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三十年,我看到了三个不同的美国
对中国来讲,未来四年我们对美关系当务之急是止损,不是再扩大合作,也不是谋求稳定,因为这都是不可能的任务。[全文]
-
大趋势与小周期作用下的中美关系
对中国而言,处理当前对美关系,就是要立足大趋势,用好小周期。辩证把握大趋势与小周期的关系,既不因为中美关系的大趋势而无视小周期所带来的机遇,也不因为小周期的出现而失去对大趋势的基本认知,惟其如此,才能在中美博弈中保持主动。[全文]
-
从旧金山出发,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4日至17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整个会晤的氛围、安排和的具体内容、成果来看,这次会晤谈的怎么样?习主席提到的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有何深意?在美国对华政策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美国是否能够将中国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机遇?接下来,中美关系将向何处去?[全文]
-
中美关系:缓和还是改善?
在对华问题上,美国内部的气氛在逐渐松动。[全文]
-
中美俄高层一周内密集互动,释放哪些信号?
过去一周,中美、中俄高层出现罕见密集互动。国家副主席韩正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马耳他、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与多位美俄高级官员会面。[全文]
-
雷蒙多首次访华,中美谈得怎么样?
雷蒙多这次访华跟中方进行了比较充分和实质性的沟通和交流,双方对彼此的政策、立场和诉求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也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和具体的成果,例如建立沟通机制,推进人文交流、旅游等等。[全文]
-
2天3场会见,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
过去两天,布林肯和中国高层的三场对话当中谈了些什么?双方取得了什么成果或达成了哪些共识?接下来中美高层将有怎样的互动?中美关系又将如何发展?[全文]
-
美国政商学界人士纷纷访华,什么信号?
两会之后,美国政商学界人士纷纷访华,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号?中美政商学界人士的你来我往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他们在观察中国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走向又将如何?[全文]
-
深度解读!李强总理首场记者会,释放哪些信号?
在近90分钟的时间里,李强总理共回答了中外媒体的10个问题。观察者网注意到,获得提问机会的10家媒体当中,有4家大陆媒体、2家港台媒体和4家外媒。总理的回答有哪些重点,又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全文]
-
中美关系艰难时刻,中国人民这位老朋友站出来了
在当下中美关系困难时期,像格林伯格先生这样的人的作用非常独特。首先他要有勇气站出来,还要在中美关系上有远见,能提出自己的设想和看法,还需要有影响力和渠道,至少要让决策者了解他们的想法。[全文]
-
3小时12分!中美元首这次会晤有何细节,什么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能抱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时,在战术层面上还是要积极引导中美关系发展,尽可能增加两国关系中合作因素,管控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全文]
-
拜登听懂没,“玩火必自焚”!
这成为后来几十年中美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如果现在美国想要挑战这个基础,那就是颠覆性的,中美关系的大厦就会崩塌。[全文]
-
美国给中国设局,中国该如何破解?
我们不能跟着美国起舞,强调中美两种制度、两个价值观的竞争。如果讲这些东西,就落入了美国的圈套。[全文]
-
欲施压中国,拜登却领到了两句中国老话
时隔四个月,中美两国元首再次“云会晤”2小时。欧洲大陆,俄乌危机致使烽烟四起。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如何消弭战火?如何看待“台海”?3月18日晚间的这场视频通话举世瞩目。[全文]
-
拜登讲不支持“台独”,白宫新闻公报为什么不明说?
“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是指以后在台湾问题上主要是操之在我,不对美国抱什么期望,我们已经看清美国对台政策的本质。今后一方面是对美继续斗争,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对台海局势的管控能力和掌控能力,比如让台湾人感觉到,不管美国怎么支持,台湾的安全取决于大陆,而不是由美国来保障。[全文]
-
现在看中美关系,颇有一种世道变了的感觉
总体上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比较负面,但有一个群体例外——29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是正面超过负面。美国年轻人看中国,没有历史包袱,他们成长的这个时代,更多的是看到中国的发展、进步和领先。[全文]
星期日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