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洋垃圾曾助力中国经济奇迹 进口禁令使西方措手不及
关键字: 洋垃圾禁令中国美国法国肮脏游戏【文/观察者网 童黎】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怎样处理这些被中国拒绝的垃圾,成为了许多垃圾出口国要头疼的问题。
在垃圾出口国一片慌乱的同时,德国之声中文网称,“中国的经济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垃圾之上”。此外,欧美媒体坦言,众多垃圾出口国并没有能力回收处理这些垃圾。美国废料再生工业协会主席甚至表示,对于全球头号垃圾出口国美国来说,中国的禁令会对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德国之声中文网11月2日发文称,“中国已经太富,不再依赖我们的垃圾了”。文章称,中国摇滚乐手曾经会到国外唱片公司的垃圾堆里“淘宝”,但这样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过去,全球一半垃圾都被运往中国,中国则会从这些垃圾中提取铜、铁、纸或塑料等原材料,因为直接生产要比回收更为复杂,成本也更为高昂。其整体业务规模在去年已达37亿美元,德国之声中文网也由此把这样的过程称为“双赢局面”。
报道截图
此外,文章认为“洋垃圾”是一种贬称。中国在宣布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后,西方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这一改变。首先,很多垃圾出口国没有充足的基础设施,难以充分实现对废旧物品及垃圾的回收利用。其次,他们在被迫更好地分拣本国垃圾,设法扩大自己的堆放能力与回收利用能力的同时,其实更有可能会去寻找其他亚洲国家作为垃圾堆放点,比如印度、孟加拉国或者越南。文章称,这是一种难以持续的“肮脏游戏”。
随着中国洋垃圾禁令的严格执行,越来越多的外媒开始发现本国垃圾处理面临的窘境。而此前,垃圾出口国则在“眼不见为净”的同时,还可以借此取得经济收益。当地时间11月2日,《巴黎竞赛画报》比利时网站也以《中国正式对欧洲废品关上大门》为题,对洋垃圾禁令引发的风波做了报道。
报道截图
报道称,欧洲应该准备好处理这些不能再运去中国的垃圾了。为了保护环境及公民的身体健康,中国不再愿意当“世界垃圾场”。过去,欧洲对三分之二分拣后的垃圾进行了当场回收,剩下的三分之一则被运去了中国。中国每年固体废弃物的进口量达到5000万吨,其中仅塑料垃圾就有900万吨,且主要来自欧洲和美国。
报道截图
文章称,禁令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但对垃圾出口国来说却是坏消息。“欧洲知道怎样处理吗?”,文章这样自问道。以往送去中国的垃圾多达数百万吨,已经有理由让欧洲开始为此担忧。
法国BFM电视台报道称,可以预想法国在未来几个月将杂乱无章,“从明天起,法国将在塑料废弃物里崩溃”。欧洲以及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来消化中国不接受的垃圾。法国再循环公司协会(Federec)也称,土耳其和印度已经从欧洲进口了大量废弃旧物,但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这一说法与德国之声的结论相一致。
《巴黎竞赛画报》援引美国废料再生工业协会主席的话称,对于全球头号垃圾出口国美国来说,这一决定则会对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世界再循环行业协会认为,“禁令将为全球再循环产业带来重大影响”。
报道最终以积极的基调定义了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它将为再循环行业带来新气象,未来的垃圾分类也将比过去更为仔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如果将洋垃圾的出口与进口称为“双赢局面”,那双方分别失去了什么则很值得思考了,而且中国已经有底气打破这一“平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外媒:洋垃圾曾助力中国经济奇迹 进口禁令使西方措手不及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童黎
-
最新闻 Hot
-
“中美同日宣布新突破,高下立判”
-
又提金砖,特朗普竟吹嘘…
-
“这对我们非常不公平”,他俩“罕见分歧”
-
仅仅10年前,中国游客还在东京秋叶原抢马桶盖
-
“不要担心补贴打水漂,消费乘数效应比修高铁大得多”
-
“欧洲登月计划危,中国人怕是要捷足先登了”
-
日本喊疼:很难遵守中方出口管制,这不止针对美国啊…
-
“傻不傻,要能赚钱我们早开采了”
-
“比中美都慢得多,老欧洲快被抬进博物馆了”
-
有人委屈了?“美国不让说俄罗斯‘侵略’”
-
乌克兰禁了特朗普的平台?
-
“电锯裁人魔”:大家玩得开心!
-
英国新任驻华大使是他?会说普通话,父亲是前香港总督
-
“美国不上桌,中国就上了”
-
白宫:期待击败即将成为第51个州的加拿大
-
“在美中国人”PK“在华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