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宁回国后投稿国际期刊遭拒 是国外审稿比中国严?
关键字: 杨振宁杨振宁贡献国际著名物理学期刊近日,清华大学朱邦芬院士的《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一文引起热议,文中提到杨振宁回归后投稿国际著名物理学期刊PRL遭拒,从此将科研文章主要投给中国物理刊物《中国物理快报》的往事。此后,光明网发表评论员文章《杨振宁投稿权威期刊遭拒一点不奇怪》,认为“对于一个获得过物理学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一本国际著名的物理学期刊怕是不敢怠慢之”,这样的期刊拥有“‘冒犯’业内大咖的底气和勇气。”
相比PRL的“勇气”,光明网评论员又引用朱院士文章的例子,指出发表杨振宁这篇论文的《中国物理快报》,曾被杨振宁批评学术诚信问题。
杨振宁投稿国际期刊遭拒,却在中国期刊顺利发表,真的是因为国外审稿比中国严?观察者网就此采访了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王孟源,他提出了不同意见。
王孟源博士答观察者网:
杨先生的这篇论文,讲的是Yang-Baxter方程式。它并不在高能物理的范畴内,而属于数学物理,所以我对这个题目不熟。
不过杨先生发明这个方程式是在1967年,当时解释强作用力的QCD(基于杨先生的Yang-Mills方程式)还没有被确立,高能物理针对强作用力的流行理论是Scattering Matrix。虽然后来Scattering Matrix用在强作用力上被证明是死路一条而完全放弃,但是杨先生所写下的Yang-Baxter方程式(我并不是说Y-B方程式是为强作用力而发明的;杨先生把它应用在一个一维的量子力学Toy Model上,但是它对所有的Scattering Matrix都适用)在其他的数学领域也有应用,所以流传至今。
虽然我不能确定Physical Review Letters评审的真正动机是什么,不过从信件来看,第一个评审的确是假设2009年的C.N.Yang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只不过名字刚好和1960年代的作者相同,而且从语气来看,他并不知道1960年代的那个C.N.Yang写下了Yang-Mills方程式并且得过诺贝尔奖。他对杨先生新论文的题材也不熟,只不过去查了一本书(法文的,所以这人大概是法国人),然后就说杨不可能超出那本书的范围。我想这人无知、无礼,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第二个评审没有这个问题,他显然知道杨先生是谁。从他的口气,他的专业也的确是数学物理。他所说的退稿的理由,是1)论文讨论的只是一个n=6的特例(“Lack of Generality”翻成“缺乏广泛兴趣”是错的,应该翻成“不能广泛适用”才对),2)没有物理应用;杨先生则显然不同意。
我对这个题目没有专业知识,所以杨先生的论文有多重要、是否有前例等等的问题,我是不能置评的。不过我找到了那篇论文,看了一遍,可以确定退稿的理由1是不成立的,因为杨先生论文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虽然我只用n=6来做讨论的实际例子,但是所得的结论对所有的n都成立。
至于理由2,杨先生的论文第一句话就说,最新的实验可能可以检验原本只是Toy Model的这个一维模型,不过到底是否真的如此,我不知道,因为这些实验属于低温物理。然而这个评审是做数学物理的,所以我觉得他也不可能知道。如果他特别为此去请教做低温物理的同僚,就应该要提起,但是他没提。
好,可以用逻辑确定的讲完了,这里我做些不太确定的猜测:
首先,这些期刊的评审对中国作者的论文,一般会有歧视;我指的是从中国发的论文,而不是在欧美研究机构任职的中国人的论文;这大概是第一个评审的心态。
其次,对上一代的研究者,他们也会歧视;尤其杨先生算是上、上、上一代的,自然更是会被另眼相看;这应该是第二个评审的心态。
不过,我个人猜想,这个事件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物理界也讲流行,而过去40年,除了高能物理完全撞墙之外,其他领域的进展也越来越慢。
既然真正的突破越来越少,每个突破越来越难,而发表的论文却越来越多,那么集中在个别题目的论文数量自然成指数成长,绝大多数都是我说“追救护车的”。这一代的评审们从学生时代,就习惯如此,做到正教授、当了期刊评审之后,拿到别人的论文,还是简单一看是否属于正在流行的少数几个大题目之下,如果不是,基本就准备要丢到垃圾桶去了。
杨先生来自一个不同的时代,所以自然不能理解今日评审对冷门题目的轻率藐视。
希望你觉得我的分析合理。
杨振宁在书中附自己和《物理评论快报》的两轮邮件往来:
摘自《Selected Papers of Chen Ning Yang II: With Commentaries》,杨振宁,2013年。图源:科学网 湖南大学物理教授刘全慧。
标签 杨振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s://www.guancha.cn/wangmengyuan/2017_09_21_428018.shtml
- 责任编辑:孙武
热门评论 14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95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猪爸爸投稿外国拒绝,中国接受:外国审核比中国严格多了,国内审查就是学术腐败
投稿中国拒绝,外国接受:中国的审查都是水货,眼瞎,还是外国人识货,有慧眼學術界的同儕審查制度,沒有什麼外國比較嚴格的問題。相反地,學者們主觀意識更是嚴重。王博士所說的現象,不只有在物理學界,在生命科學界也有相同的問題。 - 全部楼层达尔巴实际情况是有了工作,第一选择投稿外国,被拒了才会投国内。学者也要影响因子的
- 搞金融的王梦源博士
- 烟花明月16杨振宁先生的论文是否应该被采用,物理评论快报的审稿人拒绝杨的投稿是否正确,我想如非是物理学业内专家,大多数人恐怕都没资格评判。倒是这个光明网评论员引起我的兴趣。我估测这位评论员恐怕也不是物理专业的,很大可能是文科生,可他就敢自信地认为物理评论快报拒绝杨的投稿是刊物本身的高水准所致,使其有了冒犯业内大咖的底气和勇气。我不知道这位评论员作出这样的评判需要的底气和勇气又是从何而来?物理评论快报确实属于高水准专业期刊,在业内大名鼎鼎,可这不代表他的审稿人就不会犯错,我想错漏高水平投稿的事例于这些知名期刊也一定不会是从来没有。这位评论员文章最后那几段话更是显得皮里阳秋。我们国家很多人(特别是社科人文类的),对西方的一切也总是以“有色眼镜”视之,当然这个“有色眼镜”是美化的“有色眼镜”,说其“崇洋”真不是扣帽子。可笑的是这些人往往双重标准而不自知。于人性的阴暗面,对本国人是责之过苛,恨不能拿着放大镜去审视,以为是中国独有的丑恶,一旦涉及到西方人,要么视而不见,即使避无可避,也会当它是个例,是个人的品性素质问题。说到底,西方的“高大上”已经深植这些人脑中,溶入其血液,是其价值观组成的重要部分。你要一个成年人彻底颠覆其过往认知是很难的,更是痛苦的,所以这些人的中西区别对待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说民国那一代知识分子处于国家最为动荡羸弱时代,因过于自卑而导致的偏激短视还属于情有可原,而身处正不断强势崛起的今天中国,若还是逢洋必褒,遇中则贬,则不仅是自信的有无,更是智商的欠缺了。估计是小编只记得某人退姚雪垠稿子那件事吧,拿过来就套用了,殊不知隔行如隔山,更别说文理之间了
- 对于专业人员,国内外现在基本都是采用量化评价方式,各种专业杂志论文数量因而大增,作为应对,匿名审稿制度出现。初听上去是那么科学合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外行评价体系,极其荒唐,危害巨大。这个体制下,独特的创新容易被扼杀,同时垃圾产量巨大,因为量化评价体系实际是变相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相互抄袭。科技界外的人很难理解,匿名审稿制度枪毙了多少独创性的论文。原因其实也简单 : 匿名审稿不用承担很大的责任。只有铲除量化评价体系,回归传统的同行评价体系,论文才能普遍作为兴趣、热爱的产物被写出来发表,才能避免产生巨量的垃圾文章。
杨老以如此高龄,撰写`冷门`领域的论文,毫无疑问是出于发自内心的热爱,令人敬佩。 - 这种学术官司说不清楚,我想看到论文原文,还有王可蓉和白老师对该论文的评价意见,我会以王可蓉和白老师的意见为准
- rrtddgg本文作者与杨振宁有似交吗?假定没有,杨振宁的投稿被拒,他的人脉关系也必然要出面解释为他挽回些声誉。我不能所讲述的理论,但是杨振宁选择投稿的刊物一定也是他认为I有学术鉴定水准的刊物,所以我认为,杨振宁的这篇论文确实存在缺陷。中国人就是爱面子,90多岁高龄,思维能力减退科研能力减弱很正常嘛。其实就是这个方向不火了,但是prl又不好意思说。稿子本身同行评议想挑出缺陷是不可能的,以杨的身份哪个同行挑的出来啊?
- 已注销用户作为一个手握数十篇SCI并且审过不少稿件的学术包工头来看,尽管我不熟悉杨老的工作,但从个人的经验来讲,著名期刊,特别是快讯,追的是热门方向。如果是经典的方向,那得是有颠覆性的东西出现才能有发表的意义。杨老投的工作,对其个人而言,是当年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很有意义。对审稿人而言,却不是热点。PRL编辑被杨老威名所震慑,让杨老的论文送审(大部分投给著名期刊的论文会被编辑直接拒掉,审稿人的面都见不到),结果审稿人从新颖性上都接受不了。打个比方,现在娱乐类新闻,要是发表什么鹿晗,杨颖,TFBOYs,人家点评的,粉丝互撕的一堆,要是能抢到独家新闻那就了不得了,肯定一堆记者在跑这些新闻。结果当年的著名记者经过多年调查,终于弄明白了李双江中学暗恋的女生,并写了一篇报道……现在的主流娱乐新闻恐怕就不会要了,就是发表也就弄个豆腐块儿。其实就是方向不够吸引人不适合prl了。但是第一个审稿人明显的脑子进水,说句不好听的,这篇文章恐怕是自己的博士生帮着审的,这种人根本不了解相关领域,应该推辞掉,不应该来审稿。
第二个审稿人倒是没什么问题,指出的其实相对客观。但是杨的manuscript想挑刺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明显又属于应该拒的类型。如果是我审我可能也得考虑考虑顾左右而言他,说点不暴露智商的理由。
当然我如果当面和杨振宁老先生说,我也预想得到会被他骂个狗血淋头。老先生就是这么直的人,没办法的事。 - rrtddgg本文作者与杨振宁有似交吗?假定没有,杨振宁的投稿被拒,他的人脉关系也必然要出面解释为他挽回些声誉。我不能所讲述的理论,但是杨振宁选择投稿的刊物一定也是他认为I有学术鉴定水准的刊物,所以我认为,杨振宁的这篇论文确实存在缺陷。中国人就是爱面子,90多岁高龄,思维能力减退科研能力减弱很正常嘛。你认为个屁。物理学术你以为跟文科生的文章一样。。只要识字就可以评论。。二逼。。
- 本文作者与杨振宁有似交吗?假定没有,杨振宁的投稿被拒,他的人脉关系也必然要出面解释为他挽回些声誉。我不能所讲述的理论,但是杨振宁选择投稿的刊物一定也是他认为I有学术鉴定水准的刊物,所以我认为,杨振宁的这篇论文确实存在缺陷。中国人就是爱面子,90多岁高龄,思维能力减退科研能力减弱很正常嘛。
- 全部楼层半杯咖啡杨振宁投稿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五大贡献”是什么时候被人提出来的?时间顺序你都不在乎了,你还能在乎点什么呢?脖子上那个东西覆盖的那层皮?我估计你是不会在乎的。先也好后也好,反正都跟五大贡献紧密相关!在先的话自不必说,是必须列入五大贡献的!在后呢,那就是必须在“五大贡献”的路上呗!总之,发表先也好后也好,都是必须为“五大贡献”服务或注脚的。至于人走了再发表,那可能就归于“把重大发现(遗产)留给中国(不适合说祖国)”啦,那必须的爱国的楷模的!可惜,再怎么折腾,也不能望三钱项背!
- 已注销用户作为一个手握数十篇SCI并且审过不少稿件的学术包工头来看,尽管我不熟悉杨老的工作,但从个人的经验来讲,著名期刊,特别是快讯,追的是热门方向。如果是经典的方向,那得是有颠覆性的东西出现才能有发表的意义。杨老投的工作,对其个人而言,是当年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很有意义。对审稿人而言,却不是热点。PRL编辑被杨老威名所震慑,让杨老的论文送审(大部分投给著名期刊的论文会被编辑直接拒掉,审稿人的面都见不到),结果审稿人从新颖性上都接受不了。打个比方,现在娱乐类新闻,要是发表什么鹿晗,杨颖,TFBOYs,人家点评的,粉丝互撕的一堆,要是能抢到独家新闻那就了不得了,肯定一堆记者在跑这些新闻。结果当年的著名记者经过多年调查,终于弄明白了李双江中学暗恋的女生,并写了一篇报道……现在的主流娱乐新闻恐怕就不会要了,就是发表也就弄个豆腐块儿。你这个比喻很形象,我居然秒懂!
- 全部楼层达尔巴说的好像国际期刊看到中国人文章就拒似的,拒绝投稿再常见不过,这扯到自信说明骨子里还是自卑你还真别说,这样的期刊还真有,臭名昭著的 Nano Lett. 对中国人是及其非常的不友好。
- 全部楼层行云 流~水~顶喂,主编已经很给面子了,至少送审了,说明主编基本上是认可的,像这种吊的不要不要的大伽期刊,能送审就要烧高香了,除了大加还有特别创新性的成果,一般的也就死在主编这里了。最后被拒,那是反馈回来的意见不积极,主编虽然有最后的决定权,但是估计他不是太懂,所以没有力挺。从另一个侧面来讲,老杨的影响力现在真不如从前。鼎盛时期,大加的文章不是说拒就能拒的,得罪大加不说,附加会得罪大加的徒子徒孙,圈子就这么小,抬头不见低头见。
- 全部楼层larryh没办法啊。“过去40年,除了高能物理完全撞墙之外,其他领域的进展也越来越慢。”,很显然智子已经灭了物理学家的生路。无所谓了,反正最后也躲不过一小片二向箔。
- 全部楼层larryh没办法啊。“过去40年,除了高能物理完全撞墙之外,其他领域的进展也越来越慢。”,很显然智子已经灭了物理学家的生路。无所谓了,反正最后也躲不过一小片二向箔。
- 无所谓了,文章面世了就跑不了。历史终将证明谁才是正确的。
- 已注销用户作为一个手握数十篇SCI并且审过不少稿件的学术包工头来看,尽管我不熟悉杨老的工作,但从个人的经验来讲,著名期刊,特别是快讯,追的是热门方向。如果是经典的方向,那得是有颠覆性的东西出现才能有发表的意义。杨老投的工作,对其个人而言,是当年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很有意义。对审稿人而言,却不是热点。PRL编辑被杨老威名所震慑,让杨老的论文送审(大部分投给著名期刊的论文会被编辑直接拒掉,审稿人的面都见不到),结果审稿人从新颖性上都接受不了。打个比方,现在娱乐类新闻,要是发表什么鹿晗,杨颖,TFBOYs,人家点评的,粉丝互撕的一堆,要是能抢到独家新闻那就了不得了,肯定一堆记者在跑这些新闻。结果当年的著名记者经过多年调查,终于弄明白了李双江中学暗恋的女生,并写了一篇报道……现在的主流娱乐新闻恐怕就不会要了,就是发表也就弄个豆腐块儿。现实就是这样
- 全部楼层观察者网用户_147259此评论已被屏蔽杨振宁投稿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五大贡献”是什么时候被人提出来的?时间顺序你都不在乎了,你还能在乎点什么呢?脖子上那个东西覆盖的那层皮?我估计你是不会在乎的。
- 根本原因不就是回国养老嘛。虽然已经没有力气为国家做什么好贡献,但是西方依然不爽,因为呢“自绝于民主自由”。也说明之以前在西方获得的荣誉除了学术水平以外政治因素不可忽视(看看正面例子屠呦呦,负面例子莫某的小说以及第五代导演的丑化中国的电影,政治无处不在)。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38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9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49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31我们的字体,问题很大?评论 277 赞 842立帖为证:印度又要大出血了,法国或成大赢家评论 222 赞 153至今仍公开搞等级制度的印度,凭什么自称“民主国家”评论 125 赞 464印度大规模对巴基斯坦反击,表示自己赢麻了评论 94 赞 315中国军工现在想低调都难!评论 91 赞 997东风西渐,猛龙霹雳(上)评论 52 赞 568民进党当局图谋解散中国国民党?评论 51 赞 29下月巴黎航空展,法国和中国都犯难了……???评论 49 赞 2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投稿中国拒绝,外国接受:中国的审查都是水货,眼瞎,还是外国人识货,有慧眼
投稿中国拒绝,外国接受:中国的审查都是水货,眼瞎,还是外国人识货,有慧眼
当然我有幸听过老先生一次回答同学关于某个重大发现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项目整个就是骗funding的”,我们一众小伙伴都惊呆了,相信如果不是他有他的地位,得罪人应该不少。
老杨自己发论文,没晚辈什么事。
仔细看文章,第二个评审认为“1)论文讨论的只是一个n=6的特例……,2)没有物理应用”。对第2点,老杨在论文结尾说了“虽然我只用n=6来做讨论的实际例子,但是所得的结论对所有的n都成立”,对第一点,“论文第一句话就说,最新的实验可能可以检验原本只是Toy
Model的这个一维模型,……因为这些实验属于低温物理。然而这个评审是做数学物理的,所以我觉得他也不可能知道。如果他特别为此去请教做低温物理的同僚,就应该要提起,但是他没提”。该评审显然不象话!论文里说了只举了n=6的例子,但对所有情况都适用,可是评审直接无视了这句,或者说故意拿这找茬,连这都看不懂也不知道深究一下,就别干审稿这行了。至于低温物理的事他没提,显然没去问。你要拒绝一个你知道的大权威,当然要找个好借口,这种烂借口算什么?传出去不是砸自家招牌吗?
“你如果拿60年前自己发明的方程式进行讨论,水一篇论文”,这种外行话别乱说。60年前的理论现在居然能找到实验证据,这是学界向来惊喜的,何来“水论文”一说?前不久的引力波事件,就闹的沸沸扬扬。学术界在缺少有价值论文的时期,对任何能提神的文章都会大肆宣扬一通。这种证明半个世纪前的XX理论有实验依据的新闻是最大路的套路。
你什么例子不好举,非要举老爱这么知名的例子。
老爱改投后又发生了什么你知道吗?新期刊当然照单全收(敢得罪老爱的不多),然后在发表前被老爱追回,声称要根本性修改,然后改成了引力波存在!老爱你缺德不缺德?
氮素,你知道拒稿老爱,维护老爱名节的后果是什么吗?老爱龙颜大怒!从此不再投稿PRL!老爱损不损?自己否定自己的成果,昨天说是,今天说不是,明天又说是,不管是不是,都要人家期刊照发,说话象放P一样,当人家期刊是茅厕?
还有,老爱生气的是什么你知道吗?不是被拒稿,而是被审稿!原话是“I could not accept for publication in THE PHYSICAL REVIEW a paper which the author was unwilling I should show to our Editorial Board before publication”老爱的意思是你只有发不发的权利,没让别人审核我对不对的资格。
对照两位大师的境遇,老爱是拿期刊当茅厕,想拉就拉,一点不照顾人家期刊面子,被人提醒了还无理取闹,大耍无赖。老杨是发正经论文,编辑竖子不识货,还摆出副你不时髦的态度。到底是谁不讲道理?当年老爱连被审稿都会发脾气,现在老杨的论文是编辑审稿都懒得审,借口都不会找(编辑一直接就有眼不识泰山了,编辑二是狡辩)。今日风气是何等败坏!PRL现在沦落为只知道追救护车的地步,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耻的!
物理学的地盘不许你捣蛋,否则告诉你爸爸!小心你的屁股变两瓣!
投稿中国拒绝,外国接受:中国的审查都是水货,眼瞎,还是外国人识货,有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