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作今天开战?看看乌克兰危机的“众生相”
普京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不过,乌克兰危机,倒也让全世界看到了西方在“讲道理”时的矛盾逻辑:西方分析家在解读俄罗斯的动机时,最常见的说法之一就是普京想恢复当年苏联的“势力范围”。那么,北约和欧盟东扩难道就不是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全文]
-
从一位将军的“失言”,看西方的进退维谷
抛开国家立场和意识形态因素来分析,勋巴赫的观点反映的是国际大背景下西方有关“合纵连横”战略考量中的一个流派。在当今“新冷战”的框架下,西方战略界出现“联俄抗中”的思路并不奇怪。只不过,勋巴赫道出了欧美不少人士想说而未(或不敢)说出的想法而已。[全文]
-
德国对华外交转变似乎不可逆转,会有“定海神针”吗?
德国外交将向“价值观”转变似乎已呈不可逆转之势,而且必将体现在新政府的对华外交上。但外交不仅是外交部长的职能范围,更是总理的要务之一。有鉴于此,德国未来四年的对华政策更多是“对抗”还是“务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民党籍总理肖尔茨的立场和态度。[全文]
-
德国新政府组阁谈判,关键时刻出了“内鬼”
联盟党在如此关键的阶段出现这样的“纰漏”的确不可思议,最起码说明基民盟主席和“总理候选人”拉舍特已失去了对本党的控制。 [全文]
-
德国的“民主协商”大戏,比选举还精彩
基民盟之所以还没有发生“政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拉舍特这个“总理候选人”位置,是基民盟为了一己之利,用非民主的手段获得的,所以,这次败选很难把责任全部推给拉舍特一人;拉舍特和林德纳私交甚佳,“牙买加”组合目前还不是一枚死棋。[全文]
-
不同寻常的德国大选落下帷幕,却透出“短视”
各党亮相的机会很多,但记者的提问却总是围绕相同的几个问题。特别是环保话题过多过密,而同样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教育、数字化等却涉及不足,外交话题更是少之又少。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德国舆论和政界在国家治理问题上过于短视。[全文]
-
德国人在问:为什么跟着美国,在阿富汗待了20年?
为说服厌战和反战的国内舆论,德国政府很长时间一直避谈这次军事行动的“战争”性质,而是强调任务的“维和”宗旨。被派往阿富汗的德国士兵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以为自己是去“挖水井,建学校”的,直到部队后来出现伤亡,政府才不得不公开承认这次行动的残酷性。[全文]
-
三人一台戏:默克尔走后,会留下乱局吗?
还有不到7个星期,德国就要举行大选了。目前,各政党正紧锣密鼓,为最后的冲刺各显其能。鉴于现任总理默克尔两年多前便宣布不再谋求任何政治职位,今年的选举不仅会带来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轮替”或“政府更迭”,而且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文]
-
北溪二号,究竟谁是赢家?
拜登对默克尔采取的策略是“以妥协换妥协”,即我答应放弃制裁,你也做出一些让步。拜登固然是老道的,但默克尔似乎更胜一筹,既没有在北溪二号上做出实质性让步,也没有在对华问题上放弃既有的立场。不过也有人认为,除了普京,皆为输家。[全文]
-
德国洪灾,出了件“不讲政治”的事
被洪水冲刷得“一贫如洗”的灾民不得不去政府门前排长队,领取每人200欧元的应急款。面对满目疮痍的现实,他们最焦虑的是“今后怎么办”。政治家的反应很“迅速”:迅速保证提供援助,迅速指定气候变化是灾难的“罪魁祸首”……[全文]
-
默克尔赴美告别,不会给中国带来“意外”
在欧洲盟友中,德国对美国而言似乎是一块“永远捂不热的石头”:二战后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德国重整经济,冷战时期为其提供军事保护,统一过程中做出最坚定和“无私”的支持;但德国人对美国的推崇和追随却总是给人“有所保留”和“三心二意”的感觉。[全文]
-
史无前例,德国各大党竞选都加了“中国议题”
随着中国因国力的增强而被视为“对手”,“反华”这面“政治正确”大旗似乎已成为欧美一些政客和政党在大选中的拉票“神器”。但德国从未出现过一党执政。因此,竞选纲领中的主张最终要经过组阁谈判这个“过滤器”后,才有可能落实到“联合执政协定”中。[全文]
-
德国 “反美主义” 由来已久,监听丑闻是颗新种子
追溯德国的“反美主义”历史,我们经常能观察到“物极必反,器满侧倾”以及“作用与反作用”的机理体现。如果没有特朗普的破坏,德国官民对新总统拜登的期待也就不会那么高。如今在这样相对较“高”的期待下,如果拜登对新丑闻处置不当,也许又会引发新变化。[全文]
-
德国绿党的“前世今生”:从挺共到“反中”
今年的德国大选,如果不出现大的变故,选后的各种组阁模式多少都会沾上“绿色”,只是浓淡程度不同而已,甚至不能排除绿色成为主色的可能……从其过去四十年的蜕变过程看,如今已步入“不惑之年”的绿党应该最能体会到何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全文]
-
后默克尔时代,第一场“宫斗大戏”落幕了
缺乏选择候选人的固定程序,是这个问题成为“政治痼疾”的根本原因。对民调的态度,双方的立场则完全对立。但是,并非强调民意的一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政治家对民调的“好恶”实际上完全是根据需要而定的。[全文]
-
曲折抗疫一年,德国为何越来越乱?
与欧洲其他国家比,德国第一波的抗疫还是相当成功的。但第一波中看似行之有效的办法渐渐失去了效力,联邦和各州给人留下的“合力”印象越来越靠不住。与此同时,“新问题”又接二连三地浮现出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