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中国“经济解放式全球化”,帮助穷国冲破铁笼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推动了本国发展,而且让现代化成果惠及发展中国家,从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式全球化—一种“普惠包容型全球化”。 [全文]
-
为了维护资本主义模式,西方构建了一套“中国常识”
在21世纪,资本主义的衰退与社会主义实践正面临时代新挑战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理解中国,这至关重要。中国经验必须被分享和认同。[全文]
-
这是21世纪上半叶最重大的经济事件,中国是推手而美国在旁观
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基建始终先于GDP出现增长,这一事实引出了一个重要推论:在全球南方,互联网接入并不是GDP增长的副产品,而是导致未来GDP增长的决定因素。换言之,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最显著的投资促进了那里的经济增长。中国在全球南方获得的正面形象是精心耕耘的结果。[全文]
-
如何理解“道”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具体实践
西方人非常重视形式(form),中国人非常讲究实际性的东西。我们必须获得实实在在的东西,并且,实现某种目的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方式。“道”这个概念已经预设了可能存在许多种道。[全文]
-
未来十年中国发展轨迹?看看合肥吧
地方政府在半导体、电动车、量子科学和生物技术等12个产业建立了企业集团。每个集团都安排有一位“链长”:由一名政府官员负责该行业的宏观规划。比如,2020年,合肥市市委书记担任该市集成电路产业的“链长”,市长则主抓显示屏产业。[全文]
-
中美文明起点不同,但应该互相理解
文明必须找到方法来同化讲不同语言的无数部落。在这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共同点比其他任何两个国家都多。它们找到了将不同民族融入一个共同政体的解决方案,尽管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手段。但是,这些解决方案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产生了两种文化,并导致了沟通上有很大的困难。[全文]
-
当代中国创造了新的文明吗?
纵观历史,不同的国家都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替代性方案,但没有一个国家真的根据方案成功做到了现代化。正因为如此,中国表示,中国模式不仅纠正了西方的错误,也纠正了苏联的错误。中国认为,它终于找到了另一条可以引起他人效仿的现代化道路。[全文]
-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与政治哲学的重构
中国共产党是西风东渐的产物,但中共的成功奥秘是将西方思想和实践与中国现实和传统相结合。当代中国学者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一过程理论化,在中国文化框架内吸收消化西方思想,创造新的中华文明。如同消化佛教冲击一样,中华文明能否成功消化西方文化冲击的标志是:若不刻意深究,已不会注意到西方文化的存在。[全文]
-
完全有可能把中国政治故事讲得更透彻、更精彩
那年11月孟买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恐怖主义袭击,但印度的反恐精锐部队花了9个小时才抵达袭击现场。一位印度学者问我:如果中国碰到这样的恐袭会怎样应对?我说,中国迄今为止还没碰到这么大规模的恐袭,所以不好说,但我可以谈一件事……[全文]
-
我们是否需要用西方话语向西方解释中国?
讲中国故事首先要有中国概念,中国概念要用中国词汇描述。“民主、国家、党、政府”等词汇的中西含义差异很大,使用同一套词语描述很不同的事物,既搅乱了中国人,也搅乱了西方人。应该系统性重新翻译政治和社会领域的词汇。[全文]
-
中国道路5.0版有哪些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进入5.0升级版,中国也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5.0版的进一步发展定下了关键步骤。[全文]
-
“你的国家是民主国家吗?”美国人摇头,日本人叹气,中国人……
这个民调结果与西方主流精英和中国公知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中国人更关心的是实质民主,关心民主所要实现的目标,即良政善治,而不是西方看中的形式民主。[全文]
-
预测“中国崩溃”,是一种恶毒的期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中国必将崩溃,因为中国不全盘照搬西方的“撒手锏”。但现实证明,他们都错了。中国的崛起告诉世人,即便贫穷、即便从未对外殖民、即便拥有庞大的人口照样可以发展起来。而这也说明,所有国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全文]
-
外网讨论:“现在是否已经来不及遏制中国崛起了?”
更值得一问的应该是,你能像制裁朝鲜那样制裁中国么?一个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都差点让欧元崩溃,中国陷入危机后果又会如何?你们的国家能负担得起不与中国进行贸易么?[全文]
-
儒家也认“民有”“民享”,但“民治”…
近年来,“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一直是海内外很关注的话题,一些海外媒体与政客时常对这两者进行污蔑,罔顾了中国在许多地方都做得更好的事实。不过,理解中国独有的制度并非易事。姚洋教授从儒家视角对其进行解读,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全文]
-
如果中国没有“走出去”,世界发展会怎么样?
所谓底线竞争过程,是全球追求最廉价劳动力,金融危机起到了更大的破坏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透过内部积累跳出了这个限制,这是全球范围的特例。中国已经到了如此巨大的规模,它有可能支持全球规模的生产性投资,从而抵销新自由主义的资本积累逻辑。[全文]
-
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国能为世界做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为人类社会贡献了一种崭新的选择。西方人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也不止一条,中国方案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是现代化之路的全新选择。[全文]
-
党大还是法大 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有人把中国的依法治国称作是“以法治国(rule by law)”。在他们的概念中,以法治国仅仅是党实现自己统治的便捷工具,这和法治 (rule of law)的理念是相悖的。但是,这种论调在事实乃至理论层面都站不住脚。[全文]
-
七年之痒?中国智库业呼唤三场新革命
用新型智库“七年之痒”的说法,并不是否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成绩,恰恰相反,是在充分肯定过去七年来取得相当不容易的进展。智库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也不是决出你赢我输的竞赛,将伴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始终。 [全文]
-
中国的项目不仅带来了创意空间,也带来了引领全球的设计经验
中国的高速发展对项目的建设时间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高度集约的设计与建设成为一种必然,在做项目的时候往往设计团队在研究设计方案同时亦对已经确定的设计内容开展施工图设计,并通过协同上下游生产制作及施工企业,共同努力。[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国新办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全文)
-
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即将在沪举行
-
德媒:我们正在复制“中国模式”
-
中国刚成德国最大出口国,美媒就来挑拨...
-
“中国道路好不好中国人民最清楚,轮不到美政客指手画脚”
-
33图见证央企神速!火神山医院这样建成
-
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习近平给出中国方案
-
中国道路、世界格局,第三届思想者论坛在京举行
-
拼搏11个夜晚,300多个“夜猫子”干出了中国速度
-
在中国有能力坐飞机高铁,就相当于在欧洲有能力出境
-
张维为精彩对答:看待中国贫富差距,要防止简单的激进的思潮
-
爱中国,就请爱她本来的模样
-
三季度全球封测厂排名:中国封测三雄站稳25%市占关卡
-
彭博:中国女企业家助力非洲制造
-
人民日报整版刊文: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
-
美媒:中国没必要“恢复”任何王朝,现代化也不等同西化
-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
-
“干涉和渗透从来不是中国style”
-
滴水穿石三十年 福建宁德脱贫纪事
-
政治局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
-
· 中国模式 ·
中国模式是对世界的一个回答,一个贡献,又是一个方法,丰富了文明的多样性。中国模式从来不想向外输出、复制自己。每个民族、国家因地制宜走自己的路,这就是中国模式的昭示。
-
亲眼看过这个世界,他们却选择回到中国“真香”
-
2018致1978:40年,见字如面
-
观网老朋友“下社区”放飞自我 这个暑假复旦学生也抢着去
-
《摆脱贫困》英、法文版电子书上线
-
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这件事
-
华盛顿邮报网站刊登李世默文章:如何理解中国修宪?
-
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
-
中央政治局半年考,习近平这样要求“关键少数”
-
这几位村支书对总书记说了些啥?
-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
-
微视频 |《答卷》
-
习近平给大凉山村民支招致富路
-
2018年对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汪洋出席并讲话
-
习近平:思想再解放 改革再深入 工作再抓实
-
习近平致全国个体劳动者:弘扬企业家精神 发挥企业家作用
-
十九届二中全会公报透露了哪些修宪关键信息?
-
习近平:世界青睐"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中纪委任务重大变化,注意到了吗?
-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
“舌战群儒”视频3|张维为:“阿拉伯之春”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