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陈品:59年前,北京曾邀蒋介石回乡看看
关键字: 习马会新加坡两岸统一毛泽东蒋介石国共合作李宗仁曹聚仁11月3日深夜,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突然传出极不寻常的消息,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准备在习近平主席本周末出访新加坡期间,前往与之会谈,欲在马自身任期最后七个月内,达成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会面,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出极其重大却又艰难的一步。
毛泽东时代在两岸关系上的努力
自1949年起两岸分治至今已经66年之久,回顾关于双方高层的政治协商、谈判交涉也不是没有。早在1956年,北京给台湾蒋介石的信中就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建议,并拟了“两岸和平协议”:在政治层面上,台湾的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继续由蒋介石统领;经济上,若是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北京中央政府可以拨款补助。当时大陆已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但也承诺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在条件成熟后再进行,以降低国民党对社会主义的抵触情绪;在安全方面,期望两岸双方保证不做破坏对方的特务工作,以利两党重新合作。信中以温情攻势做结尾,称:“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盼蒋在中国统一后回故乡看看[1]。
对在国共内战后败逃至台湾、惊魂甫定的蒋介石来说,中共此时伸出了橄榄枝,他是又惊又疑,惊的是昔日敌手突然要与自己和解,却又怀疑中共的诚意。此刻蒋又从情报机构得之,李宗仁有意从美国返回中国,北京也承诺以礼相待,他认为不妨一试。经过一年的思考,1957年便派了国民党将领宋希濂的三哥宋宜山,以赴北京探望宋希濂为名,一探虚实。
宋宜山在北京接触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统战部长李维汉后得知,中共方面确实有诚意经过两党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在政治安排上,使台湾成为中央政府辖下享有高度自治的自治区,中共不派人参与,但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与中央政府的领导。最终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希望中国事中国人自己内部解决,要让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2]。然而因为宋宜山在回报蒋的书面报告中,对大陆的所见所闻、社会主义改造成果赞扬甚多,蒋向来对中共猜忌甚深,宋对中共的正面评价,反而使蒋认为宋有被大陆买通吸收的嫌疑,情报真实性可能大打折扣[3],蒋便中断了这次国共政治谈判的试探性接触。
曹聚仁
与宋宜山去北京同时,蒋氏父子又派了著名报人曹聚仁继续穿梭于两岸之间,为政治谈判牵线。1956年7月和10月,曹聚仁先后见到了周恩来与毛泽东。在谈到如何开展“第三次国共合作”的问题时,毛谈到了蒋介石,并肯定了蒋在中国现代史的作用与贡献,并透露准备在自1945年重庆谈判之后,再次与蒋介石握手和谈的想法。[4]曹聚仁和毛泽东谈完后的隔年,曹又亲赴浙江奉化溪口镇,考察蒋的老家住宅,发现一切保存安好,并在蒋母的坟前扫墓致祭,而且在所到之处一一拍照,冀望能勾起蒋的思乡之情,促成国共两党重启谈判,但因大陆开展了“反右派斗争”,谈判进程又拖了数年。
1965年,李宗仁顺利返抵大陆,并受到热烈的欢迎[5],蒋氏父子也许是受到此事件的触动,便紧急会见曹聚仁。曹向蒋介石、蒋经国说起北京方面的六项条件:一是对蒋介石个人的安置。安排蒋得率旧部回到大陆,选择浙江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居住,蒋继续担任国民党总裁,并划江西庐山地区作为蒋的“汤沐邑”,让蒋平时居住与办公之用。二是台湾方面的政治安排。由蒋经国出任台湾省长。除了外交与军事由北京中央政府负责之外,其余政务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以20年为期,期满后再协商。三是台美关系。要求台湾不得接受美国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若是财政困难,由北京按照美国支援的数额拨发补助,切断美国对台湾的实质影响力。四和五是军事方面,要求台湾海、空军此后由北京指挥。陆军缩编后其中一个师驻金、厦,其余驻台湾。而厦门和金门合并为自由市,作为两岸之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行政首长由驻军师长兼任,人选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也就是两岸协商任命人事。六是民生待遇。规定台湾现任官员级别与待遇不变。保证继续提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准降低[6]。不过由于紧接着的文化大革命,两岸的政治协商再一次中断。
1965年,周恩来在机场迎接李宗仁
待文革动乱局势趋于稳定之后,北京方面再次提出两岸和谈的建议和邀请,蒋介石在经过一年多的考虑后,也兴起与中共重开谈判的意念。1975年初,蒋将重启两岸政治谈判的使命交给国民党元老、同时也是蒋的心腹重臣陈立夫。陈受命后,马上用“总统府资政”的名义经秘密渠道向中共中央发出邀请毛泽东到台湾访问的信息。然而蒋、毛在1975、1976年先后辞世,两岸在蒋介石执政时期的密使政治预备性磋商宣告结束。其后执政的李登辉,虽有派苏志诚分别在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海与大陆的代表会晤27次,甚至促成两岸首次“汪辜会谈”,最后还是不敌李登辉逐渐走向台独路线而告终。
由此可知,两岸虽然分治长达一甲子的时间,两边执政当局都希望透过台面下的一些交往沟通,为政治谈判、铺路创造条件。若以蒋介石执政期间的谈判内容为例,和谈条件不外乎是以下六点:首先是台湾的政治地位安排。台湾执政当局始终不接受成为北京中央政府辖下的一个普通省份,故台湾成为一个政治特区是较符合政治现实与台湾人民期望的,这个原则后来也延续到了“一国两制”政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历史性转向!德国考虑与英法“核共享” 评论 4新版《凡尔赛和约》,真要签? 评论 350“中美同日宣布新突破,高下立判” 评论 199仅仅10年前,中国游客还在东京秋叶原抢马桶盖 评论 120“不要担心补贴打水漂,消费乘数效应比修高铁大得多” 评论 111最新闻 Hot
-
美农业州麻了:当初支持对付中国,现在子弹正中眉心…
-
她们被美联社告了
-
新版《凡尔赛和约》,真要签?
-
“俄罗斯与中国紧密交织,再难掉头转投西方了”
-
“特朗普想挺美:日韩买我们天然气,阻击中俄”
-
特朗普:泽连斯基根本“无牌可打”
-
特朗普提名他接任美国参联会主席,“他够格,但被瞌睡乔压制着”
-
“中美同日宣布新突破,高下立判”
-
又提金砖,特朗普竟吹嘘…
-
“这对我们非常不公平”,他俩“罕见分歧”
-
仅仅10年前,中国游客还在东京秋叶原抢马桶盖
-
“不要担心补贴打水漂,消费乘数效应比修高铁大得多”
-
“欧洲登月计划危,中国人怕是要捷足先登了”
-
日本喊疼:很难遵守中方出口管制,这不止针对美国啊…
-
“傻不傻,要能赚钱我们早开采了”
-
“比中美都慢得多,老欧洲快被抬进博物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