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干涉+激进右翼,中拉关系=?
与十年前拉美多国建立偏左翼政权的“粉红浪潮”时期不同,2015年以来普遍存在着“左退右进”的变化。某些“反建制”领导人为了标新立异,将外交变成了“站队游戏”。美国在拉美地区则重新开始实行的干涉主义态度。“真香”定律能否再次得到验证呢?[全文]
-
拉美最初的“基建狂魔”能给中国什么启示
两百年过去,“大英帝国”在拉美的帝国主义幻梦早已消散,而它的经历对于更加和平、友善和温和,也因为自身的苦难记忆而能够对其他人平等以待的后来者,也许仍然具有作为前车之鉴的意义。[全文]
-
“拉美国家”菲律宾与“拉美领导人”杜特尔特
菲律宾作为一个经受了西班牙和美国先后影响,自身前现代传统又根深蒂固的“拉美式”社会,寻求解决其“拉美式”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并不意外的尝试。如果将杜特尔特其人放在一个拉丁美洲式的背景之下,他的种种言行也许就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了。[全文]
-
中萨建交美国凭啥不高兴?萨尔瓦多“苦美久矣”
美国对中国与萨尔瓦多建交指指点点,当即遭到中国和萨尔瓦多官方的有力回击。美国高层中一些人在面对“自家后院的小国”时,总摆出颐指气使的心态,很大程度上与美国长期肆无忌惮地干涉和控制加勒比地区国家有关。[全文]
-
无人机不算啥,委内瑞拉70年前就有B-25刺杀
在这个计划中扮演主角的是作为战争剩余物资从美国购买的六架无武装的B-25“米切尔”轰炸机,这些飞机将被运送到巴西东北部城市贝伦,趁夜飞到委内瑞拉和巴西边境,在那里被重新武装,并按照委内瑞拉空军的涂装进行重新喷涂,以伪装成委空军的同型轰炸机。[全文]
-
蒂勒森在拉美,拉得一手好仇恨
除了“煽动政变”之外,蒂勒森另一个令拉美国家感到不快的举措在于对委内瑞拉指手画脚,肆无忌惮地要求马杜罗“解散非法的制宪会议”,并称“想下台也没问题”。这样的言论很容易就让拉美国家想起20世纪初和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各国内政的肆意干涉。[全文]
-
这个非洲小国主权信用评级如此之高,靠什么法宝?
博茨瓦纳是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寻常的样板。可博茨瓦纳在1966年刚刚独立时,面对的内外环境不但不能说是优异,甚至还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其现在亮眼的发展成就应当归功于其治国者的政治智慧,和对本国资源的妥善利用与开发。[全文]
-
曾经“平德镇俄”,现在几乎整个欧盟一起怼
去年12月以来,波兰和欧盟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发酵。欧盟认为波兰的司法改革和对媒体施加压力的措施有悖于欧盟的民主法治与自由价值,波兰则声称欧盟不应过多干涉成员国的内政。双方多次互相指责,欧盟甚至威胁要对波兰启动开除程序。[全文]
-
“想象”中国的接力棒,传到马克龙手中
要想破除这种错误的“想象”,就只能依靠中法两国各领域之间更加深入的交流。通过让中国的真实情况被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所知而在法国树立起更加全面的中国形象,也进而“倒逼”那些不愿改变,抱残守缺者更新自己的中国认知。[全文]
-
看看贩奴的历史与现实,法国总统在非洲被喷可不冤
现代利比亚的贩奴者中的确没有法国人,但是,如果利比亚的政权和基本秩序没有被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干涉所摧毁,目前被西方视为极大困扰的难民问题也许并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由此引发的“现代奴隶贸易”也远不会如此猖獗。[全文]
-
当中东欧遇上“吃货帝国”:16+1这样改变我们的餐桌
中国和中东欧16国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愈加密切,涉及的不乏核电站、铁路和列车这样的“大件”。但是,总理在会晤中也特别强调了“要从中东欧国家进口更多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中的大部分与中国老百姓的餐桌息息相关。[全文]
-
中国往东走,不会重蹈“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覆辙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中的一环,白银正是在这一时期大量流入中国,起到了“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作用。[全文]
-
现在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私塾”
最近,教育部相关人士称,某些“让孩子退学上私塾”的行为可能违法,随着这一表态的做出,一个堪称中国教育界老生常谈的问题又一次引发了热烈讨论:以教授所谓“国学”为主要授课内容的“私塾”是否有其作用?[全文]
-
美国历史如何从“黏合剂”变成“内斗武器库”
虽然美国历史成功地发挥了团结白人移民,熔铸“美利坚民族”和“美国精神”的作用,但黑人奴隶和美洲原住民从一开始就没有被纳入到“美国人”的身份认同中去。白人精英长期把持美国历史叙事的情况,也为今天美国人历史观念的分歧埋下了伏笔。[全文]
-
委内瑞拉“石油民主”的出路在哪
8月4日,自提出以来喧嚣一时的委内瑞拉“制宪大会”终于经选举产生。但从其遭遇反对派强烈抵制的现状来看,根本无法完成稳定国内局势,减小乃至消除政府与反对派之间分歧的重任。毫无疑问,委内瑞拉的乱局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全文]
-
咱不谈法国大选,就讲个二战前的小故事
如果现在就想对马克龙“中间道路”的有效性做出大概的推测,我们大可求助于过去。法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个先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有着标志性意义的“人民阵线”(注意不要和勒庞的“国民阵线”混淆)政府。[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