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军某旅“草根创新”简易发烟器材获奖 曾在朱日和发挥作用
关键字: 演习朱日和烟雾今天(6月6日)出版的《解放军报》报道了14集团军工化营使用就便器材制作简易高效发烟装置,在朱日和演习中发挥作用的事迹。有意思的是,几天前军报还报道了同一支部队战士自行开发战场通讯软件,在朱日和演习中成为唯一全程通信畅通“红军”的事迹。之前有报道提到,担任“蓝军”的部队与这支来自西南腹地的“红军”对抗时就曾对他们有过“鬼主意多”的评价。
6月6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第五版报道《“头奖争夺赛”引出的话题》,内容如下:
5月下旬,第14集团军某旅组织军事训练改革创新活动成果评审。本以为结果毫无悬念,可谁也没想到,却上演了一场难分难解的“巅峰对决”。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去年以来,该旅发动官兵群策群力、集智攻关,广泛开展了以器材革新为主的训练改革创新活动。
前不久,该旅对各类技术革新成果进行评审。在各单位推荐上报的58项成果中,由工兵防化营官兵研制的发烟罐发射器,起初并不被看好。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其貌不扬的成果竟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一匹势头强劲的“黑马”,并在晋级赛中接连“PK”掉多个实力不俗的成果,成功闯进决赛,直接威胁本次评选活动的夺冠热门——“飞鹰”联络参数规划软件。
如果说发烟罐发射器属于“草根”,那“飞鹰”绝对算得上“高大上”。该旅通信科科长钟选民是力挺“飞鹰”的人之一,他说:“如果没有这套软件,野外通信各节点配置完全靠人工完成,组网时间得延长好几倍。”
看似普通的发烟罐发射器究竟凭什么获得官兵青睐?
(资料图)朱日和军演中伴随烟雾冲击的“红军”
是凭精湛的工艺?显然不是。发烟罐发射器由发射筒、瞄准器、电击发装置、弹体等组成,所用材料再平常不过,如发射筒就是由盛装炮弹的箱体改装而成,弹体则是用易拉罐自制的,可以说土得掉渣。
“它受命于危难之日,建功在关键之时。”作为主要研制人之一,工兵防化营营长高正江对于发烟罐发射器有着特殊情感。参加过去年赴朱日和对抗演习的人都知道,他所言非虚。
由于朱日和地势平坦,没有有效遮蔽物可利用,开辟通路成了该旅面临的难题。对此,出发前一个月,该旅召集官兵研究对策,最后决定采取烟雾遮障战法。可进攻地域纵深数百米,如果仅靠人力投放发烟罐,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投放人员的安全也难以保证。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高正江提出,能不能研制一个类似迫击炮的发射装具?这一设想很快得到旅党委肯定。
我军部分防化部队还装备有这种发烟车,使用气溶胶烟雾弹,散布快,危险小,不过它主要是用来进行防空掩护的,同时它也可用于发射纵火弹药,起到大范围燃烧杀伤效果,当然演习中就不能发射燃烧弹的实弹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高正江带领官兵,设计、选材、制作,一次次反复试验,一次次重新再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凝结着全营官兵心血的发烟罐发射器终于诞生。
演习那天,离通道口还有数百米远时,几名战士操作发射器,将发烟罐准确打入通道口。在浓厚的烟雾掩护下,官兵很快开辟出8条通路,地面突击群向蓝方阵地发起冲击,以较小代价顺利通过了通路。
最后,评审组综合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一致决定将两项成果并列评为一等奖。
评奖风波虽然平息了,但旅领导觉得有必要为官兵上一课。
“成果评选不是单纯为了评奖,而是为了将成果转化为战斗力。”针对少数官兵对创新存在的误区,政委王波强调说:“不论是‘土’是‘洋’,只要有利于战斗力,都应该予以肯定。”紧接着,王波话锋一转,勉励大家:作为基层官兵,要有主动创新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发奋钻研,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各级带兵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为官兵开展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
旅领导的话给官兵吃了一颗“定心丸”:创新不是科技工作者的专利,基层“创客”也可大有作为!
(军报文章引用完)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表示,该新闻看起来有几点令人不明白。首先,我军摩步旅工化营一般都装备有多种发烟器材,例如02式多联装62毫米烟幕\纵火火箭发射器,有些“土豪”部队还装备有新型发烟火箭发射车,为何14军某旅工化营还要使用手抛发烟罐来进行烟雾遮障作业?其次,从文章内容看,14军某旅的烟雾装置主要任务是为了掩护工兵开辟进攻通路,在历史战例中,不乏有使用火炮、迫击炮发射烟幕弹掩护工兵作业的实例,为何不使用这样的办法?
从朱日和演习的一些历史照片里,我们来分析一下。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堵开源
-
“这是对西方的警告”,欧洲听到了 评论 29逮不逮捕?美西方“裂”得更严重了 评论 165不藏了?美防长自曝有“仁爱礁特遣队” 评论 243普京回应:是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评论 287“中国在量子领域专利数第一,中美未来竞争更激烈” 评论 12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