,并且每户农民只要交1.28万,怎么在美国记者口中就成了难民营?如果这算得上难民营的话,那么美国岂不是80%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难民营之中?对自己国家那么多的贫民窟视而不见,反而指责中国一个给移民高标准建设的小区是难民营,更令人不解的是,竟然说“西海固”农民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土坯房是皇宫。这眼神恐怕已经不是“有色眼镜”能形容了吧。
- 原标题:刘成良:《纽约时报》6000字把庙庙湖村写成“难民营”,我正好在那调研……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逮不逮捕?美西方“裂”得更严重了 评论 88不藏了?美防长自曝有“仁爱礁特遣队” 评论 219普京回应:是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评论 278“中国在量子领域专利数第一,中美未来竞争更激烈” 评论 124未携核弹头?不是洲际弹?俄方:不予置评 评论 16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