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库斯第二支柱也是核,新西兰不能“指着马腿说这不是马”
拉克森政府试图从字面上绕开“核”并不能说服新西兰民众,尤其是在与中国建立了更紧密的经贸合作之后,这种对中国的敌对姿态也透露着一种精神分裂的滑稽。[全文]
-
新西兰对中国,是吃掉糖衣吐掉炮弹?
自中国与澳大利亚发生贸易冲突以来,新西兰自认是中国“杀鸡儆猴”的一只猴,这几年一直在寻求所谓“市场多样化”以摆脱中国贸易影响力,希望可以无所顾忌地倒向美国。[全文]
-
华人都到海外了,为何还“只坑华人”?
“大家自己玩自己的吧”。[全文]
-
总理“突然”撂挑子不干了,新西兰还能怎么“救”?
阿德恩的辞职,更像是因沉重的政治压力,而不是心血来潮的淡泊名利。这和2016年突然辞职“回归家庭”的前总理约翰基有些相似,也让很多人感觉,新西兰的总理似乎特别爱辞职和搞“回归家庭”的叙事。[全文]
-
年轻一代或终身禁烟,新西兰为何敢做这么绝?
新西兰推行如此“激进”的禁烟法案,本质确实是为国民健康考虑。不过这一手段,外国未必能轻易模仿,因为他国未必有新西兰这样政治和社会阻力较小的环境。[全文]
-
在新西兰白人眼中,欺上瞒下是“华人风格”
一些华人政客面对民众和下级时摆官架子不接地气,对解决民众诉求没有兴趣,但对官衔和挂名格外在意,此为瞒下;但他们面对洋人上级时就唯唯诺诺不敢发声,或利用上级对华人文化的无知而撒对自己有利的谎言,此为欺上。[全文]
-
因教解放军英语,新西兰国家党唯一华人国会议员被迫退出政坛…
他“给解放军培训过间谍”(其实只是教英语)的履历,大部分华人觉得没什么,但在新西兰那些不信任中国的人眼里非常可疑,可疑就有谈资,就会引来更多媒体。主流媒体围堵杨健要采访他,结果他每次都回避,这引来了民众更大的疑虑与愤怒……[全文]
-
新西兰经济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兄弟别口嗨了,现实点…
其实,新西兰的经济从建国到现在都从未脱离过对外部的依赖,一开始依赖英国,之后依赖美国、澳大利亚,再到如今依赖中国。现在虽然也有不少排斥英美的新西兰人,但不可否认,那种烈度都比不上对“依赖中国”的排斥。[全文]
-
我帮同胞疯狂扫货,国内接收却一度问题频出
我经手的物资走的是所谓的“绿色通道”,新西兰的海关得知货物是人道主义物资后,省去身份核实就简单放行了,中国南航也提供了免费包机,但在中国这边出现了很多奇怪的问题。[全文]
-
我在新西兰竞选区议员,结果现场…
我的“伯乐”没有悬念地被选上了,她显然还会连任下去。她不停安慰我,一会儿担心我生气,一会儿担心侨领们生气。我告诉她别担心,事前已告诉过他们竞争很激烈,并且从政本来就不会总赢,大家都懂的。[全文]
-
总理终于访华,中新关系会从此变好吗?
事件过去两周,“穆斯林与我们一样”的社运依然在新西兰如火如荼进行,各地以此为主题的活动、演讲和游行连绵不绝,女性公众人物无论什么党派信仰,都在参加穆斯林活动时戴着头巾,对此坊间有人指指点点,但也不敢当众批评。政治正确已完全控制新西兰。[全文]
-
新西兰枪击案,击中西方政治正确
西方国家不是盛行“反种族歧视”的政治正确吗?为什么种族歧视思想还会存在并孕育出如此奇葩?这是因为西方的政治正确其实是非常失败的,存在于西方人心中的种族主义恶魔并未死去,它只是在休眠罢了,一旦条件成熟,是有可能像伏地魔一样复生的。[全文]
-
中新关系转暖,离不开这些华人
当新西兰华人赛马会邀请新西兰外交部长、优先党党魁温斯顿·彼得斯与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许尔文同台时,我听到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请他?”。温斯顿·彼得斯是先前“封杀”华为5G的直接责任人,但懂政治的新西兰华人并没有因此不理他。[全文]
-
海外华人可不可以同时爱两个国家?
如今海外华人似乎背负了一些莫名奇妙的骂名:在海外,他们被反华分子骂“你们这么爱国,为何不滚回中国”;而在中国,他们被指责“你们出了国,就是不爱国”。[全文]
-
中新关系降至历史最低点?网友们并不在乎……
点赞最多的回复是:“新西兰是时候修改关于瓶装水的法律了”。从其他高赞回答也可以看到,类似对中国人的敌视更多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包括新西兰人在内的西方人的双重标准背后,显然不只是很多人分析的“意识形态分歧”这么简单,更多的恐怕是一种“恐华心态”。[全文]
-
新西兰是如何根治医闹和碰瓷的
新西兰的“ACC制度”大幅度减少了新西兰的医闹与碰瓷现象,也许我们对它的研究和借鉴可以让中国“按闹分配”乱象重归和谐秩序。ACC制度在中国运行,可能会遭遇贪腐、患者骗保或拒赔现象,但这些不会成为大问题。[全文]
星期日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