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旭东:“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
关键字: 文化政治中国道路中国发展模式中国革命现代国家中国梦【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什么文化自信被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如何理解三个自信“说到底”是文化自信?为什么对我们自身文化的自信是这样一种力量?本文是张旭东教授不久前在“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中,张教授强调了要在我们存在的政治强度上理解文化,“它指向是自身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价值体系的肯定;在文化自我意识的最内在的核心和最外部的边缘,它都是纯粹的政治:保卫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试图摧毁它们的外部或内部力量进行战斗。”文中同时也谈到了文化政治与中国梦,中国道路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明传统和近代革命传统的关系等问题。观察者网获授权刊载。
张旭东教授是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系教授、中国中心主任,重庆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长江学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2014年,在观察者网特别策划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专题中,张教授发表的《作为“主权者”的邓小平》一文,深刻而辩证地阐述了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关系,在网站引起巨大反响,并成为关于毛邓关系的经典论述。】
欢迎大家!大家都这么忙,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地点来参加这个讨论,真是非常感谢。这个书只是个话头儿,借这个由头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各自关心的问题,看看在哪些领域、哪些问题上有共识,在哪些领域、哪些问题上有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分歧。最近这段时间,我个人感觉国内的知识思想界有些沉闷,不要说跟80年代、90年代比了,就是跟前一段时间比好像也有点难于展开深入讨论。我不知道这是因为现在学界专业领域划分越来越明确、还是因为思想界各山头、门派都只顾各说各的,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总之眼下好像很难有跨学科、社会性和思想性的话题,能让大家坐下来一起心平静气地讨论。
这本书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内容是先在媒体上发出来的,报刊专栏、访谈、网络评论性质的有不少,也有几篇学术性、理论性比较强一点的,但总体上是在一个超越专业知识的层面上谈关于中国的问题,围绕着一个总的题目谈,这就是: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就这两个大问题来讲,“文化政治”这个题目我谈了很长时间了,大家也许比较熟悉,待会我再说一些它所包涵的其他的意思。“中国道路”则是一个社会性议题,最初是由“中国发展模式”这个相对具体的社会经济和制度问题引发的,近年来又和“中国梦”的讨论联系在一起,包含了更丰富的价值、文化乃至文明的意味,但另一方面也似乎变得更抽象了一点。今天来的各位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我希望听到大家对我的一些想法的批评。“文化政治”和“中国道路”这样的概念都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争议性,也许在概念的命名上也还有斟酌的余地,但既然一时似乎也找不出更好的词,所以或许可先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谈起来。当然,我们在这里只能是、也最好是知识界、学界内部的一种谈法,而不是把这个话题从政策、外交、或宣传领域接过来。
我先就中国道路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想法。我们都不是做制度、经济的,有两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在外交,外交思想这方面也许还有一点点切关性,但总的来讲我们是在一个知识话语的深度空间里谈“中国道路”这个问题。我想这里不言而喻有整个当代中国知识界对“文明”意义的探索、思考和指向。作为一个研究文学出身的人,我个人更关心的是当前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换句话说,是以“中国”为符号的这个空间在价值、文明、审美、观念这些层面上有哪些气象和可能性。这些比较虚的、或者说同“软实力”相关的面向固然不能同经济、技术 、制度、安全保障等比较具体、比较“硬”的东西分开,但我们所谈的“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却又同那些东西之间相隔了一层又一层的中介环节;它们间的关系是由这些中介面传递过来的,在传递过程中要穿越种种带有自律性和半自律性的范畴和领域,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上层建筑”领域的特殊性,比如教育、学术、文艺、思想生产的特殊性,它们并不能、也不应带直接地、赤裸裸地回应或“代表”经济、政治、制度等面的诉求,也无法立刻解决那些领域里面的问题、麻烦甚至危机。比如“中国梦”这个问题,就既同中国文明“回到自身”的这个人文领域内部的愿望相关,也不可避免地同国家层面的事情和说法联系在一起,什么时候该分开来讲,什么时候该连在一起讲、又如何关联起来讲,我们似乎一时都还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方式。而从外部关系来看,“中国梦”和“美国梦”既有重叠又有分歧,如何“求同存异”;进一步说,如何把这“同”和“异”放到一个“文明冲突”或“价值矛盾”的语境下看、如何把它放到世界历史的生生不息的运动中去看,就会是一个很有思想上的挑战性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中国梦”和“美国梦”具体内容上的重合度非常之高,所以如果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就会非常不好谈。但另一方面两者间又显出一种质的差异,一种非常细微但又非常关键的差异;反过来讲,如果没有这种质的差异,也就没有提出“中国梦”的必要了,大家一起追美国梦就是。大家都知道,人的基因图谱和大猩猩的基因图谱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完全一样的,但谁也不能在物种的意义上说人和大猩猩是一样的。这个白人和黑人、黄种人和白种人在基因图谱上可能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以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在种族意义上的差异却是有目共睹。同样,在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别,虽然只是某种编码结构的一点微小的不同,却能够带来心理、情感结构、行为、理想和价值观领域的巨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被把握、表述和理解,比如以往以种族主义的方式,比如“华夷之辨”;后来以历史范畴的方式,比如“现代与前现代”;再后来以“文化多元”的方式。但历史发展不均衡性,又使得这些差异和差异的表述滞留在人的观念领域,在我们如今的交流、理解、思维和想象过程中产生出五花八门的、有时候甚至是出人意料的形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中欧接近谈妥,即将取消关税” 评论 78“这是中国的非凡机遇,德国和日本远远落后了” 评论 128“日产在泰国优势,被中企取代了” 评论 88他放话: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评论 291敷衍应付、屡查屡犯!7家医院被国家医保局点名 评论 209最新闻 Hot
-
“中欧接近谈妥,即将取消关税”
-
普京:我们还有新型导弹库存,可随时使用
-
“这是中国的非凡机遇,德国和日本远远落后了”
-
所谓“中立”?瑞士高校对中国学生下手引发广泛担忧
-
“日产在泰国优势,被中企取代了”
-
特朗普要秋后算账?
-
涉华问题,立陶宛新总理最新表态
-
他放话: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
“决定性胜利”,无限期推迟
-
得州州长连发4条“反华”命令,中使馆驳斥
-
加拿大也来这一套:加钱,中国…
-
墨西哥总统:我们不是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后门
-
“这是对西方的警告”,欧洲听到了
-
“留给外国车企的时间不多了,打不过就加入”
-
欧尔班无视ICC:将邀请内塔尼亚胡访问
-
波兰高官催欧盟成员国打钱:我们军费已达GDP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