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拉格·康纳:美国国会为什么不是人民代表大会?
关键字: 美国国会代议制议员美国民主【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帕拉格·康纳在新著《美国的专主制:信息国家的崛起》中,以瑞士和新加坡为原型,提出一种无关民主、重视治理质量、由专家集体领导的治理范式——“专主制”。
经作者授权,观察者网翻译全书并将在近期陆续以连载的形式刊登中文版,本文节选自原书第四章“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节“没有政策的政治”。观察者网杨晗轶译。】
《美国的专主制:信息国家的崛起》
得益于有效的集体领导制以及稳健的专家型公务员,信息国家的行政部门成为了强大的权力机构,国家前进的方向盘牢牢掌握在柏拉图笔下的“卫国者”手中。但同时,立法机构也需要现代化,既要发挥制衡行政权力的功能,又要代表公民利益更好地履行立法职责。
美国本来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没有政治权术的民主国家,但不幸的是,它已堕落为一个没有民主的权术政治体。今天的政治不再是以理服人,而是特殊利益群体之间狭隘的讨价还价;而民主也不再是公民之声,而是某个政治阶级维持现状的统治。美国空有选举,却没有实质性行动,或者即使有行动,也不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
哈佛讲师雅沙·蒙克把美国的制度称作“不民主的自由主义”,也就是说这个体制保护各种权利,但缺乏将民意转化为公共政策的制度。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马丁·吉伦斯和西北大学的本杰明·佩吉经过研究指出,当普通选民的偏好与精英选民的偏好发生分歧时,国会无一例外地投票支持精英。他们得出的结论得到广泛引用转载:美国是个寡头统治的国家,而不是民主国家,真正的统治者是腐败的寻租式精英。
哈佛大学的劳伦斯·莱席克等法学家认为,美国的代议制民主程序等同于制度化的腐败。事实上,美国的选举制度没什么贤能政治成分可言,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推动着“金钱选举”,决定了哪些候选人可以获得角逐大选的资格。虽然政党没有出现在美国宪法的条文中,但它们已经建立起一套非正式的程序规则和政策准则。
今天,美国政党的议程不是由党员从内部推动,而是由捐助者从外部操纵,这些捐助者能决定候选者名单,从而影响政党的议程。
根据“联合公民诉联邦选举委员会案”的裁决,企业和自然人一样都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而政治献金是言论自由的一种形式。不同之处在于,个人每隔几年才有一次投票的机会,但企业每天都可以利用金钱实力行使“言论自由权”,而且所涉金额越来越大。当政党跟随政治行动委员会的指挥棒起舞时,整个体制就远离了贤能政治,成为莱席克口中的“金主制”。
美国国会议员实际花在立法上的时间少得可怜,政府支出预算在过去二十年里从没有一次能按时获得通过。大约半数美国国会议员和参议员在从政之前就已经是百万富翁,而在担任议员期间,他们在游说上花的时间几乎和立法一样多,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准备下次竞选上。从公职上退下来之后,他们又回到游说组织全职当说客。既然现实如此,美国选举系统又怎么可能推进缩减竞选经费、废除初选机制、改革(或废除)过时的选举人团、或实行任期限制等的激进改革?
或许我们不应该把国会看作独立的政府机构,而应将其看作某种强大力量的动因。长期研究美国国会的迈克·洛夫格林在新著《深层国家》中提出,华盛顿圈内的军事和金融专业人士组成了一道隐秘网络, 这套“全世界最复杂的机构”不但能操纵议员,甚至能取代立法者的资源和影响力。这个所谓“深层国家”其实是体制的蛀虫,它通过收买议员减免税务,可能很快就会榨干国会的利用价值。
不过,腐败并不是单行道,而是双向的。美国国会也非常清楚应该如何敲诈企业以维持自身“业务”:国会议员把企业捐助者当作摇钱树,不填饱私囊就不给予新的税务优惠政策,导致暂时性抵税收抵免名目激增。
美国的间接民主体制也导致改划地方选区(以巩固议席)的做法盛行,这样一来就给了茶党激进分子劫持众议院的机会,而参议院的结构也决定,少数农村选民就能绑架多数。美国建国初期,詹姆斯·麦迪逊曾担心出现多数人的暴政,而对目前的美国而言,真正的威胁是少数人的暴政。
2013年,国会共和党人为了废除平价医疗法案关于支出的规定,闹到政府关门。观察人士伊万·克拉斯特夫指出,美国民主已经成为一个“看谁是胆小鬼”的游戏,反对党给执政党捣乱让对方一事无成,居然成了比治理本身更重要的事。
- 原标题:Politics Without Policy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杨晗轶
-
马斯克靠这6张娃娃脸发动“闪电战”,美国哗然 评论 255特朗普抛出震撼发言:美国将接管加沙 评论 442这时候,她对华态度“软”了 评论 192“中方反击较为克制,留了余地” 评论 188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评论 295最新闻 Hot
-
“中方反击较为克制,留了余地”
-
“反美联盟正在形成!他拔枪就射,极其危险”
-
要起诉DeepSeek?他回应了
-
账对不上了…
-
普京:要不了多久,欧洲会继续对特朗普“摇尾巴”
-
坠毁“黑鹰”女飞行员曾任拜登军事社交助理,飞行时长450小时
-
特朗普承认:关税也许会让美国人“痛苦”
-
“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
-
加拿大群情激奋:报复红州,报复特斯拉!
-
美国一客机发动机起火,乘客被紧急疏散
-
要被特朗普关税大棒抡到,欧盟这时候想到中国了?
-
“霸榜全球140个市场”,拉新最多的是…
-
他罕见“认错”:在这方面,我们一直站在历史错误一边
-
“政治清洗”?数千名FBI特工被“拉清单”
-
他写的这篇小作文,竟是英伟达市值蒸发6000亿美元的重要催化剂
-
他俩首会面,“谈了DeepSeek和AI芯片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