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创业失败不是死路,而是活路
关键字: 创业创业者自杀创业文化投资文化【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青年创业家茅侃侃自杀身亡的消息,这几天也传到了台湾,台媒与港媒都以“创业者的悲歌”形容此事件。坦白说,这位年轻人离世了,我才知道他,关于其短暂的生平,也只匆匆阅览了相关新闻一遍而已。
图片来源:作者收集,下同
同时间,台媒还报导了另一则“韩国连续13年自杀率第一”的新闻,令人不由得对中华文化圈里的自杀问题多思考一二。
自杀,通常与“失败”脱离不了关系,在我们的文化里,到底怎么看待失败的呢?由于自杀的议题涵盖很广,故而本文仅关注于“失败”这一面向。
前阵子访问表弟,他小学毕业后就赴美求学,大学毕业后在硅谷工作了一段时间,30岁以后回台定居,仍在美商公司服务。表弟换了好几家公司,均是美国科技产品设计公司,他的主要工作是联系大陆制造厂,也就是典型“美国设计-中国制造”商业模式下的青年就业族。
对于两岸青年与美国青年的差异,表弟提供了他的个人观察,简言之,他觉得大陆人与美国人比较像,台湾人反而与中美青年差异比较大。在这次难得的采访里,收获颇丰,在此我只取一项来说:美国人与大陆人倾向将失败视为成功的重要途径,台湾人则视失败为终结。
在硅谷的创投圈里,“曾经创业失败”是一项被创投者重视的经历,因为美国人认为失败意谓着往成功之路更进一步。就像一部美国电影里说的,在美国,生病就医,你被视为痊愈者,在英国,生病就医,你就是被视为病人而已。若说美国精神里有什么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的,我想应是这种积极性的正面态度。
大陆创投圈也是如此吗?我不确定,光听表弟的个人观察经验或许还不够周延,不过,台湾的创投者普遍不敢再投资创业失败者,则是肯定的。
耻败文化
在书市中,琳琅满目的成功者故事,会造成大众一种错觉,认为成功没有想像中这么难,事实上,失败才是常态,但我们的文化似乎让大家下意识地回避了失败者的故事。我曾问过台湾某杂志编辑,为何不多出一些失败者的经验书籍呢?他回答得很干脆:1. 读者不爱阅读失败经验。2. 失败者不愿意受访。
我们不愿直面失败,部分来自羞于承认失败的耻感。尽管“失败为成功之母”人人都听过,但你随便搜索一下这句话,罗列出来的却是“别傻了,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现实世界中,失败的人只会一直失败”的醒目指控。说这些话的人,也不令人意外,就是那些靠钱滚钱过活的人。
在一个现代的功利社会里,不见得会催生“失败为耻”的文化,美国就是显例,日本则为反例。曾有二战后的美国老兵形容,日本人在打仗的时候很勇悍,但投降后一个一个就像斗败的公鸡,出奇地温驯。与韩国一样,日本人重视“颜面”,失败是奇耻大辱,“苟活不如好死”的想法特别强烈,谈到解决之道,自杀也就成了选项之一。
但不能不提的是,不会有一种社会,是将失败视为荣誉的,美国亦不例外。就医是为了痊愈,正面看失败,也是为了成功,因而重点在于我们的社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失败。
对台湾的创投者而言,失败的人,肯定有失败的“基因”,不值得信任,这或许是耻败文化的潜意识作祟。表弟认为大陆创投圈比较像美国创投圈,对创业失败者另眼相看,这样的看法,却在茅侃侃的相关新闻中,似乎又不尽然。
茅侃侃在事业发生危机时,曾于媒体表示“在赚钱与梦想之间,我会选择赚钱”,文内也引其他创业者感同身受的说法:“资本是锦上添花的,不会雪中送炭,谁管你曾经如何?”
资本到底会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创投者的决策必然与他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若是处于极端重视数字的文化,雪中送炭往往是不合理的决策,但若是处于精神面较为积极的文化,雪中送炭未尝不是一种“低买高卖”的好赌盘。
硅谷的创投文化
2015年,硅谷创投业者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总裁Canice Wu来台演讲,分享“硅谷观点的全球创新创业模式”,其观点有四:鼓励失败,强调设计,多国团队,产业皆“数位”。
Canice Wu指出,失败对孕育创新很重要,硅谷的文化不是失败了一次就不再尝试,而是不断地尝试,重点是如何创建生态体系,以及有一个鼓励新创团队的文化及环境。
如此正面肯定“文化”在科技产业领域的重要性,一直是西方的强项。“文化”在商业领域的含义,并不仅止于产品外观的美感,营造在地文化特色的行销手段等等外在的表征而已,也包含了精神面上的积极进取,与不畏挑战。
现代社会学创始人之一,马克斯·韦伯(Maximilian Emil Weber)在他的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主张,从精神面来看资本主义的起源。
虽然资本主义的起源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作者既然是人,其心理状态当然是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文化在个人的工作心态上就占了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对冲基金公司里,常设有心理医师,以确保对冲基金经理人的心理状态保持正面积极,就是“管理人心”的例子。
“鼓励失败”这概念的真实意义,其实是“鼓励尝试”。要鼓励创业者创新的第一心法,就是消除创业者对“失败”的恐惧感。怕失败,就不敢尝试,此乃创新最大的阻碍,将失败也纳入管理,其实也是因应竞争激烈的全球商业环境。
当然,硅谷创投业者并非只是让创业者放胆去做尝试这么简单,他们也负担起辅导的功能,对创业者所欲进行的尝试,发挥“提点”的作用。要形成一个“创业生态系统”,PLUG AND PLAY对创业者所给予的辅助除了专属办公室,企业谘询,法律税务资讯,资料数据中心等,他们还会举办世界五百强的CTO,投资负责人作为客座导师,平均每天举办3、4场讲座,传承经验,更重要的是,为导师与创业者建立起商业人脉。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这是中国的非凡机遇,德国和日本远远落后了” 评论 22“日产在泰国优势,被中企取代了” 评论 70他放话: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评论 260敷衍应付、屡查屡犯!7家医院被国家医保局点名 评论 203“决定性胜利”,无限期推迟 评论 209最新闻 Hot
-
涉华问题,立陶宛新总理最新表态
-
他放话: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
“决定性胜利”,无限期推迟
-
得州州长连发4条“反华”命令,中使馆驳斥
-
加拿大也来这一套:加钱,中国…
-
墨西哥总统:我们不是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后门
-
“这是对西方的警告”,欧洲听到了
-
“留给外国车企的时间不多了,打不过就加入”
-
欧尔班无视ICC:将邀请内塔尼亚胡访问
-
波兰高官催欧盟成员国打钱:我们军费已达GDP的4%
-
“拜登现在就像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更极端的想法是...”
-
“这将使美国滑向裙带资本主义”,特朗普被这位金主爸爸批评了
-
逮不逮捕?美西方“裂”得更严重了
-
“他们全都是白痴”,马克龙激怒海地
-
没完了?“美国要给钱凯港找对手”
-
“特朗普对华鹰派内阁或有名无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