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胜湘、胡小芬:中东让美国很焦躁,中国该如何抓住机遇赢得时间
关键字: 中东中东局势美国中东政策中国中东政策两极格局中东战略中国正从一个地区性大国走向世界性大国,然而中国始终强调和平崛起,既不会独霸世界,也不会和美国共同称霸天下。中国既不是美国的盟友,也不是美国的敌人,而是位于两者之间的竞争者,竞争与合作并存。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应共享权力、彼此平衡,成为利益攸关方。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虽无先例可循,但中美双方若能基于现实、客观地接受彼此,相互尊重,加强对话沟通,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可能的。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对中国中东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是塑造中东秩序的关键力量。美国在中东具有很大优势,不仅有以色列,还有沙特、巴林、科威特等多个支轴性国家。然而,美国并不能完全主宰中东事务,仅凭美国一己之力不可能解决中东乱局。因此,中美双方要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在中东问题上的协调,摒弃传统的武力对抗方式,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有效应对中东问题。
第三,积极支持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伊斯兰国”的扩张不仅威胁中东地区安全,也给国际安全敲响警钟。打击“伊斯兰国”不仅是维护中东地区安全所必需的,而且关乎国际安全。有鉴于此,中国应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开展反“伊斯兰国”行动。在国内层面,有效制止极端恐怖分子在新疆的破坏活动,彻底切断“东突”和“伊斯兰国”的联系。“伊斯兰国”领导人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Abu Bakral-Baghdadi)曾多次公然指责中国的新疆政策,号召中国的穆斯林效忠于他,不断加强对新疆的极端宗教思想渗透,鼓动极端分子参加“圣战”。
因此,中国需加强边境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管控,防止恐怖分子偷渡、跨境流动,防止极端思想、极端分子的渗透,防止国内外恐怖势力相互勾结。与此同时,中国应在新疆改善民生并建立健康的宗教价值体系,从根本上抑制边缘群体向恐怖分子转化,让“易感人群”主动拒绝极端主义思潮,提高对极端恐怖主义思想的免疫力。在国际层面,坚定支持反“伊斯兰国”行动,支持联合国作为全球反恐的主要平台,积极推动联合国参与中东地区的反恐预警机制建设和应急机制建设,承担遏制和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责任。
但是,目前中国不太可能像其他国家一样单独使用武力,因为使用武力与《联合国宪章》“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基本原则相悖,而且相关国家在使用武力时夹杂了私利。尽管“伊斯兰国”威胁不同于一般的国家间矛盾和冲突,不宜套用国际原则,但是对其使用武力也会涉及国家主权问题,需要征得“伊斯兰国”所在主权国家的同意和认可,或得到联合国授权。但中国仍需要积极参与打击包括“伊斯兰国”在内的中东恐怖主义,因为这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道义感召力”。同时,中国应积极推动中东问题在多边框架下解决,这与美国的单边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第四,建立非结盟性的支点国家,获得战略据点。中国崛起和开展大国外交需要倚重战略支点国家,在中东地区也是如此。有了支点国家,中国在中东就有了“根据地”,中国在中东的战略与政策才有可能更好地推进,也才有可能在中美两极的发展趋势下使中国获得有利地位。当前中美在中东地区的竞争实际上是结盟关系与伙伴关系的竞争,也是美国主导的传统大国关系与中国主导的新型大国关系之间的竞争。美国拥有的是结盟性支点国家,中国将寻找非结盟性的支点国家。中美合力推动新型大国关系将可能使中东地区的竞争演变为一种良性竞争。
此外,中国在中东建立支轴国家能够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中东关系,拓展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商贸合作,提升中国在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还能维护中国能源通道与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保障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的供应。
中国企业在中东
但是,中国在中东确立支点国家存在很大困难。一是中国寻找支点国家可能受到美国和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猜忌甚至阻挠,进而影响中国中东战略的实施。二是中国难以在中东地区找到合适的支点国家。支点国家需要满足如下条件:有利于能源通道畅通,与中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反对霸权主义。尽管如此,满足部分条件的伊朗、埃及是中国在中东的潜在支点国家。因此,“中国应把埃及和伊朗作为中东外交的重中之重”。伊朗是中国在中东制衡美国的战略力量,也是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牵制力量。近些年,伊朗实施“向东看”政策,重点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将中国视为其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伙伴,而且伊朗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对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伊朗越强大,美国独霸中东的意图就越难实现,中国在当地回旋的空间就越大”。
埃及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另一个潜在支点国家。一是埃及拥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其境内苏伊士运河连接印度洋与地中海,每年承担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对中国石油运输的影响不言而喻。二是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稳定。中埃之间几乎没有矛盾和原则性分歧,两国合作基础良好。而且中埃一直以来密切合作、相互支持。三是埃及历届政府都坚定支持中国崛起,坚持学习中国模式,将中国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埃及总统塞西在谈到“一带一路”时表示,埃及愿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
第五,实施分化战略,获得竞争优势。如何应对抱有复杂心态的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和东盟是中国中东战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对华、对美态度和政策并非固定不变,韩国“萨德”问题和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与美国关系的逆转就是例证。因此,中国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具体而言,中国应联合俄罗斯、稳定印度、顺势引导东盟、争取澳大利亚和韩国、警惕日本、团结欧洲。如果处理得当,中国有可能在中东地区格局与地区秩序竞争中扭转劣势。
中俄之间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全球战略布局和地区问题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印应该是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具有共同的发展与战略需求。中国和东盟是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要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坚定推行“亲、诚、惠、容”的睦邻外交,顺势引导东盟。
同时需要择机对蓄意利用美国与中国为敌的个别国家进行坚决打击。中澳是全面合作关系,双方在经贸和安全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彼此要进一步加强经济上的合作和安全上的互信。处于低谷的中韩两国依然是战略合作伙伴,两国关系需要在修复中继续前行。日本将崛起的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与潜在威胁,与美国的关系最为紧密。中国需要敦促日本致力于和平发展,共建战略互惠关系。中欧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要抓住中英关系、中法关系和中德关系三个纲,纲举目张。最后,中国的中东战略应避免全面出击,否则会四面树敌。在此基础上,才能扭转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劣势,实现自身的中东战略目标。
结束语
当前的国际局势处于持续激烈变动之中,一个主要的趋势是中美两极态势,国际博弈的主线将发生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今后很长时间内世界各国的外交战略将受到中美两国博弈的巨大影响。在国际格局两极态势的影响下,中东地区格局将向中美两极竞争的趋势演变。中国中东战略将面临诸多难题,中国的中东战略如何破题,笔者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出台具体的中国中东战略报告,向世界明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立场,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中东战略的推进将面临单边与多边、武力解决与政治解决、军事方式与经济方式等方面的争论,其核心是美国方案与中国方案的争论,但是,只要中国继续采取积极、审慎的参与战略,中国的中东战略定能取得实效,同时,“中国模式可能成为取代美国模式的一个受欢迎的替代品”。
【本文原载《国际展望》2017年第5期,原题为“国际格局的两极态势与中国中东战略的选择”。】
- 原标题:新两极世界的单极之道:中国的中东战略选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不藏了?美防长自曝有“仁爱礁特遣队” 评论 178普京回应:是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评论 266“中国在量子领域专利数第一,中美未来竞争更激烈” 评论 108未携核弹头?不是洲际弹?俄方:不予置评 评论 160乌称俄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评论 11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