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阅兵三军仪仗队惊艳亮相“中国第一男团”史话
关键字: 红场阅兵俄罗斯红场阅兵三军仪仗队中国第一男团中国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俄罗斯阅兵解放军反法西斯胜利70年9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被网友赞为“中国第一天团”的中国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高擎“八一”军旗阔步走来,207名仪仗队员组成史上最大阵容亮相胜利日大阅兵,英姿飒爽,步伐坚定有力。网友们纷纷表示“虽然努力普及了文化知识,但还是想说真尼玛齐整!”专治各种强迫症、密集恐惧症。
早在今年的俄罗斯红场阅兵,三局仪仗队就惊艳了世界,成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中国解放军三军堪称“举世无双”
今年5月9日下午,伴随着莫斯科红场上空环绕的乐曲,中国三军仪仗队威武亮相接受检阅。中国军人平均身高在1.88米以上,个个帅气逼人、雄姿英发。他们身穿最新的14式礼宾服,手持95式突击步枪,伴着前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旋律走过莫斯科红场,引来红场周边观看阅兵群众的欢呼。
“以往都认为亚洲人身材没有欧洲人好,现在完全颠覆了。”在现场的一位俄罗斯姑娘说,中国军人帅极了,她的不少女性朋友都在网上表达了对中国军人的爱慕之情。
5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方阵行进在阅兵式上。新华社记者贾宇辰摄
俄罗斯媒体则评价说:中国人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仪仗队,他们出色的一致性,分毫不差步调一致。
在红场彩排时,这只队伍就已出色的表现惊艳了无数人。在网友上传的彩排视频里,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军姿英明神武,身材一流,关键是还唱得一首好歌。因为入乡随俗,他们还练了一个礼拜的俄语,唱俄文版的《喀秋莎》,引发红场里的俄罗斯人跟着哼唱。
5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方阵行进在阅兵式上。新华社记者贾宇辰摄
一直以来,在中国军事爱好者以及中国人民眼里,中国仪仗队的军姿步伐无疑是最好看的,他们把中国三军仪仗队的表现视为游戏当中的精灵部队,英俊、轻盈、高雅。
当然,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我们看惯了自家人的仪仗,爱得深沉,不够客观。但事实上,中国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曾不止一次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赞誉。
尼克松在《尼克松回忆录》中这样记述道:“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支。他们个子高大,健壮,穿得笔挺。当我沿着长长的队列走去的时候,每个士兵在我经过时慢慢地转动他的头,在密集的行列中产生一种几乎使人认为行动受催眠影响的感觉。”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国仪仗队的纪律是我陪同总统出访中印象最深刻的”。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赞扬道:“中国仪仗队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堪称举世无双。”
前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杜马舍夫在北京音乐厅看了仪仗队的演出后,激动地说:“你们仪仗队唱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是世界一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
三军仪仗队在曲折中诞生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拥有自己的仪仗队,她是国家对外交往的窗口,体现着国家的尊严和对他国的友谊,象征着国家或军队的最高礼仪。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礼炮队等共同承担不同规格的司礼任务,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
这种礼仪传统其实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罗马等国就有仪仗队的记载。18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广泛普及了用仪仗队来显示军威的作用。在我国更是源远流长。相传4000多年前,我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曾在现今河南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会上,众多士兵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边歌边舞,以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在我国春秋时期,也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也有在大官出行时维持纪律的一个分队(多为衙役)差人之类的。
从1927年8月1日至1952年3月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专门的仪仗队,但用仪仗队形式欢迎外宾的礼仪活动却可追溯到1946年。1946年3月在延安迎接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的部队,可说是人民解放军中出现的第一支仪仗队迎宾队伍。
解放初期的仪仗队
当时,党中央特地指示我军驻南泥湾某团授接组建仪仗队的任务。随后,500 名年轻、精干、身材挺拔的战士被精选而出,编成3 个连,组成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支仪仗队,在延安开始进行紧张的训练。
组队伊始, 战士们听说要去欢迎一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人,抵触情绪很大。队领导向大家讲明了执行这次任务的重要意义,并传达周恩来的指示:我们以这样的形式欢迎马歇尔,表明了我党要求和平的诚意,表明了我们的强大和力量;同时也警告美国政府,如果他们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中国人民是决不会答应的。因此,这项工作有着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听完指示,大家心胸豁然开朗,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
仪仗队队员平时穿着普通的军衣。因为当时参加大生产劳动,许多战士的军衣上都打了补丁, 直到执行任务当天,才换上一套崭新的军装。
1946年3月4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陪同马歇尔在延安机场停机坪检阅了这支仪仗队。仪仗队3个连队呈横队排列,每连排头是炮班, 其次是机枪班。战士们穿着崭新的军装, 紧握手中的武器,昂首挺胸,精神百倍,顺利完成了此次礼仪任务。受阅后,这支仪仗队随即解散,官兵们又回到原部队,担负起保卫延安的任务。
在解放初期,解放军仪仗队所谓的礼服,也就是当时的军服再加上皮鞋和白手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许多国家宣布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16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位外宾——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罗申要正式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央确定用仪仗队和军乐队举行欢迎仪式。当时将组建仪仗队迎宾的任务交给了公安警卫师警卫营。由于时间紧,临时组建的仪仗队来不及做礼服,在欢迎罗申大使时,为了显示仪仗队威武雄壮,决定上身着缴获的日军呢料军衣,下着马裤,脚穿马靴,头戴钢盔,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尽管着装都是缴获而来的,但队员们的动作整齐,精神饱满,任务完成得十分顺利。
“共和国成立两年多了,国门要敞开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要到我们的国家来,中国需要有一支代表中华民族礼仪的仪仗队伍。”
1952年3月,毛泽东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在中央警卫队中选调一批骨干迅速组建中国仪仗队。1953年6月29日,公安部队首长签署命令,抽调公安警卫师警卫营和第二团三营组建仪仗队,并在各野战部队中挑选仪仗队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自此,由陆海空军种组成的代表“三军的形象,国家的尊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正式诞生。
最早的礼服——普通军装
2010年9月,解放军仪仗部队首次走出国门远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2014年5月12日,解放军首批女仪仗兵正式亮相,并适时在室内和室外欢迎仪式中增加1个女兵方队。
完成众多礼仪司礼任务 广受赞誉
虽然,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世界仪仗队的家族中算是后起之秀,但其以独特的礼宾形式,赢得了世界各国首脑的赞誉。1992年3月,三军仪仗队更是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
三军仪仗队自建队以来,先后圆满完成了各种仪仗司礼任务。五十年代,三军仪仗队担负了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警卫任务,迎送了金日成、赫鲁晓夫等第一批访问新中国的外国领导人。
1953年11月12日,朝鲜首相金日成访华,新组建的仪仗队迎来建队后第一位外国领导人
1959年9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陪同赫鲁晓夫检阅三军仪仗队
七十年代,他们迎接了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2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理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尼克松称赞说:中国仪仗队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一支部队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仪仗司礼任务日趋繁重,三军仪仗队每年要担负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迎外任务。建国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大阅兵,他们作为第一方队,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1991年,在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他们担负了神圣的升旗、引导和护旗任务。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检阅了中国仪仗队
1984年,建国35周年阅兵
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
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
1997年、1999年,他们把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香港、澳门的上空。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他们在短短的一周之内,迎接了46个非洲国家的元首。
惊艳的俄罗斯红场阅兵之旅并非我国三军仪仗队首次亮相海外。2010年9月,解放军仪仗部队首次走出国门远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阅兵庆典的第二天,当地主流媒体《改革报》、《千年报》和《太阳报》等纷纷撰文高度赞扬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
海外首次亮相
随后,三军仪仗队又先后接受意大利、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的邀请,多次走出国门,在国外的土地上大放异彩,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仪仗队是中国军队的杰出代表,以英勇、有秩序、讲纪律而著名。”
登台委内瑞拉
仪仗兵的特殊选拔
三军仪仗队队员是一群特殊却又普通的军人。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肩负着国家的使命, 一言一行代表着民族的尊严,一举一动代表着三军的形象。说他们普通是因为他们和其他军人有着同样的待遇,过着正常的军人生活。但普通中又蕴藏着特殊,长期以来,一代代仪仗队官兵,经过特殊的教育、特殊的训练和管理,培育了以献身仪仗、为国增光的精神,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品格和特有的形象气质。
仪仗队的选拔,过去建队初期,是从全军训练好的新兵中挑选。60年代开始,是从全国各地征选。选拔的条件非常苛刻,身高要求一米八零以上,体重八十公斤左右,还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等。
仪仗队选拔的条件甚至超过飞行员,潜水员。如今的仪仗队选拔的身高要求在1米88到1米92之间;解放军首批女仪仗兵90%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身高1.73米。
在发型要求上,女队员也有特殊的要求。在正式执行任务时,女队员统一在脑后挽起统一样式、统一大小的发髻。仪仗队女兵们的发髻均由专业设计师设计,保持了女军人发型的简洁与端庄,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男团”不是吹出来,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在仪仗队员每一个整齐划一的动作背后,都有着旁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每一名新入营的战士都要经过5到6个月脱胎换骨般的磨练,这种训练被他们定义为的“整容式”训练,目的就是使新兵从内到外重新锻造。
人的步幅有大有小,仪仗兵不管个头大小,都要求步幅固定,并且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人正常的眨眼频率5至10秒1次,仪仗兵却要保持40秒眼睛不眨,确保面对外宾时“神采奕奕”。1.65公斤重的指挥刀,要在8秒内连续完成拔刀至刀入鞘7个动作,难度超乎想象……
为练出挺拔军姿,在仪仗队,无论老兵还是新兵,都要腰上别着木质的T型架子,贴着墙根联系站立,对着镜子练仪表,3个多小时才休息一下。
踢正步,要求“踢腿生风、落地砸坑”。无论是炎热的盛夏,还是寒冷的三九,他们都要在水泥板操场上一步一步地练、一厘米一厘米地扣。就是在寒风呼啸的冬天,内衣也会被汗水湿透。
加压训练为了步伐坚定
据三军仪仗队教导员透露,每位战士每年流的汗水将近1吨重;每人每年要穿破七双皮鞋;一名仪仗兵一年的训练行程超过8000公里;每名仪仗队员服役期间所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三军仪仗队中,每一个仪仗兵的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并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的寒风中纹丝不动的站立三个小时以上。
苦练军姿
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训练眼神,4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泪。透过他们的目光,体现出的是中国军人的精、气、神。除了军姿和表情训练,他们还要进行军刀训练。
军刀礼最难的动作就是刀入鞘,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李强称,国外的仪仗队完成这个动作通常是低着头看,两手配合完成。而我们的要求必须保持正常的军姿仪态。指挥刀重1.65公斤,长1.15米,要准确的插入只有3毫米宽的刀鞘里,这就需要一个艰苦训练的过程。李强说:“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练习动作,刚开始练的时候倒剪经常扎进左手背,在这一年中我的左手手背旧疤连新伤,有时候还没好就又被扎开了,光被血染红的手套就有200多双。”
三军仪仗队在背后付出的艰辛普通人无法想象,但相信他们并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们的形象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其使命,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林西
-
打造“下一个深圳”?新马签了 评论 35国产光刻胶的关键战场,在这里 评论 70“中国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实验!” 评论 275特鲁多辞职,谁可能接班? 评论 77韩国执政党简直了,这也能怪中国? 评论 22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