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工智能界的绝地武士们终于坐到一起了,他们从哪里来,往何处去?
关键字: 人工智能新智元机器之心alphago中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寒武纪人工智能精英科大讯飞杨静赵云峰王嘉俊王飞跃AlphaGo大胜李世石之后,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大意是说国外的极客们在埋头挑战科技极限,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才俊们却把才华都花在琢磨送外卖、叫出租、交友约炮、洗车按摩上面。
此话犀利,却可能是一种错觉——平时读者更关心互联网创业致富的热闹消息,媒体也热衷于推送这些消息。AlphaGo横空出世才让大家反问中国企业在做什么,百度在做什么。但中国的科技精英们在无声处努力,而且努力了很久,只是你不知道。
中国本土人工智能的研发无处不在,融在各行各业,反而不引人瞩目。去年我在安防企业的朋友就告诉我,近两年人脸识别和图像语义化处理技术突飞猛进。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与人工智能紧密关联的技术,只是当作算法技术的一种,直到AlphaGo出现。
3月初我有机会去国内第三大安防企业宇视科技调研。这家企业在业内以大数据和智能技术领先而著称,在大办公室,我看到上百个程序员在用机器学习方法训练人工智能来识别图片,可以准确辨析模糊的人脸、车牌,于数十亿条数据中迅速发现目标。还有海康和大华,看上去是安防企业,却在助力各地打造智能城市。人脸识别有很多有趣的应用,据宇视介绍,可以用在医院挂号窗口——如果一个人连续在一个窗口出现,而且他不是医生,那么就是号贩子。但这一行竞争非常激烈,同行之间效仿跟进速度很快(纯摄像头方面,过去需要一年,现在最快只要三个月,只有在大数据和智能方面可以保持更长一点时间的优势)。制造业企业平时埋头拓展圈内业务,不多对外张扬,不同于谷歌模式,一次智能秀就能让股价飞涨许多。由此我也感受到国内人工智能的暗流涌动,这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般的时代。
最近,通过知乎平台,像田渊栋这样的facebook围棋智能开发者的文章引起广泛注意。我同时注意到,最近一年有关人工智能的微信公号多了起来,有代表性的是“机器之心”和“新智元”。他们译介了很多专业又有趣的文章,比如详解AlphaGo的算法策略、微软的智能技术动向等等,给人的感觉很酷。
在我的朋友圈,很多科技公司的朋友都熟悉“机器之心”。“新智元”比“机器之心”起步稍晚,但来势惊人,在人机大战时,每一盘棋都能第一时间发布分析文章。每天译介推送专业而有趣的人工智能领域文章。内容并不拘泥于科技,也翻译过诸如“谷歌与监控资本主义”这样打通科技和政治经济学的文章。感觉背后不仅有科技精英,也有懂政经大势的人。
3月27日,新智元在北京富丽堂皇的酒店举办了新书发布、智库和产业基金成立大会,一众男性科技精英坐在台下,听台上杨静、林坤两位女士主持、调遣,其乐融融。
他们当中有中科院院士李德毅、上海证交所退休总工程师白硕这样的老当益壮前辈,更多的是青壮年领袖。我的身旁就坐着INTEL的云计算专家,会间随便递张名片就会遇到高校千人计划计算机专家、某研究院前院长等等。这里有华为、三星、微软、IBM等各大科技公司研究院的负责人,有各种机器人开发公司的技术大咖,有阿里一类大电商的数据科学家,有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骨干。我也遇到了观察者网曾经专访过的承担中国芯片突围重任的龙芯开发者、寒武纪深度学习芯片开发者等等。
大会一开场有春晚同款机器人表演舞蹈,但是头发花白的李德毅院士直言无遮:“几个机器人在这里跳来跳去,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些玩具吗?”“那些不知道人工智能是什么的人才喜欢说人工智能这个词!”下面听众哈哈大笑,并没有尴尬气氛。一种直率的气息充溢在这里。可以看出来,他们不是第一天聚在一起,已然是个共同体。
李德毅院士
回想一下,在AlphaGo压制李世石的时候,您的朋友圈里出现过多少文章感慨人类往何处去,或者情怀满满讨论人类精神比机器人优越在哪里?这种问题确实只有不甚了解科学细节的文艺人士才会纠结,不过好的效果是让纯科学也具有了情怀气息,引起更多人关注。而这里的专家们知晓细节,成竹在胸。
他们说
在新智元大会幽暗的灯光下,多人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算深度,聚沙成塔,至少可以听出大趋势:
前百度技术官在台上谈当年竞购人工智能公司输给谷歌的往事,
我邻座INTEL的朋友则向我说到他们和龙芯的方向区别——服务市场VS自主可控,
蚂蚁金服数据专家谈客服机器人怎样节约了人工并高效处理海量用户问题,
不久前我看到一篇非常详尽解析AlphaGo的文章,出自“出门问问”公司的李理,这次他的同事李志飞也来了。他说:“我的普通话不标准,每次余凯嘲笑我说普通话不好,才能把语音识别做得很好。”
科大讯飞展示了他们挑战人工智能高考的成绩——和围棋一样,高考特别检验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当然这种项目总是没有下围棋和打《星际争霸》有观赏性,从而吸引眼球。我认为科大讯飞应该直播机器人高考。
新智元发起人杨静女士谈起陈天石说过的话:未来人脑与芯片可以联合在一起并行计算。陈天石则介绍了他们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芯片所取得的全球领先地位。观察者传媒不久前刚刚报道过他们成立寒武纪公司的消息。作为龙芯的嫡系,他们不仅创造了全球首个专门针对深度学习的处理器指令集DianNaoYu,同时还发明了全球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寒武纪”。
深度学习芯片模仿人脑,用函数模拟神经突触,采用有等级之分的神经网络来梯次处理信息,计算能力将超越传统芯片上万倍。所以三星中国研究院的张代君认为,不久的未来,一部手机、一个物联网设备就能打败李世石。
不用紧张,李德毅院士告诉大家:“随着科技的进步,将来总有一天我们会感到机器人会让我们人类更聪明,所以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会把人类摧毁,但是我们对人工智能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
科技革命与天下大势
我本想说这是一次中国人工智能界各大门派的华山论剑。不过就专业领域论门派,目前主要就是决策树门派和深度学习门派,深度学习后来居上,大有独领风骚之势。AlphaGo就是既优化了传统的蒙特卡洛树算法,又借助深度学习的训练自我学习,得以学会把握以往似乎只有人类能洞察的“局面”。
如果我们超出技术内部的视野来看,则这不只是科技浪潮,也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冲击。笔者因为在做一个社会数据治理的科研课题,会场上大牛们的演讲引发了我的一些思索。
张代君引用孙正义在巴塞罗那GTA大会上的讲话:现在一个人身上最多只有手机、Pad和穿戴设备几个链接接入信息网络,不久的未来,一个人身上会有一千个链接接入大数据智能网络。
在我看来,政治经济学必然被科技发展所革新。比如未来无产阶级将会变成无链接阶级,缺少链接的人将成为链接无产者。就在前一天,我参加了2015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大会,佩服这些冷门学者多年的坚持,但遗憾的是较少听见科技方面的思考,只有泛泛提到科技强国和互联网+战略。这种文理脱节的现象在各个学科都普遍存在。
顺带说一句,凯文·凯利在二十年前的著作《失控》中就分析了人脑的层级神经网络架构,此外还预言了大数据、分布式并行计算等等。但是在国内人文学界,他往往只是被当做新资本主义模式的鼓吹者加以批判。
前Intel中国研究院院长和驭势科技CEO吴甘沙演讲谈智能汽车开发,除了描述未来出行路线和充电设施的智能化,他强调“我们每天的出行时间,变成了有用的时间,大家想一下我坐到车里面,椅子调到我舒适的状态。可以拿出我的笔记本,作为一个移动办公的空间,可以看我没有看完的电影。边上可能有咖啡机、车载影院,它是家和办公室之间的第三空间,这是激励我们前行的梦想。”在我看来,这段话里也无意识蕴含着政治经济学的内容——阅读过列斐伏尔、本雅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人,很容易看出来,这意味着未来城市小资的生活空间将被浓缩到一部车当中去。本雅明等学者都分析过19世纪巴黎城市空间的改变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比如封闭街道有助于街垒革命,开放的拱廊街则压制革命而促进消费。政治寓于空间,人工智能对生活空间的重构会引发什么,值得关注研究。
IBM中国研究院认知交互部门总监秦勇,用视频向听众展示了大名鼎鼎的人工智能watson。以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基础的watson在医疗方面已经大显身手。但震动我的是秦勇的一句话:“(有了大数据)IBM今天不再是一个软件或者硬件公司,我们将来可能成为一个天气公司,可能成为一个医疗公司,也可能成为一个别的公司,这是我们公司CEO每天在操心的事情。”不仅日常生活空间将被人工智能重构,传统的企业形式也开始变成“流体”,在虚实之间灵活转换。那么政府呢?将如何被人工智能重构或挑战?能否获得像IBM之类大公司的灵活性?需要有人去思考和实践。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藏剑
-
逮不逮捕?美西方“裂”得更严重了 评论 63不藏了?美防长自曝有“仁爱礁特遣队” 评论 211普京回应:是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评论 274“中国在量子领域专利数第一,中美未来竞争更激烈” 评论 123未携核弹头?不是洲际弹?俄方:不予置评 评论 1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